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 | 筛选思维

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 | 筛选思维_第1张图片

引言

  许多行业的大V喜欢把人生看作一场选择之旅,只有选对题,才能解好题。选择有大有小,大到结婚,买房;小到今天中午去哪吃,傍晚要不要锻炼。其实大多数人一直都在过一种随意选择的人生,而懂得高质量选择的人会一步一步的与他人拉开人生这场选择之旅的差距。注意题目没有使用“选择”而用了“筛选”二字,因为“选择”其实更倾向于一种决策动作,如毕业后某应届生选择加入A公司上班,HR 便问:那你是从多少家公司里做的选择?如果他的回答是:”没有没有,自从上一次离职后,好朋友内推了这家公司,我觉得不错,所以就来了。“笔者有一位当HR的亲戚,他告诉我在筛选面试者时,她多会指着TA简历上的工作经历,一家一家公司的问:”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加入这家公司?“ 毫不夸张,绝大多数的理由都很荒诞:爸妈在北京;朋友推荐我来;我刚好看到其招聘信息等等。”你不觉得你在找工作这件大事上显得太过随意了吗?“HR亲戚每次都会无奈且略带愠色的回怼。而”筛选“意味着你首先要有足够多的备选,才有得”筛“,所以大多数人是碰到什么,就选择什么:换工作随便面试两家就加入;成年人最常见的想改变不满现状的做法为多次重新学英语与多次重新健身,看到好课推荐就买了;某个下午想看个电影消遣一下就随便根据网页推荐选了一部开始看,突然想培养一下气质了就随便翻起一本书看…

  本博文将会采用下图左边的结构来阐述该贴示,这是以前在写作和阅读班上学到的,这种思考和记录方式不仅能够快速且深入的内化知识,还可将所学极速串起,将各领域知识/书籍融会贯通(很爽)

【主题】

这篇博文是关于什么的

  • 随意选择的人生,不值得一过
  • ”选择“ 与 ”筛选“ 大不同,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
  • 没有”筛选“,就没有”选择“
  • 选择的代价,凡有选择,必有放弃,最重要的成本不是时间/金钱,而是机会成本

【信息】

这篇博文讲述了什么

  选择具有唯一性,排他性,不可逆性,所以选择的应该是你尽可能的应该是最好的那个,凡事提高标准,是跑赢人生的关键,筛选思维背后的核心支撑就是提高标准。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做决定:许多朋友在看电影时都会把豆瓣评分作为筛选标准,细化一下后,还会对电影的题材进行进一步的考量,毕竟好的电影改变你的认知,你选择了看个电影,相当于放弃了另一部电影影响你的机会。其实在筛选娱乐项目时,人人都是高手,各种高招那真是齐上阵,去哪玩,去哪吃,买啥化妆品,买啥衣服以为外表加分等等,各种好物分享与交流的app,动用各种人脉询问,之后再进行各种比对和朋友商量投票才做出最终决定。

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 | 筛选思维_第2张图片

  所以在娱乐方面咱完全不担心会亏待自己,而一旦涉及精进自己,还像上面所说进行各种比较和考量的人是不是就瞬间减半再减半了呢?买课买书全凭一股脑袋发热?排名评分什么的也很高啊我就选了;这家公司ok的,口碑还可以,我就选了。在**【思考】**部分将会解释为什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标准。


【思考】

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什么结论?

  按照你这样说,每一个小选择都要那么费心,岂不得累死?其实当养成了高效筛选的习惯,这便会内化成个人软实力的一部分,从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便不用每次都显式的提醒自己需要认真甚至费力的思考,而是已经会下意识的进行深度思考与比对。笔者跟身边许多朋友聊天时,他们都说似乎想不起来自己做过什么选择,其实不然,没有选择专注学习与工作,就是选择了接受平庸;没有选择更高效且赚钱更多方式更灵活对自我提升更有帮助的兼职工作,就是选择了其相反的低效赚钱更少相对更累且对自我提升帮助不大的兼职(如普通的疯狂发朋友圈的微商并回复消费者咨询的微商 和 懂运营技巧,心理学/沟通技巧 甚至是能够使用程序来实现微信对话咨询根据提问关键词自动回复必要时才转成人工的技巧等等)。以下为笔者某一友人在读书期间的淘宝接单兼职情况,一个月相对轻松点(主要精力还是学习生活交友聚会的前提下)来说可以赚 3000~5000,而且许多客户的需求都很相似,程序或模块可以直接修改复用;而且TA还具备很强的谈单技巧,懂得使用自动回复,讯飞输入模板剪贴板,以及问卷调查自我介绍好评汇总成word文档或问卷等方式来与客户交流,一下子就把客户的需求挖得透透的,打动客户也简直是手到擒来,同时接下几个需求大同小异的单子也不成问题;再者,对自己以后希望从事的工作也有帮助,还能顺便练习与精进自己学到的技术等。这是不是比搭车去做家教和熬夜备课要好太多呢(后续还会有成本思维)?

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 | 筛选思维_第3张图片

  【信息】中我们说到要学会调整标准,这里以买课为例。网上某段子说到:成年人一旦对自己当下的生活感到不满,常做的两件事是再次重新买课(可能第N次的英语课)和重启了无数次的健身计划。 以英语课为例,现在的英语口语巨头APP之二”英语流利说“和”开言英语“,你知道自己应该选择哪个吗?这意味着我们其实已经根据业内口碑筛选出了一批或者几个比较优秀的备选方案了,但精力只允许一个的话,该如何优中选优呢?风评,公众号推广软文,豆瓣知乎简书等的用户评论与对比,参加过训练营的网友们的评价,你希望达到的等级和训练的目的等,都可以成为非常不错的参考标准,网上也一搜都能搜得到,只要在选择时多下点苦功,多做几步,结果往往大不同。


【行动/反馈】

我可以针对它做些什么?

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心中谨记筛选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标准


【钩子】

我还可能用在什么场景中?

  七亏二平一赢,百分之八十看行为,百分之二十看知识”的基金与股市中,你又是怎么规划自己的闲钱并进行理财投资的呢?跟风购买医疗股?小道消息以及某银行工作的亲戚的所谓的内幕?还是先学习后入场,基金经理的历年业绩,历史净值,跟踪标的与误差,基金公司规模,定期不定额,如何快速简单的通过同花顺/爱问财/理杏人等网站筛选专属自己的股票白马组合,烟蒂股组合,如何通过现金流量表与财报分析公司是否存在资产美化或者收入美化的嫌疑,该怎么筛选那么多只股票,有哪些行业是要避开的?懂得何时买入是徒弟,懂得卖出时机的才是师傅等等,我们又了解了多少?

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 | 筛选思维_第4张图片

  最常见的买课中,以购买技术课程为例,知晓了筛选标准和判断标准质量的途径和标志,如

  • 充满短期精通或学完后一夜暴富的大多不真诚
  • 在大公众号上推广却显示名额只有200个,欲购从速的也大多不真诚(在大号上推广的广告费一千个可能才能收得回来,这样只是希望消费者少思考,赶紧买)
  • 打卡/返还奖学金类的,规则是否明确,会不会是买了后才发现有猫腻之类的
  • 如何知晓已购的人们的评价:百度/知乎/简书/博客园/淘宝/网易新闻/新浪微博…云云,一搜一大把
  • 如果有“盗版”的录屏被挂在了淘宝/咸鱼/B站上,我要不要先听一下看看合不合自己的口味
  • 还有很关键的一点,买的课程适不适合自己当前的等级和学习风格,比如xxx适合中高级,有针对性的场景项目教学,需要较高的自觉性;xxx 则更适合打基础,原理性的。别等一下看到题目是实战,口碑什么的也还 ok,结果买发现原理性的太冗长占了绝大部分,一下子把兴趣学没了,毕竟自己已经掌握过了的。
  • 太多方法了,写不完,还是那句话“提高一下标准,多花一点心思,效果往往大不同”

  一旦筛选过一次关于买课方面的,并体会到了甜头,脑海中就会自动固化出买课方面的筛选模板。以后再买课,买线上虚拟产品方面完全就有迹可循,决策质量自然大涨。生活中其他方面的筛选原理也都一样。

  第一次约会吃啥穿啥,跟老友聚会吃啥玩啥,看电影探店该怎么选,好书怎么挑,其实许多人在这些小事上都是筛选高手,各种技巧和筛选途径一套一套的;但一旦到了找工作,是否考研,副业,跳槽等大决定反倒会显得随意,更糟糕的是,这种随意还往往非常隐蔽,难以被自己查觉。小红书–博主分享在公司工作的感受和经验;脉脉、看准、知乎–企业文化,内推交流,经验分享,总之信息时代,咱稍微用点心,练练思维,还是能找得到的。


【出处】

它的出处是哪里?

  • 音频课程 60%
  • 笔者生活 40%

【时间】

我是何时何地读到/悟到它的?

2020 年3月2日 & 略带嘈杂的麦当劳


后记

延伸阅读

  • 心理&成长专栏中会续继续更新剩下的思维…

精彩回顾

  • 这样问 bug,怪不得没人回你… | 程序员该有的提问技巧
  • Python cufflinks 绘制折线图,时间序列,子图:简单,很快,很酷,还会动,从此 seaborn 是路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个人爆发式成长的25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