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

一、HAR文件录制

fiddler可以将一系列HTTP请求打包检出存储成HAR(Http Archive)文件。这个HAR文件是个JSON结构,其中entries下存储着具体每个HTTP请求的信息,包括请求体、请求方法、请求头、返回结果等。我们用手机连接电脑fiddler,然后操作客户端,这样录制下来的接口请求完全是从用户角度进行操作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用户行为的线上接口的稳定性验证。录制过程很简单,在fiddler中选中要验证的接口请求(或者全选),点击File->Export Sessions->selected sessions或者All sessions:


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_第1张图片

然后选择默认HTTP ARCHIVE V1.2,点击Next起个名字保存就可以。

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_第2张图片

这时候我们可以打开这个HAR文件看看这里面都是什么,可以用Notepad++或者直接拖动HAR文件到fiddler中,查看JSON数据。

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_第3张图片

具体的HAR文件规范请参考: http://weizhifeng.net/har-12-spec-chinese-edtion.html。

这里有个tip,如果录制的HAR文件发现某个接口的response中文本内容没有被完整保存下来,而是显式”数据太大“。这时候要在录制前增加一步fiddler的配置,在fiddler界面的左下角黑色命令行处输入about:config,按下回车。

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_第4张图片

在右边出现的配置表中增加一项fiddler.importexport.httparchivejson.maxtextbodylength配置,可设置为10000或者更大的数字:

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_第5张图片

添加完成后重启fiddler,再录制HAR文件,就能看到HTTP请求的响应主体完整的文本信息了。
还有一个tip一定要注意,就是在录制HAR文件之前,一定要把fiddler菜单栏的Decode选中,否则获得的responseContent中的内容可不是base64解码这么简单的事情了,保存下来的东西不知道是个什么鬼。Decode选中是这样的状态,Decode外面有一层蓝色的框框,不选中的话是没有外面的框框的:

二、HAR文件处理、HTTP信息存储

对HAR文件的处理,首先就要把其中的HTTP的关键信息存储起来。也就是需要一个单独的类来保存HTTP信息。这里定义了一个HttpInfo类,其中包括的成员变量有:url、请求方法(GET还是POST)、用户使用的设备、响应主体、响应主体编码方式、POST请求数据格式、POST请求数据主体。成员函数则是各个成员变量对应的set和get方法。
如何将HAR文件的HTTP的这些信息存储起来呢?这里我写了一个单独的方法来完成这件事情。该方法实现的概要逻辑为:

public List HttpInfoSave(){
    /*读取resources中的HAR文件*/
    /*HAR文件只有一行,这一行以String类型存储至HttpArchive变量中*/
    /*拆解HttpArchive这个JSON结构体*/
        for(i = 0:HttpArchive中entry的数目){
            /*获得这条HTTP请求*/
            /*保存请求的url、用户使用的设备信息、请求方法(GET还是POST)*/
            /*保存响应的文本信息*/
            /*保存响应的文本编码信息*/
            /*保存POST请求的数据格式信息以及请求主体信息*/
    }
     /*返回HttpInfo的列表*/
}

三、用户登陆

之所以要把用户登录单独进行处理,这是因为如果用户在未登陆的情况下或者使用过期的cookie情况下,有些接口可能返回401请求失败。所以我们要把登录请求单独拿出来进行正确的用户登录,才能保证后续的http请求都正常。云阅读这边的用户登录是https请求,客户端传给服务器的包括用户名以及md5编码过的用户密码(客户端肯定不会拿用户的密码原文给服务器,会将密码进行不可逆的md5编码)。登录成功后要从响应中拿回set-cookie字段保存至全局变量中,便于后面请求时设置请求头。这里用了一个单独的方法来完成这件事情:

public void login() throws HttpException, IOException{   
 HttpClient client = new HttpClient();   
 PostMethod post = new PostMethod("login url");    
 JSONObject js = new JSONObject();   
 js.element("username", "[email protected]");
 js.element("accountType", "0");   
 js.element("auth", "d554e66e583c8946ad81ba52f6ea468d");   
 post.setRequestBody(js.toString());   
 int status = client.executeMethod(post); 
 System.out.println(status+post.getResponseBodyAsString());
 Header[] header = post.getResponseHeaders();    
 cookies[0] = header[6].getValue();       //已知返回两个Set-Cookie字段,都要保存下来
 cookies[1] = header[7].getValue();}

四、按序执行HTTP请求

前面已经把HAR文件的HTTP请求都分析剥离且保存起来了,而且用户已经登录,Cookie字段也已经确定。接下来就是按序执行HAR文件中的HTTP请求了。这里基本没有什么难点,按照正常的HTTPClient模拟请求的方法来做就可以。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某个请求的encoding-type为base64的时候,要把响应文本内容进行base64解码,这样输出的内容就是可读的了,便于后续判断。主要代码逻辑如下:

for(每一条http请求){
    /*获得具体的HttpInfo信息*/
    if(http是get请求){
      /*新建HttpClient实例、装载http请求头*/
      /*发送get请求*/
      /*get请求返回数据解析和存储*/
    else{
      /*新建HttpClient实例、装载http请求头*/
      /*发送post请求*/
      /*post请求返回数据解析和存储*/
    }}

核心代码如下:

for(int i = 0;i

五、DIFF结果判定

按序执行的HTTP请求的response要与HAR文件中保存的诸请求的response做比较,判定该接口是否出了问题。判定的内容包括:请求响应码是否一致、响应主体是否相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接口测试之接口diff方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