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体应用
在软件开发早期阶段,大家都在一个应用系统上开发。各个业务模块之间耦合也比较紧密。软件发布也是整体发布,或者对软件进行打包发布和部署,比如java可以打包成war部署。测试也很容易,因为代码都在一起,基本不需要引用外部的关联服务。
在软件开发早期,这种软件开发模式能适应业务的发展,软件应用也可以正常运行。
如果你的业务发展良好,客户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多,软件功能数也会随着客户的需求变多而变多。为了实现这些功能,你必须添加很多代码。而随着业务进一步发展,代码量势必也会越增越多。有可能 2 到 3年后,软件代码量会变得非常巨大。那时软件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单体应用。
此时可能出现的问题:
- 打包编译会耗时很久,导致发布也很耗时。
- 代码可维护性变差,因为代码量大,逻辑复杂,只有少数老员工能全部理解。代码腐化严重。
- 修改bug和增加新功能会变得困难,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 由于上面的原因,软件扩展变得困难
- 软件可用性风险增加。可能一个bug导致整个软件不可用。
为了解决上面的这些问题,怎么办?
二、应用拆分
第一步可能想到的就是拆分应用。
把一个“大泥球 ”一样的单体应用按照业务来进行拆分。比如电商,可能拆分为商品应用,订单应用,用户应用,商铺应用等等相对比较小的应用。
业务的进一步发展,你可能把上面的应用做进一步拆分,变成更小的应用,以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应用。慢慢的变成了比较小的服务-微服务。
随着软件架构的调整,能解决上面遇到的问题吗?大部分可以解决。
服务稳定的运行了一段时间,你也过了一段舒服的日子。但是在使用微服务的过程中,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微服务会带来什么问题呢?下面对微服务进行一些思考。
三、微服务思考
什么是微服务
维基百科定义:
微服务 (Microservices) 是一种软件架构风格,它是以专注于单一责任与功能的小型功能区块 (Small Building Blocks) 为基础,利用模块化的方式组合出复杂的大型应用程序,各功能区块使用与语言无关 (Language-Independent/Language agnostic) 的 API 集相互通信。
AWS的定义:
微服务是一种开发软件的架构和组织方法,其中软件由通过明确定义的API 进行通信的小型独立服务组成。 这些服务由各个小型独立团队负责。 微服务架构使应用程序更易于扩展和更快地开发,从而加速创新并缩短新功能的上市时间
微服务有哪些优势与劣势(问题)
- 优势:
- 应用小,可快速编译部署
- 单个微服务维护性变高,修改容易,因为每个团队独立负责一块功能。新功能交付变快,可以快速开发交付
- 扩展性变高
- 可靠性变强,可以部署很多独立的服务
微服务有这么多优势,那微服务是“银弹”吗?微服务不是银弹,它带来了很多优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劣势(问题)。
- 劣势(问题):
- 整体复杂度变高,从哪些方面来管理这种复杂度?
- 运维变得复杂:微服务变多,怎么监控所有微服务,保证服务稳定?出了问题,怎么定位问题?
- 服务管理:微服务变多,管理复杂度变高,治理变得复杂
- 测试方面的挑战:你需要结合其他的微服务来进行集成测试
- 分布式问题:分布式数据一致性、分布式事务
- 服务保障:一个服务出了问题,如何才能不影响其他服务?
根据上面微服务定义,这些服务都是由小型独立团队负责,那团队怎么划分?公司组织架构如何调整才能适应微服务的架构发展?这也给组织管理带来了挑战。
还有微服务的“微”,多“微”才是好的“微”?也就是微服务怎么划分,如何确定边界?
等等这些都是微服务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题外话:任何问题都有正反面,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所以思考问题要多样化,不能只思考一点。
四、总结
根据以上简略分析,微服务的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发展,是一种逐渐演进的模式。
微服务架构是为了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产品的快速迭代、交付、反馈和修改,团队成员膨胀而提出的一种架构解决方案。
微服务的优劣分析可以看出,微服务并不是“银弹”,它给开发和产品带来好处的同时,本身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才是实施好微服务的关键所在。
上面提到的劣势(问题),也需要建立运维开发基础设施来加以保障才能让微服务顺利运行。比如CI/CD,监控体系,配置中心等等,那DevOps是否也要同步建设?
所以成功实施微服务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关联很多其他事情,架构、工具到团队协同,需要同步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