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年和六个月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诚恳的人。

不止因为刚结束的工作,更重要是自己状态出了问题,早有苗头,从前未正视。

读过一些书,生搬硬套假装有一些新鲜有趣的点子,耍嘴皮子摆龙门阵大概没问题的,但不曾经事,偏又有了自我满足,裹足不前的毛病。

闷头想了很久,快乐从哪里得来的?最后觉得是对事物享受的过程,包括初步认识以及亲身实践。前者不一定是基础,但我却囿于此,满足了,且形成惰性轻视后者,认知长时间难以更进一步。这个心理状态很有意思,同时也尴尬。

看过一些好的坏的庸俗的高雅的有趣味无趣味的故事,在尚未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时,间接或直接导致,想象力空洞和寻根究底思考能力匮乏的恶性循环。仿若拥有了万事万物的答案,确实所有情绪变化发展在看过的故事里,都有迹可循。就自以为对人情世故、人性善恶都成竹在胸,甚至有点兴致缺缺的乏味,果然如此,不过如此。

但那些认知是假的,情感思维各种桎梏在故有认知里,认知与现实隔着一层,当时我不懂得,我以为我懂了。

走过半个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人生,亲身接触到的和从书里图片里学的,是非常不同的!从图片里看过海豚,看到真的海豚,心想:啊,跟书里的一样。然后走开,从未有过去摸一摸它,跟他玩耍的念头。看到新鲜的事物没有一丝热情,对享乐也兴致缺缺。丧失那些乐趣,以及很重要的对乐趣的渴望。年轻时候对物欲冷淡,还是蛮可怕的,这些到底适合经历蛮多事,知晓世事无常的老年人。

在不太懂世情世貌背景下,很多事情都缺失了。谨守客套礼貌的交流,再深入就不能够了。不喜欢自己的私生活被人窥探,安全范围比别人的大,相处时自己会比较难受。为了这些比旁人多的安全感,习惯有保留性的交流沟通,反之也严守距离与所谓尊重,对别人不会过多的想了解。到现在开始怀疑自己,无意义不痛不痒的敷衍,除了让自己“敏感”的隐私安全的在保护区呆着,并不能让自己更快乐,更多是怅然若失。

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前,生活一切ok的。和同学朋友的交流相处,举办活动从策划到实施收尾,练摊卖书卖衣服诸如此类,都没问题。到工作后每每被分享一些悲伤的过往曾经,兴致寡淡提不起来劲,才意识到肯定哪里出了问题。在正常的促进感情的交流中,一个悲惨故事回馈的是同样悲伤的故事,了解在对彼此过去交换分享中深入。可我有的却是不痛不痒的安慰,心里甚至不耐烦的。不回避谈体征三围,自黑大谈囧事,坦荡荡处一室也没关系。

但是,我没有能力说自己的苦闷与人沟通交流了,一点点参杂软弱情绪的事也不可以,活成了快乐的假象。不能将不快乐共享给别人,也不能够对别人更想了解。曾经也是连室友三姑六婆家孩子姓名、职业性格特征都知道并能一一分辨出的人。莫名就成了自己给自己定义的伟光正高大全,最后活成了无聊和虚伪。

自以为自己是包容,尊重别人的不一样,但没去想过了解不一样的原因,确实是尊重了不一致,当然没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别人的不一样。但封闭自己好像有点无趣,为什么不能够去尝试下新的?

从前对00后小学生尬舞中二嗤之以鼻,觉得幼稚无聊,好像自己没经历过。公众号某期推送一个文章有句张艺兴说过XXXX,蛮正能量的一句话,只因为在自以为是成年人成熟的日常里,容不下包装的当红艺人的话语,撇撇嘴把页面麻利迅速的关掉。现在想,眼角真是高哦。对社交消费升级圈子关注的目光,已经逐渐从杀成红海的85后转移到了00后,我却还抱着优越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对下一个潮流嗤之以鼻视而不见。存在即合理,可以尊重敬而远之,也可深入理解感受。

原本不管是谁说的话,只要能给人正能量,就无所谓是不可以推崇认可的。从前遇佛跪拜遇观烧香,赶上了放生练字时抄经,时不时周日做礼拜。谈不上虔诚和信仰,只是某些点会触动我。对宗教都秉持如果能让人有所克制获得宁静,没什么不好的态度。到现在却成了自得封闭的面孔,活在自己的世界不出去。

能让自己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知道生活在哪里。

那么走过的弯路、经历事情交的学费,也没那么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个年和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