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天才的故事

《刻意练习》—天才的故事_第1张图片
读书

4岁就会弹奏小提琴;童年时代写出多部名曲;只用一根弦也能弹完一首曲子;瞬间记住几百个随机数字;开平方比计算器还快;一秒内说出某个日子是周几;入行1年就获得世界跳高冠军;同时和26人下盲棋,14岁即成为世界象棋大师……

如果说“这一个个少年天才妥妥的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天生就是这块料!”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刻意练习》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天才”是训练的产物。

书中列举了很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可以组成一本天才故事集锦,但这本书确实不是天才养成记,而是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出通往杰出之路的学习方法。

刻意练习,就是有目的的练习,通过大量的、长期的练习,改善大脑的适应能力,创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天才般的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一般的练习

一般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简单的讲,就是,只是埋头干!我刚刚挥起球拍,努力去击球;我刚刚听到了那些数字,想办法记住;我刚刚看到了那些数学题,正试着解答。

长此以往,就算有滴水穿石的恒心,也收效甚微,只能是看起来很努力的真理终结者。刻意练习同一般的练习相比,则带有明显的目的性。


那么,怎样才算是有目的的练习呢?

其中重要的两点就是:走出舒适区与及时反馈。

走出舒适区

一般而言,一旦某个人的表现达到了“可接受”的水平,并且可以做到自动化,那么,再多“练习”几年,也不会有什么进步。甚至说,在本行业干了20年的医生、老师或司机,可能还稍稍比那些只干了5年的人差一些,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刻意地去提高,这些自动化的能力会缓慢地退化。

也就是说,当你觉得目前的状态很舒服时,不是已经停滞不前就是开始退步了。当然也不能把自己逼得的太紧,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放弃。

及时反馈

不论你在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这就涉及到有指导和没有指导的情况

找导师很重要,你看不管是杨过小龙女,还是花千骨、白子画还不都得拜师学艺,大门派成熟的武功招式和教学方法总比自创的更靠谱些, 就算是孙悟空,也是拜菩提祖师后,学会了七十二变。

如果没有导师就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寻找这个领域杰出的作品,资料来学习,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

关于写作

如何将刻意练习运用到写作中呢?书中介绍了富兰克林的故事。首先,富兰克林选择《观察家》杂志成为自己的导师,好,第一步导师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通过复写、改写等方法,自己为自己设计训练项目,再从这些反馈中不断提升技艺。

当然,这个方法不是普适的,但思路是普适的——找准前进的方向,然后在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要知道,即使在有导师的情况下,还要因材施教,所以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时,遇到无限纠结的时期在所难免,不过千万不能停,向前走!大胆的向前走!


刻意练习讲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如果没有大量的努力付出,怎样的方法也是徒劳。不敢说“通过刻意练习,你就是下一个天才”,但至少,这是一个有效的训练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阅读系列之三——《刻意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天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