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交付(第四章)—测试策略的实现

在上一章中介绍了持续集成,这让我们的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可控的,一直处于可运行状态,对于后期的集成也是起很大的帮助的,但是要获得这些优点,就需要团队之间良好的协作,共同遵守一些良好的实践,比如,使用版本控制工具,频繁提交,多些注释,测试覆盖等。
那在这一章就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实践——测试,主要讲解如何实现测试策略,而不涉及具体测试的书写。

持续集成

为什么要写测试

我们不应该将所有的检查都依赖于手工或者人为的检查,这样耗费时间不说,还会让代码的结构性降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项目一开始就一直做测试。

在一个理想的项目中,项目一开始,测试人员就会与开发人员一起写自动化测试,这些测试应该在开发人员开始要测试的功能之前就写好。这样,这些测试就成了一个可执行的且从系统行为角度描述的规格说明书。当这些测试全部通过以后,也足以说明客户所需要的功能实现了。这样在之后的修改重构时,也有了足够的保证。

测试的分类

持续交付(第四章)—测试策略的实现_第1张图片
测试象限

这是由Brian Marick提出的测试象限图,他将测试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业务导向,还是技术导向,另一个维度是为了支持开发过程,还是为了对项目进行评价。

1.业务导向且支持团队的测试

这一象限的测试通常称作功能测试或验收测试。为了确保用户故事的验收条件得到满足,在开发一个用户故事之前,就应该写好验收测试,采取完美的自动化形式。

2.技术导向且支持开发过程的测试

这一象限的测试通常都包含:单元测试,组件测试,部署测试。单元测试用于测试一个特定的代码段,使用测试替身来模拟系统系统其他部分,不应该访问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外部系统。组件测试用于测试更大的功能集合,涉及更多的准备工作并执行更多的I/O操作。部署测试用于检查部署过程是否正确。

3.业务导向写评价项目的测试

这一象限的测试通常包含:探索性测试,易用性测试。都是手工测试验证我们实际交付的软件是否符合期望。这并不知识验证应用是否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还验证需求说明规格书的正确性,及时的获取反馈并对需求说明规格书进行修改。

4.技术导向且评价项目的测试

这一象限的测试有非功能测试,比如:容量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等和项目功能无关的测试。我应该将非功能需求和功能需求放在同等的地位看待。

测试替身

测试替身用于在测试代替还未实现的模块数据。可以分为下面这几类:

  • 哑对象
  • 假对象
  • spy
  • 模拟对象

流程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提前写好各种自动化测试,并且实践敏捷开发,测试不仅仅是测试人员一个人的事,应该让整个开发小组以及客户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一些标准,并且在之后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要和测试人员紧密合作。对于检测出现的问题,进行进行处理,对于已有待修复缺陷的列表,应该重视起来,不要堆积。

总结

我的收获

  • 有一些软件可以让客户参与测试的编写,需求更加清晰
  • 演示是项目的核心,这样可以从客户那里确认是否需求理解正确
  • 了解到测试替身这个概念
  • 终于完全明白了非公能需求是啥
  • 之前一直以为遗留系统就是之前留下的系统,现在看了这本书才知道是没有自动化测试的系统。

我的疑惑

  • 回归测试是什么?,都包含哪些方面
  • 对于测试替身中的几个分类,概念不清晰
  • 书中描述的全方位测试的书写,持续交付的实践,现实中大多数人会这么做么?感觉准备工作太多了,是不是得自己衡量下。
  • 为什么会有待修复缺陷列表的存在,有错误不是应该及时的修复么,堆积着开发总是有风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持续交付(第四章)—测试策略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