留意,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留意,自己怎样对待了周围的人或物——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片段之一

      2017年8月23日是处暑,下午2:40左右,我们十一人如约围座在光大银行桥头街支行二楼的会议室,开启了这期紫色的读书会。

      缘份很奇妙,多年前,我被这大面积的紫色吸引,关注到了光大银行。今年,光大银行理财经理小孔,被《非暴力沟通》读书会消息吸引,关注到了这本书和我。于是有了这一期的,为光大银行尊贵客户的,在光大银行的读书会。

留意,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留意,自己怎样对待了周围的人或物——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片段之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有五个朋友不知道《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也不知道读书会是个怎样的存在,我推测,她们带着对小孔的信任和对读书会的好奇而来。

        另外五个朋友,参加过一两次或者若干期读书会,带着对这种读书会、对这本书或者其他的热爱而来。

      先是大家各自简单自我介绍。

      然后,我们从自制的一张图开始,了解这本书的梗概。共13章,200余页,15万字,平面化地压薄在这张纸上。

留意,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留意,自己怎样对待了周围的人或物——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片段之一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后进入主要程序,我们开始轮流、逐字逐句读书(我提前表达过,读或者不读,读多少内容,自由选择)。这次读的是阮胤华先生的译序,以及阿伦 甘地的前言。每读一个部分,大家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表达(或者倾听)。     


        《译序》部分,我提出的关键词是“关注(点)”。阮老师写到:

      我曾以为,我的一生将致力于对生命的痛苦做出反应。后来,我发现,这过于沉重、过于灰暗。如果我只看到痛苦,我的心难免会被乌云所笼罩,被绝望所吞没。在徘徊中,终于有一天,我发现,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做出反应。当看到了美——自己、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我心中充满了柔情,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这个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卢森堡博士发现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阮老师的关注点从“生命的痛苦”转向“生命的美”,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心中充满了柔情。

      我提示,在生活和工作的间隙,我们可以停下来,留意一下,自己当下的关注点在哪里。是“还有半杯水”还是“只剩半杯水”?是孩子的那些不符合我们意愿的语言和行为,还是孩子的收获、成长或者他言行背后善意的动机?

      “注意力的方向决定成果”,我们的关注点会影响事情的走向。心理学上有“自证预言”这回事。

        然后,话题转到《秘密》(心想事成的法则)。

      瑛子分享了儿子行李箱的故事。儿子从回到家到出发,对行李箱漠然置之,到登机托运时发现超重,多付了1000多元的托运费;等到了美国后,发现,行李箱丢了;几经周折,六天后行李箱到达他的所在地,发现,行李箱坏了。

        张老师也分享了她女儿行李箱的故事。她女儿从英国回来时,行李箱超重了,要多付很多托运费。她权衡后,决定舍弃一些东西,就找到一个角落,“扔”她的东西。一位印度大叔看到后,问了情况,带着姑娘用升舱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既没有多付托运费,也带回了她的心爱的东西。

      多宝妈妈分享了她与儿子一起出游迪斯尼的经历。她是一位正面管教的讲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已经做到了语言和行为上的和善。有时,内心升起情绪时,表情和身体语言会带出来。她说,这次从迪斯尼回来,收拾行李箱时,儿子用同样的方式回敬了她。


      写到这里,这次的读书会的情况只记录了一小部分,字数已经过千了。

      写到这里,也是很有感触。昨天,我听说并部分参与了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的冲突,有无奈、有感伤、有着急、有心疼……

      深深地感到,厘清自己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否则很容易陷入相爱相杀而又稀里糊涂中。

      今天就停在这里了,今天我女儿要开学回到帝都去了,我愿意把关注点放在女儿出发这件事上。 


      你读了上面的文字吗?欢迎交流,欢迎建议意见!你的关注和回应,我喜欢!

      谢谢你!

留意,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留意,自己怎样对待了周围的人或物——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片段之一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意,自己的关注点在哪里;留意,自己怎样对待了周围的人或物——光大子悦《非暴力沟通》读书会片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