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为成一个很厉害的人

近日读了采铜的精进,只消一日读完。这书豆瓣评分7.6,不少人觉得看完后豁然开朗。

我认为本书累赘较多,作者花大段文字解释一些常识。作者还善于造新名词,把文章整得很有陌生感,以此来提升逼格,每一章节读下来,总结要点,用人话讲出来就能发现——哦,原来跟我们平常讲的道理是一毛一样。既然文章是给人读的,私以为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另外,整书论据大有牵强之处,强行找名人案例来充当论据,殊不知名人经历也可能是个例,并不代表大众典型。

但总的来说,本书所谈之方法论很有学习之处。

本书分为7章,主题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努力、成功,每个主题都与成就更成功的人生相关。

少做低回报的事

生活中的事情可以按收益值、半衰期组成的四象限来划分。收益值即为做完短期内的回报,半衰期指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做完后学会的知识能持续多久。

普通人如何为成一个很厉害的人_第1张图片

按此划分,凡是长半衰期的事情我们该多做,短期收益高低无关紧要,根据你当下的需求来确定,比如你马上要找工作,学习面试技巧就属于短期收益高、长半衰期的事情。

很多的时间管理方法教我们更精细、严苛地分割时间,其目的如何效率更高。但根据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是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我们制定计划时会大大低估完成的时间,一旦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我们会陷入自责之中,自责本身就是一种浪费时间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管理时间要张弛有度,工作求快,生活求慢;非脑力劳动求快,思考求慢。

用解决问题的思维做选择

我们在做选择时,通常会出现这条路走不通,那条路走不通的情况。比如大学时选了计算机专业,但发现自己更喜欢新闻学,于是上课不听,整天玩游戏,觉得选错专业就决定一生都做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索性消极应对现在的专业。这其实就掉进了陷阱,你的行为隐含着你的假设——专业决定未来的职业。

这时换种思考方式,用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思考——如何才能在选错专业下坚持自己的爱好。你会发现有很多方法来弥补,比如业余时间向新闻平台投稿练习写作,从成功跨行业找工作的人身上学习经验等等。

即刻行动,分解任务

即刻行动是最重要的一条行动法则。拖延会让我们的内心逐渐产生懒惰、恐惧和侥幸的心理,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并且拖延还会增加记忆负担,老想着还有什么事没有做完;会产生情绪负担,怎么还有这么多没做,看样子是做不完了。临近Deadline时,降低标准完成任务。拖延严重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所以即刻行动是最佳的解决方法。

当任务目标太大时,我们要学会像Photoshop一样分解任务。

1、核心思考任务要留在整块时间来做,因为这类任务一旦被打断,再回到任务时思维不能马上拉回来,会有一个过渡时间,产生消耗,会降低效率。

2、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同一认知类型的工作集中处理。处理视觉信息时是一种类型,处理文字时又是另一种类型。比如写文章,高效的做法就是选把文章写完,再统一配图,而不是一边写一边配图。

3、行动完之后要及时反思,反思时注意要有框架,将整个事件的相关因素用完整的“反应链”串起来,更能帮我们找到事件背后的逻辑,同时要特别注意关注意外的现象。

主动学习是高效的方法

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解决一个问题需要的知识绝对不会局限于某一学科,学到的知识只有融合一起才会产生作用。将知识按学科分离出来只是帮助学习的人分辨,但学到大脑里就要形成统一的整体,所以我们要学会将新知识与已具体的知识联系起来。

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都是“传递—接收”式,即书本教什么,我们学什么,这种方式属于被动式学习,这样的知识在大脑里仍然是分离的。更好的方式是主动探索学习,充分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重构大脑中的知识体系。

主动学习最基础的就是学会提问,针对新的书,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针对当前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2、学完后,我能获得哪些知识,对大脑中原有的知识有何补充或挑战?
3、针对当前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需要补充,这些知识通过简单手段就能获得?
4、针对当前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知识,无法轻易获得,但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学到的知识,不能让它仅仅记在大脑里,要学会解码,深入事物更底层,这就是深度学习。解码的一些常见操作规则是:
1、不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要只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要只去比较相似,还要比较不同。
总之,解码就是要了解事物最根本的逻辑。

学习最快的方式是做中学。Dunlosky等多名心理学家对教育界常用的10种学习方法做了评估,发现以练习为主导的方法效果是最好的。

有些知识没法做中学,比如哲学,但我们有一些通用的方法可以主动操练,比如写作式操练,通过写作梳理自己的思维;游戏式操练,比如课上的问题互动;设计式操练,调用已学过的所有知识来训练自己,比如写营销方案。

大脑要多整理

思维一定要清晰,这句话从小听到大。但一旦我们学得越多,大脑就像房间新增了日常用品一样,越来越乱,因此要保持思维清晰,就得定理整理脑中的知识。一个小技巧是闭关,排除一切干扰来思考,用尽量完整的逻辑链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连接起来。

在知识的源头上,我们也应选择真正的好知识,好知识通常来源于经典书籍,放弃追热点和公众号,这文章大多是哗众取宠或者观点偏激,害人不浅。

其次培养简洁的表达能力,删除不必要的形容词,大道至简,简洁意味着更丰富的内涵。

当大脑潜意识吸收了足够多的知识后,创意才会源源不断地出来。当我们的潜意识启用效果不好时,也可以主动借助外界干预来增加他的能力,比如多看同类的资料,反复读从中找到创意。也可以放松一下,做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来激发潜意识朝更分散的方向去运转,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思考时还可以借助一张白纸,用画图来进行推理。因为大脑的短时记忆有限,你记住了整体框架,脑子里反反复复都是那几个概念,再去思考各部分细节时就可能会受限。边画边图,大脑可以放心大胆地抛开一切顾虑去思考,效率更高。

思考本就是大脑主动的一件事,绝对不轻松,大脑也很容易限入误区。要检查自己思考有没有落下重要的信息,可以用检视清单逐一排查。

你的努力程度配不上谈天赋

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很多人都赞同努力更重要。

但我换一种问法,你为什么放弃大学专业?

“不感兴趣”

“你深入了解过吗,兴趣都是通过在这个领域做出成绩获得荣誉才培养出来”

“算了吧,没那天赋,天赋高的人花一份努力就能获我花10份努力的成果,何必为难自己,不如选一个我的天赋所在的领域”

看,这就承认天赋的重要性。

其实这样的讨论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根本轮不到拼天赋。所以不妨把重点放到如何努力才能让自己成功上。

与努力做比拼的还有另一个词——方向。方向是放在努力前的,管理学上流传着木桶理论,木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那一块板,它是用来类型公司团队的,如果把它用于类比个人能力,那就错了,因为个人只是一块板。个人更适用于T型理论,即一专多能。

对于拼不起爹的人,全能完全是妄想,你的精力资本根本不允许你那样做。惟一能做的就是集中资源投入到一件事情上来,培养专长,也就是T型里一竖的部分。专注的时间越长,回报就越高。

普通人如何为成一个很厉害的人_第2张图片

对待一专和多能的努力程度也不一样,一专必须追求极致,多能做到差不多就行,基本逻辑还是专注于发展特长。

努力还应为自己设立一些难度,有了挑战才能刺激人的潜力。心理学教授约克夫妇认为,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取练习”,提取的效果可以用“提取强度”来衡量。当你以简单的方式去学习时,记忆提取过程会很流畅,知识提取强度会比较低,这时大脑会欺骗你,让你误认为学习效果很好。相反,增加一点难度后,知识提取强度会增加,学习效果就会更好。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可以一边学一边考自己,比如延长复习或做笔记的周期等等。

我们都知道努力需要坚持,但强迫自己坚持本就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对于要思考的学习,这显然是不利的。我们可以用兴趣来驱使自己坚持,变被动为主动,不是要我努力学习,而是我有兴趣努力学习。

普通人成功也有捷径

1、做学霸和学渣都不好的选择。中国的教育是什么样大家心里有点数,学校的教育计划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学校教的东西也有精华的一面。学霸选择依从教育制度,为高分而学;学渣选择逃避,完全放弃。这两者是两个极端。更好的做法是主动辨别,学习对自己真正有益的,打破不利于自己的规章制度。

比如你可以将学校的资源做一次梳理,通过询问师长、网上搜索了解哪些课值得学,将精力放在这些好的知识上。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寻找网络课程,补充本校的不同。

2、还是找方向。传统行业的知识积累了很多年,业内大牛也非常多,难以在短期内超越。如果你选择一个新行业或新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也能实现“低买高卖”。

3、独一无二,才是最好的竞争力。培养自己专长,职场中决定你工资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不可替代。

这本书不能让你变得很厉害,能让你变得厉害的只能是你自己,所以,即刻行动起来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如何为成一个很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