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苏桓稼

曾经向往着能够像女生那样活着,和好朋友手挽着手在商业街上什么都不买一逛就可以废掉半天,在宿舍的墙上会花痴地贴上二次元三次元的各种帅哥,开心的时候嘻嘻哈哈像个傻丫头,烦恼了就把减肥计划抛到脑后猛吃一顿,难过了委屈了就哭,在别人怀里哭。

身周围的世界总是嘈杂不堪,难求一方清净地,不管走到哪儿,声声喧嚣总不能绝于耳,在写东西的时候被迫地戴上耳机,开大背景音乐——我讨厌背景音乐,音乐是要专心致志地品味的——有了背景音乐我的笔触就变了,明明是在敲字,却成了弹琴。真希望能够找个人少的安静点的教室坐下来,一个小时后一张纸就是一篇文章,可惜现在面对白纸的时候却一点感觉都找不到了,只有在电脑前才有灵感。而灵感总只是一时的乍现,来去迅猛,转念间的功夫就没了。有灵感的时候经常是环境最糟糕的时候,于是我习惯偷偷把想到的漂亮句子记下来,本子上或是手机里,再差一点的就是草稿纸上,什么时候在文章里用到它了,就钩掉;有一天感觉自己变了,再也不会理睬它了,就打个叉叉划掉。夜深人静,原本是仰望星空叹明月的时分,脑中却开出一片空缺,大抵是烦乱的日常之后但求一无所有,五颜六色的灵魂只想喘息一下。

我想,如果像女生一样活着,是不是就会让生活变得更浪漫些。这个念头几次冲击着我的心房,可惜身边全是男生,要他们陪我一起来个心理变性,没人干。我不得不承认自己是男性这个事实,同时也庆幸这一点,浪漫不起来的话,逍遥也是不错的选择。不知道是不是语文教学的罪恶,让我对文学毫无兴致,现在的我再也不用接触语文了,但一些政治性的科目还是要求写写作文的。我发现自己的作文散架了,说出来的东西一点头绪都没有,像我这样平时还练练笔的人都失去了写作文的腔调,真不知道其他在网上评论下帖子一两句中就错字病句频出的孩子们怎么办。然而我对文学又有兴趣了,突然发现以前不喜欢看书是因为书太烂了,不喜欢文学是因为把语文当成了文学。高中里还学什么语文,应该改学文学,高中时我这么认为,现在还是这么认为。记得高三的时候发下来一本唐诗宋词选读的语文选修书,那个时候独钟情于诗词,在没讲之前就把那本书翻烂了,星星点点到处都是笔记,到现在还保存在书架上。其他教科书和教辅书是打算扔的,一次性的东西,有再多弟弟妹妹都不管用,教材年年在变,但还是被无知的表妹抢救下来,说她以后能用得着的,这么好的书市场上买都买不到,我说你以后用不着的,她不信。于是我失去了一笔可观的流动资金,如果将来收旧货的涨价了还说得过去,不然就亏在利润上了。表妹是个爱看书的孩子,我惊讶地发现她捧上一本书一下子就看完了,她会写写东西,估计是受我影响,就如我受周叔叔的影响一样。周叔叔满腹才华没有写出花头,我也没有写出花头。

好的文字是有张力的,我之前读的东西原来是那么不堪入目,看起来纠结万分,语无伦次,两个不相干的词语被硬拼到一起,显得很诗意,我看着难受得不行,真费解为什么这样的文笔都能传成佳作,再看自己写的,我很无耻地认为比那些作家给力多了。你说不论什么人,只要待在学校里,就是没见识的。我想老师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发现老师的世面还真是分层次的,但最好的不是大学老师,而是中学老师。也许是生活经历的缘故,我一刻不停地在思考着死亡的问题,生就伴随着死。有时候我会很邪恶地把两个人放到心中的天平上,如果必须有一个人死,那么我会选择让谁活下来,有时候的选择是痛苦的,但在这种痛苦中我能很轻易地找到自己最在乎的是谁,哪些人比哪些人重要。有时候我又想,如果我死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如果我现在死了,做了一辈子学生的我,还真是一点世面都没见到就烂在了象牙塔里。我咬紧牙关让自己顽强地活下去,虽然现在离世人生也已无憾了,拥有着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的朋友们都懂的,此生早已无欲无求,剩下的阅历便成锦上之花,或者,是为体验一下不同人生观的生活。

没有见识的我专长于搜肠刮肚,竭力寻找些诗意点的记忆画面,但现实通常显得庸凡乃至肮脏,想写出美丽动人的文字就得像诗人一样活着,即使面对的是满街的牛粪马粪心中也有蓬莱和桃源。人的记忆总是零碎得不成样子的,活得越久越混乱,回忆往事的时候,想到什么是什么,想完拉倒,只有写作的人对此稍微理理。写作是与自我心灵的对话,可以让人更清楚全面地认识自己,我发现不写东西的话,脑子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一片浆糊,对问题没有有意识的思考,做事说话凭借的是潜意识——那个性格自我。现在人活得不像诗人,不写东西,所以至少要给自己留点一个人静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然就太单纯了,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渐渐地发现,有些人笔下的生活竟然可以如此诗意,仿佛他们活在桃花源,一架葡藤,一颗星星,给个比喻,就写尽心中所思。貌似这才应该是文学,不做作,不拖沓,照样可以写出文采斐然。我不经意间愤愤地决定一定要让自己写出名堂,不必成为作家名留青史,至少要让从曾经到现在始终心爱着的文字跃到书上给别人看。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过什么切实际的梦想,现在终于体味到拥有梦想并为之奋斗不息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其实,我们都如此,在世为人,累了就朝天空望望,那些已经走了的人也曾与我们踏过同一片土地。


2011年3月11日 西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读苏桓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