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味道

我的家乡位于重庆一个偏远的小镇。儿时在家乡吃的两种食物,是我至今依然怀念味道。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寻找儿时的味道……

第一次吃火锅,应该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吧,现在想来应该属于沾光,老家话叫"吃扒活"的性质。我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人,时不时会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助邻里办成一些事情,比如批个建房的宅基地呀,超生的娃儿落户什么的。当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比较淳朴,托人帮忙之后,主人家往往会在镇上摆酒答谢,加之火锅在小镇刚刚兴起,请烫火锅最能代表主人家的诚意。那天中午,父亲给老师请假后就拉着我的手往教室外面走,还没走进火锅店,远远就闻到了牛油和花椒一起沸腾溢出的香味,上午老师教我"香飘十里"这个词刚好用上。一桌人围着一个煤油炉坐定,店家用火柴将炉子点燃,炉火外青内黄,煤油燃烧的气味与火锅的香味混合之后,进入鼻孔,分外享受。不一会,服务员把一个黑色的小铁锅端了上来。里面全是油,油上飘着干辣椒和花椒。这玩意怎么吃得下去?我心里直犯嘀咕。大人们却不紧张,说着开心的笑话等待炉火将锅烧开。而我呢,也被这锅香味吊得直咽口水。接下来,父亲教我如何用七上八下的方法烫毛肚和鸭肠,如何耐心等待鸡胗、耗儿鱼、藕片熟透。食物平脆、绵软、糯香,口感丰富,入口奇妙,加上店门前的飘香,出店后的余味,让人永生难忘。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吃过重庆、成都、昆明、贵州、上海等多地的火锅,可是怎么也比不上儿时爸爸带我吃的味道。

有一次,父亲喝醉了酒,提着公文包沿着五家河畔的石板路回家,一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幸亏有邻里仗义相助,不然真的好险。看着浑身湿漉漉的父亲,一身落魄又神志不清的样子回到家里,妈妈少不了吵上几句,而我被吓得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大早,爸爸清醒过来,第一句话就问:我的包呢?

妈妈说:拿去晒了。

爸又问:我给娃儿带的牛肉干呢?

妈妈说:啥子牛肉干,里面的东西都晒在外面。

爸爸一面说不好一面翻身起来去找包。等到爸爸回来,他满怀歉意地对我说:娃儿,昨天给你带的牛肉干掉河里了,包的夹缝中还剩了两块,洗干净了,来尝尝。

这是我第一次吃牛肉干,水泡之后更加绵软,有点甜有点咸,麻麻的带着牛肉本身的香气,这也是我记忆中最好吃的牛肉干。打那以后,我去过一些地方,也会有意识地品尝当地的牛肉干,甚至用水来泡着吃,企图模仿当年那两片落水的牛肉干,可是怎么也回不到当年的感觉。我知道,那两块牛肉干里有爸爸爱我的味道。

我小时候家境一般,一个月吃两三次肉就很知足了。儿时的幸福,往往就是意外的口福。除了前面的故事,父亲也会带我去赶集打牙祭。一般情况下,父亲会带我先去镇政府办事,之后给电影院的熟人发支香烟换来一场免费电影,散场后他会带我吃碗蒸笼小炒什么的。现在想来,父亲对我的爱就是有好吃的就带上我。坐在父亲身边,在满足胃口对蛋白质需求的同时,我学到了人际交往之道。更重要的是,时常成为座上宾客的经历,坚定了我的信心,使我觉得虽然家境一般,但我的父亲是个能干的人,对乡亲有用处的人,我们不比别人差,哪怕有时真觉得自己有点穷困潦倒但是也不自悲。有什么能比让一个人自信地活着更有意义的呢?

谢谢父亲,给了我丰厚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