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现在真的是深入人心。对于我来讲,是时刻提醒我把培训道路走到底,要专注,要坚持!
可是有时候,我们也难免对1万小时定律产生怀疑,例如:
一个混日子的保安,按一天工作8小时、一周5天来算,不到5年就已经超过1万小时,可是他没成保安里的高手;而且事实上保安都得加班,根本用不了5年时间;
最近有个房屋中介对我说,他卖房子已经接近1万小时,言语里颇多自豪,可是看起来,他的心不在焉使他的专业度差得太远。
所以,单有1万小时并不足以使你成为专家,那还有什么关键要素呢?
01
“天才”是怎么炼成的?
一小时之内你能记住多少个数字?
一个叫史蒂夫的,当年记住了82个数字创造了人类记忆水平的巅峰;
然而在2011年,中国人王峰以1小时记2660个数字,打破世界纪录。
王峰,他是《最强大脑》第一季的脑王,是19年来,世界脑力锦标赛上第一个获得个人总冠军的亚洲人。
可是听闻获奖喜讯,王峰当年的高中班主任却觉得很惊讶,因为在中学阶段,确实没有发现他的记忆力有这么好。
王峰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他由奶奶一手带大。在中学阶段,王峰的成绩在班上一直保持在15名左右,并没有显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
2009年,还在读大学的王峰加入了武汉大学记忆协会。可是集训期间,王峰在1个月时间内,就达到了其他同学几个月训练的成绩。是什么让他脱颖而出呢?
王峰说,训练的时候,他每天都会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如果第一天定的目标是5分钟要记住80个数字,那么,在第二天,他就要在5分钟记住100个数字,没有达到就不允许自己休息,一直练习着。
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而非简单的重复,这种训练方式就叫“刻意练习”。
我们都知道科比小飞侠那个“洛杉矶早上四点钟”的故事;我们都听说过郎朗成为钢琴家是因为严父的训练;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天才”,其实都经过了艰苦的“刻意练习”,才能在人前显得如此天赋异禀、游刃有余。
那么,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是否也可以通过刻意练习,再厉害一点呢?
02
如何提升公众演讲?
就拿大家都很头疼的公众演讲来举例吧,你也许拿它来比赛,也许是竞聘,也可能是汇报或者发言。
常常有人把稿子发给我,让我提些修改建议,觉得稿子改好了,就信心十足了。结果发现,还没上场就已经心跳加速,脸部抽搐,上场了更是大脑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把稿子背完已是阿弥陀佛,关于声音、语调、表情、动作,根本就没有脑容量再去控制了。
那如果要对公众演讲进行“刻意练习”,该怎么做呢?
其实稿子并非决胜关键,稿子至少要提前三天写好(当然越早越好),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反复不断地练习。但只是练习还不够,要增加一个“反馈”环节。你需要找个认真的听众来帮助进行反馈,可以是同事、朋友,也可以是父母、老公老婆,甚至是孩子,但是必须挑选一个认真的、有鉴赏力的人,一个糟糕的乱提建议的听众会让你崩溃。
每一遍练习之后,一定要请听众认真做反馈总结。可能练一遍只需要5分钟,但是反馈却要15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但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在反馈环节直接进行讨论改进会更高效。
然后做下一遍练习时一定要做一些调整、有一些进步。这样根据反馈来不断做调整的练习,才叫刻意练习。
我有一次做一个在线微课的准备,请了我的培训师好友帮我做反馈。我录了第一遍发给她,她听完之后说:逻辑需要调整,要点听上去不明确,于是我们俩一起讨论,重新整理出微课的4个章节;我又录了第二遍,果然逻辑清晰多了,然后朋友继续提建议:讲道理的部分多了,应该增加案例故事,于是我每个章节匹配一个故事,从故事中引出道理来;我又录了第三遍,果然生动多了,朋友继续提建议:听上去像是念稿子的,不走心,所以不要逐字逐句地念,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对着讲出来;我于是再放弃了已经打好的讲稿。正式讲课的时候,其实已经是第四稿了,回头再和第一稿对比一下,发现真是“面目全非”。
一个40分钟的微课,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改了4️⃣稿,而且整个修改过程非常痛苦,但是最后呈现的结果让我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但是,并不是别人做了反馈,你就会有进步。反馈环节的关键点在于,我们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建议,或者觉得修改太麻烦,于是采取“就这样吧”的态度。固执和懒惰,都会使反馈环节毫无效果。
在这里推荐大家看一部电影《国王的演讲》,亨利六世曾经害羞,自卑,不善与人交流,外在表现为严重的口吃,然而他最终在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在危难重重的岁月里,用鼓舞人心的演讲给予国民勇气和力量。片子的最后,在国王的演讲中,我忍不住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口吃的人尚能成功演讲,更何况我们。当你开始有了经验,慢慢克服了紧张,越来越能把心里所想表达出来,而且越说越有条理,你就会爱上公众演讲了!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刻意练习”有两个要点:
1、设定小目标
2、根据反馈做调整
“刻意练习”可以运用在工作、生活的很多技能上,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我会继续写这个专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