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C内存校验算法

ECC的全称是Error Checking and Correction,是一种用于Nand的差错检测和修正算法。如果操作时序和电路稳定性不存在问题的话,NAND Flash出错的时候一般不会造成整个Block或是Page不能读取或是全部出错,而是整个Page(例如512Bytes)中只有一个或几个bit出错。ECC能纠正1比特错误和检测2比特错误,而且计算速度很快,但对1比特以上的错误无法纠正,对2比特以上的错误不保证能检测。
校验码生成算法:ECC校验每次对256字节的数据进行操作,包含列校验和行校验。对每个待校验的Bit位求异或,若结果为0,则表明含有偶数个1;若结果为1,则表明含有奇数个1。列校验规则如表1所示。256字节数据形成256行、8列的矩阵,矩阵每个元素表示一个Bit位。

其中CP0 ~ CP5 为六个Bit位,表示Column Parity(列极性),
CP0为第0246列的极性,CP1为第1357列的极性,
CP2为第0、145列的极性,CP3为第2、367列的极性,
CP4为第0123列的极性,CP5为第4567列的极性。
用公式表示就是:CP0=Bit0^Bit2^Bit4^Bit6, 表示第0列内部256Bit位异或之后再跟第2256Bit位异或,再跟第4列、第6列的每个Bit位异或,这样,CP0其实是256*4=1024Bit位异或的结果。CP1 ~ CP5 依此类推。
行校验如下图所示



其中RP0 ~ RP15 为十六个Bit位,表示Row Parity(行极性),
RP0为第0246….252、254 个字节的极性
RP1-----1、357……253、255 
RP2----014589…..252、253 (处理2Byte,跳过2Byte
RP3---- 23671011…..254255 (跳过2Byte,处理2Byte
RP4---- 处理4Byte,跳过4Byte
RP5---- 跳过4Byte,处理4Byte
RP6---- 处理8Byte,跳过8Byte
RP7---- 跳过8Byte,处理8Byte
RP8---- 处理16Byte,跳过16Byte
RP9---- 跳过16Byte,处理16Byte
RP10----处理32Byte,跳过32Byte
RP11----跳过32Byte,处理32Byte
RP12----处理64Byte,跳过64Byte
RP13----跳过64Byte,处理64Byte
RP14----处理128Byte,跳过128Byte
RP15----跳过128Byte,处理128Byte
可见,RP0 ~ RP15 每个Bit位都是128个字节(也就是128行)即128*8=1024Bit位求异或的结果。
综上所述,对256字节的数据共生成了6Bit的列校验结果,16Bit的行校验结果,共22Bit。在Nand中使用3个字节存放校验结果,多余的两个Bit位置1。存放次序如下表所示:



K9F1208为例,每个Page页包含512字节的数据区和16字节的OOB区。前256字节数据生成3字节ECC校验码,后256字节数据生成3字节ECC校验码,共6字节ECC校验码存放在OOB区中,存放的位置为OOB区的第012367字节。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uhui526/p/3480401.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ECC内存校验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