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我很狂,非死人的书不读,觉得没经过检验的真理只是谬误。相信不平则鸣,作者运途多舛的悲剧人生成就真正的文学作品。觉得驰骋过疆场才是真边塞诗人,经历过国仇家恨才是正史官。即使不幸晚生了几年,至少也要挨过十年浩劫或本人身残志坚,才有资格跑来跟我谈人生。
幸而死人的书够多,陪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爱读书爱学习的人设至今尚未崩塌沦陷。而且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给我学习上很大帮助,无论汉语还是英语,文言还是方言,既没上过补习班,也没请过家教,印象中似乎都没特刻苦努力过,一路走来却有不俗的表现。
所以红极一时的新东方,对当时的我而言,不过是一个中关村的地标、一个同学们寒暑假被关禁闭的地方、一个谄媚拥抱应试教育的敛财机构。就这样自顾自地鄙视了许多年,直到知识付费浪潮来袭,赫然发现大流量IP半壁江山曾供职于此,我才忙不迭地去恶补他们的著作。
从俞敏洪、徐小平,看到李笑来、古典,引发我最大共鸣的却是李尚龙那本《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初读时的甚至总有这样的错觉“这确定不是我做梦的时候写的吗?”满篇我想、我看、我知道、我觉得……这狂言妄语的配方还真是熟悉啊!
怀着满腔豪无缘由的自豪感,我还去微博、知乎上搜索他的相关话题,可接触越多书外的李尚龙,也看到越多浅薄无知的自己。书中的他狠踩当下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积极努力,生活中的他亲自上阵怼大V,撕黑粉。
网上很多人骂他,说他写的东西要么拾人牙慧,要么空洞无物。我能理解那些骂他的人,一个站出来挑战大多数的愤青,就是活该被骂。敢说合群是堕落的开始,就要付出不合群的代价。
可他真的错了吗?我觉得没有,即使多年以后,他都觉得自己当初错了,我依旧佩服这个勇敢表达的青年。记得马东曾经说过:“一个表达观点的人注定是要被误解的。”
无论是他错了,还是他被误解了,都没什么关系。我眼中的都是我看到的世界,我脑中的都是我理解的信息。作者描述自己的观点,读者接受自己认可的版本,古往今来莫不是如此。
我们看不清世界本来的样子,听不懂作者本来的意思,可谁的青春不曾迷茫呢?在迷茫中摸索、在迷茫中愤怒、在迷茫中一路前行,这就是青春本来的样子啊。
有人说青春是一个人的孤独,有人说青春是两个人的懵懂,有人说青春是一群人的狂欢。我说青春是一支穿过一切的利剑,开弓之后再不给我们机会回头。
无法回头更怕说错话做错事吗?不,我不怕。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曲线最美、最优雅。漫长人数路也是如此,走上一段弯路,看到本会错过的风景,遇到本该擦肩的人,而这些正是我人生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