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工作7年咨询顾问是怎样进行图书阅读的呢?

主题阅读
1.写在阅读前

很多事情一直想做,但一直都没有做,那就是关于阅读和生活,也许现在就是这个时刻。从大学毕业到现在,书也读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在写关于图书阅读规划之前,尤其是个人对主题阅读价值的看法,我想就自己的读书状态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毕业后的一段时间看书不是特别多,直到我开始把咨询分析顾问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到现在为止一直坚持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真的是一种幸运。

第一类书为工具书的阅读,类似于office里面的三套件,每天去模仿和练习,这是毕业最初的状态,还有练习打字。关于文学方面的书,看的很多,因为曾经很文艺和小清新,用今天的话说,但是一直都没有梳理出来,只记得国外的文学书很多,很欣赏那里面所折射出来的优雅与绅士。

《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你自己》这是一本韩国人写的书,如译者所说,里面的方法或许因为国情的原因可能不是很适用,但是很能给人以启迪。对于,我这种早期对理财没有什么概念的人,或者有点不屑的人来说,真的改变了我的很多看法,以及后面朋友推荐的《小狗钱钱》等。

《咨询顾问手册》这是一本咨询顾问的入门书籍,书中介绍的是能力体系培养和形象自我表达等内容,我曾经一度按照这本书去学习一些东西和要求自己。

随后,接触关于作者大前研一的系列书籍,这些书籍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在这里不再一一例举。

2.初期关于阅读体系的建立

让我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有个全面和需求分析的了解是田志刚老师的书《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为此,我还去上了田老师的培训课程,当中让我学会和实践的是,去规范自己的文档管理,去有效的探索新的领域等,这也是我目前一直在做的事情,这是一生需去做的事情,如果想有效快速的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并且需要不断的实践和积累。

在对知识管理深信的时候,我接触到了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比如《奇特的一生》《小强升职记》《4点起床》《番茄工作法》等一类的书籍,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这两个维度的学习,让我的认知发生一些变化,也产生了一些感悟,比如知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去完善。作为社会中的人,知识的学习需要缠生一定的价值,那么这个界定点就是时间管理,记在一定时间内,作为知识管理的工作,并让它产生价值,而不是为了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

在遇到这本《精力管理》《高效冠军》,这两本书之后,认识又获得了更进一步的提升。::你有很好的知识管理和时间管理能力,可以去做很多事情。但是,如果你没有精力、效率不高的去做一件事情,也就是俗话说的好,心有而力不足,一切都是空谈。::比如,精力是完成所有的前提,所以又开始有计划的去学习和实践这方面的知识。比如早起还保持精力,这不是简单的减少睡眠时间,而是同时从心态、运动、饮食和睡眠,这四个维度去搭建。

当然由于工作的原因,还会看些商业、思维方面的书,比如《思考的技术》《商业模式新生代》《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也许是这份工作给了机会,即专攻一个方面,同时要全面的提升自己。

上述读书都处于非清晰的规划状态中,而正真有机会做这样事情——梳理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时候,是整理分析和君书单的那一次,重点对比了自己阅读书籍和其作为咨询顾问能力体系建立的书籍之间的差距,尤其是结构的架构。详情大家可以去看我早期发的朋友圈。

3.图书阅读规划

梳理到这里为止,才开始慢慢的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我目前的阅读体系架构为我人生的几大维度进行考虑,比如事业、家庭、财富、CRM、健康、自成长、爱好以及休闲,8个维度进行考虑。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我一般按照:主题阅读季+技能致用类+ 文史哲释道+兴趣推荐。

  • 主题阅读季
    每一个季度(三个月为限)进行一些主题类书籍的阅读和分享,因为这样才深刻和有效果。主题阅读季,主要是工作的原因,很少能一直读下去或者时间不是很允许,因此主要的方式是阅读分享拆解,所以利用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一个主题的阅读分享。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系统学习运用某一领域方面的知识。
  • 技能致用类

技能致用类的书,我把他分为两种。

一种是菜谱式的技能书籍,直观的是Photoshop、四周练出肌肉健身指导书籍;

一种是演练联系经验的致用类书籍,简单易懂的《如何倾听》、《说服你其实很简单》,这一类需要对比自己过往经历,进行反思,再规划行动的书籍。

  • 文史哲释道

我把这类书定位为心智开启,数属于非功利型的书籍,用来培养个人气质和修养等。这类的书籍在没有参加工作之前,尤其是大学期间读的很多,现在很感谢那段所谓的“愤青”时光。最近,吴伯凡在自己的公号“伯凡时间”做了一篇分享《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文学经典》提到:

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实际上是在拯救我们的感觉,拯救我们被日常琐碎的事物磨损的那些非常迟钝非常简陋的感觉。经过文学不断的滋养和打磨,我们会变得十分敏锐,能够从哪怕十分简单的事情上找到一种深刻的乐趣。

工作后这类书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会一直保持。这类书籍的数量不会太多,可能一年就那么几本,会反复看。

  • 兴趣发现推荐

主要来自朋友推荐,或者自己发现的。

朋友推荐,自己熟知的朋友,每次约见聊天的话题都是你最近读了什么书?同时也会参加图书交换活动,比如我自己创立的“好书传阅计划”。我经常在活动现场和大家分享的一句话是,好书传阅计划的活动一大价值是让你有机会接触并愿意去这样一些书,通过他人真诚的推荐。

什么样的书呢?这类书的界定是,无论你在网上的亚马逊、当当,还是京东,还是你在图书馆、图书城等等都不会去触碰的领域的书籍。原因是这些书,不在你的认知或舒适圈的范围之内。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人会自然而然的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比如点菜,点的多数是自己熟悉吃过的菜品。

所谓自己发现,举个例子由于工作中会涉及到出差。出差时,在飞机上休息片刻后,除了阅读自己带来的书籍,也会随手翻翻各家航空公司提供的自家杂志。虽然多为广告,但其中不乏美食、美文以及书籍的介绍。在我看来,美食总是被写在下一次旅行要去的地方,美文的享受是当下的思维感悟。关于书籍,由于杂志的篇幅,只能窥见一角,不免意犹未尽,于是乎做好记录,放在下次的购书清单中。相比过长的等待以及当下的快感,寻找读书是一个折中有趣的事情。

当然看微信文章的时候,也会注意书籍。《新京报》每周都会有一个书评专刊,那里面会有书评和推荐,有时会记录下来。

还有一类书也可以放在这个模块讨论,那就是每年、每季、每月出来的新书,这些书可能偏快餐类,但是可以让你保持一种新知,可能不需要很多。比如知乎大神采铜老师的新书《精进》,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如何进行自我成长。

以上这些不适合当下主题阅读,又想读的书,可以列进来,通过电子kindle等进行阅读。

4.主题阅读真相

这篇文章的初衷有两点。

一点是分享自己的阅读的心路历程,给正在阅读路上的朋友一些启发。

一点是对自己身边朋友阅读做一个回复。因为身边的朋友读书主要是两种:

一种是很杂,没有系统,什么书都看。

一种是很系统,只进行主题阅读,基本不涉猎其他。

为什么会挑选主题阅读来做解读,因为现在大多数推荐的阅读效率提升,建议的多为主题阅读。对主题阅读本身,我个人是比较支持的,只是完全深入,却不苟同。从另一个方面,推荐大家读两类书:

一类是当下能对你个人产生价值的书,一类是未来能对你个人产生价值的书。比如说,通过我自己朋友圈的观察,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划分为:基层员工、中层管理、公司高管。从书籍的关注路径可以这么来划分:

基层员工:技能致用类居多;
中层管理:主题阅读居多;
公司高管:文史哲释道居多。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这也是开篇讲到,阅读规划为什么会那么分的理由。技能致用类+主题阅读或许会让我们走的很快,因为见效很快,但是很难让我们自己走的很远,因为思维、情感的枯竭。文史哲释道,虽然不能让我们现在直接受益,但是它的价值在未来。

套用朋友小六新书的书名《让未来现在就来》,如何做到让未来现在就来,读书或许可以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位工作7年咨询顾问是怎样进行图书阅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