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信息流

对于提升ugc内容的一些思考

相关信息

体验时间:2015年4月9日 凌晨2:00~3:00

(现在的app里信息流动速度还不快,信息流并没有根据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特质,所以时间这个因素对信息流的影响不大,各个时间段观测到的信息流质量都差不多)

体验版本:ios版 2.4.0

所用设备:iPhone6s

设备屏幕大小/分辨率:4.7英寸/1334x750像素

前言:我比较注重逻辑推导过程,所以前面说的比较详细,把我结论推导的过程都列出来了。如果想直接看我得出的结论的话,直接拉到文章最后去看,有总结

再次前言:笔者其实在之前就对app有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然而在这次体验中,笔者尽量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第一次使用的新用户,站在新用户的角度感受社区首页的内容气氛

要谈引导用户发出优质ugc内容,我们首先要定义,什么是“优质的”ugc内容?

在这里,我觉得可以分两个角度去看:

站在用户的角度:有趣,好玩,让我看起来觉得有意思,或者看起来赏心悦目,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站在每天盯着后台数据看的运营者的角度:能够激发其他用户的互动行为

综合一下,我们可以得出对优质ugc内容的定义:满足用户内容消费的需求(好玩/好看),同时又能激发用户去评论,点赞甚至关注等等

事先准备:

喝一口水,约100ml左右,向左倾斜脑袋成120度角,保持五秒钟,然后向右倾斜脑袋成60度角,保持五秒钟,然后闭目养神两分钟,放空心绪,确保自己能进入一个“新用户”的角色中去,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此款app,不带之前的任何已有看法。

点看app后,我最先做的是将下方六个tab 全部点击一遍,快速扫视每个页面的内容,做完了这一点之后,我脑海里出现了两个应用:

第一个是微博:看到首页上的用户真实头像和真实姓名,这让我想起了开放式,强调用户之间关系结识互动的新浪微信

第二个是网易的lofter:图片很大,一股扑面而来的“贴图社区”气息,这让我想起了lofter

随后我进入首页后,我主要观测了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广场页”观察整个社区的内容氛围,所采取的观察方式是:目光从左边的用户头像开始,浏览用户信息,然后阅读文字,仔细观察图片,这个过程中阅读速比较慢,读完每个card内的所有内容后,下滑,用同样的方式看下一个card;这样慢速进行一段时间以后,加快速度,快速下滑,不详细看文字(当然下滑那么快也根本看不清),主要是感受图片的质量;如此一块一慢交替进行。

第二是在“好友”栏目里着重观察真实用户之间的互动,所采取的观察方式是:整体速度很慢,仔细观察用户发布的内容,以及下方的评论,送花数量。

注:为了保证在这里我观察的是真实用户,而不是运营号,我所follow的用户绝大部分都是在群聊里面发过言的用户,这样基本能确保这些内容是真实用户发出的。

在广场页,我对社区内容氛围的观测结果为:

粗糙!这是一种直观的感觉,就是感觉质量很差,尤其是我快速滑动的时候。但是如果仔细看每一个card,你就会感觉还是很好看的,因为产品的UI设计真的不错,简洁大方,嗯嗯。

那么这种low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我观察,主要来源就是:图片质量!图片质量!图片质量!重要的事说三遍。

以本人的手机为例:

我的手机屏幕大小是4.7英寸,分辨率是【1334  750】

而在app的“首页”,下方的tab bar 尺寸大小差不多是是【125 750】

而“首页”上方的分段选择控件,尺寸差不多是是【130 750】

做一个最简单的加减法,首页的内容实际展示大小应该是【1079 750】

用户发布动态的时候,可以选择至多9张图片,下面这张表是我整理的用户发布不同数量图片的时候图片内容的尺寸大小:

我们可以看到,基本上图片展示尺寸占到了整个首页实际展示内容的50%以上,如此高的展示内容,这个时候观众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图片上面,如果图片质量不好的话,会对社区首页的内容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进过我的观察,在现在的社区内用户所发布的内容形式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纯图片 (当然,那些全是文字的图片不在此列。。。)

第二种.图片为主,文字为辅 :  例如用户发了一张满是食物的餐桌照片,旁边附上文字“这是我的晚饭”

第三种.文字为主,图片为辅 : 例如进场看到用户发了一个搞笑小段子,底下配了一张很奇怪的图片。。。亦或者“宝宝很伤感,宝宝很寂寞,宝宝很孤独”底下配了一张冷色调的风景图片。。。

第四种.纯文字

而在这四种内容形式中,第一二种的图片往往比较精致,而第三种的图片质量就比较差,往往只是随手的配图。而在这四种内容形式中,第三种的数量是最多的,占到了30%以上。

图片质量最差的类型,偏偏是数量最多的。

那么问题来了,本社区这种图片优先级极高的展示形式会放大图片本身的质量因素,好的图片会显得更加好,但是如果图片质量差的话这种差也会被放大,显得很low。

所以为了提升首页的内容质量,个人的第一个想法是怎么样减少第三类内容: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这样一种内容形式。

我得出的结论是:将第三类展示形式向第四类转移,即与其让用户发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内容,不如让用户直接改发纯文字。

现在的信息发布是这样子的:点击之后直接弹出浮层让用户选择图片,同时页面上还有一个大大的“+”号,这样子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之间给用户一种暗示:我如果想发表的话必须得配上图片,即使我本身想说的话和图片无关,我也要为它配上一张图。

那么如何引导用户区分开“发图”和“发文字”两个动作呢,让用户在需要展示图片的时候就发图片,而在明明没图片的时候也不要瞎配图,个人理解是这样子的:

(点击下方的拍照按钮后弹出浮层)

嗯嗯,或许这种引导可以解决“盲目发图片的问题”,达到提升整体的内容美感的效果。

而对于在“好友”栏目里着重观察真实用户之间的互动(中间隔了一大段文字,别忘了。。。),我的观测结果是:

1. 往往用户之间出现深度互动的情况比较少,除非是本身发出的话题就很有引导性,直接的刺激用户回复,否则一般都是轻度互动,就是送花送的比较多

2. 引导性强的内容,往往能获得更多的送花/评论;在图片中,真实拍摄的“照片”,往往能获得更多的送花/评论。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用户对于那些真实拍摄的生活中的照片更有兴趣

也就是说,如果要提升用户之间的互动,或许引导用户发生活照片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在这里,本人能想到的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比较笨拙,但是执行简单,而且副作用小,第二种更聪明一些,但是会费神费力,而且冒的风险会更大

第一种的做法是“直接通过标语告诉用户他最好还是发真实的图片”

比如把原先发布页面的“晒晒美图,心情,有趣的事”改成“晒晒你现在的生活吧”(这句文案我没仔细想,但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而第二种呢,我的想法是通过对信息流排序机制的改造,达成对社区气氛的营造,潜移默化的引导用户去发

在格拉德威尔德《引爆点》里,提及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破窗理论,所谓破窗理论,即指的是人所处的环境对人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生活在在一个满是涂鸦的破旧小巷,相应的居民犯罪率也会升高;你走在一个一尘不染的街道上,随地吐痰的欲望肯定会比走在泥泞小路上少很多。

这个道理在网络社区里也非常适用,社区最显眼的内容展示区决定了社区氛围,而用户第一眼感受到的氛围决定了他在社区内的动作(发布行为/评论)。

简单的说,就是增加“美图”的曝光率,用户看到的”生活美图”多了,他也就自然而然会往这个方向去发布内容。

关于这一点,个人认为有两种做法:

第一是运营者手动把“美图”给排到页面的顶端

第二是从产品的层面出发,改变算法,把送花数/评论数也考虑进排序算法里,哪个送花数多哪个评论数多就提升展示位置。

而我为什么说风险会大呢?因为这样其实是会提升用户的发布信息门槛的——人家本来打算随手发个随想的,结果看到首页那么多优质图片,于是自惭形秽吓得无地自容不敢发了。

所以说,怎么样尽可能地曝光优质信息,同时也能把控好这个尺度,不会吓跑用户,这个尺度是需要仔细衡量的。而由于本人没(shui)有(ping)数(bu)据(gou),也就不在这里深入探讨了。

以上是我主要的思考,除此之外,我还是引用我之前对“实名/公共”社区的一个分析:

“而这种机制会更加倾向于某些核心用户,面向大众去展示自己,他们就像是微博中的网红大V,他们在社区中积极地制造内容的根本目的是在炫耀和展示自我,以此获得被其他同龄人关注的优越感,收到的赞或者评论激励这些用户持续地创作和产生新的内容。”

由此可得到的一种优化信息流的方式是:从外界把这些核心用户请进来,引导她们发优质内容,带动社区的建设,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他们身上“xx学校”这个标签,带动同校的用户进到社区里面玩,甚至可以搞一些活动,通过校际比拼之类的,来刺激用户身上对于本身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升他们的活跃度,达到目标效果,例如什么校花评选大赛,歌王评选大赛等等。。。

最后总结一下

为了能够激发用户发出优质内容,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减少用户发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内容,引导他们让直接改发纯文字

2. 通过标语提示,引导用户多发真实的生活美图

3. 人工将优质内容(美图生活照)摆到显眼的地方(有风险,需谨慎)

4. 增加一种信息流排序机制:按照评论数/赞同数 排序,增加优质内容的曝光度(有风险,需谨慎)

5. 请红人入驻,刺激他们发表高质量内容,带动社区建设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嗯。终于可以睡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净化信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