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出来的时候,就这样问问自己

图片发自App


今天是日更的第18天,我需要写下一篇完整的文章。我排斥碎碎念,因为我想用一定数量的文字,排列组合在一起,表达一点点的意思。这是自己给自己定的小目标。

可是今天我写什么啊!写不出来啊。

看似很多很多的素材。

是继续写我熟悉的诗词?

还是写我的育儿教育?

是写出去旅行的见闻?

还是写大病初愈我出去溜了一圈?

还是写眼下网上看的一个热点新闻?

茫茫然,不知所以,看似那么多的素材,似乎都能写,但却什么也写不了,无从下笔。

人家都说,没啥写,于是就去阅读啊。

于是我就去翻阅熟悉的唐诗宋词,试图从里面发现一些,可以下笔的地方。我看见苏东坡,李清照,柳永一堆名人,可写名人,如何写出新意?读诗词,如何找到他们在写作上的与众不同?解读红楼梦人物,从哪个观点下笔切入?

看了上那么多的育儿文章,感觉阅读量少的可怜。我自己更是可怜至极,我有一篇育儿的文章,阅读量至今为零。所以我不想再写了。

旅行的见闻,图片都还需要再一一整理,似乎还是很麻烦,整理出来不见得就能够,形成文章。

各种破碎的闪念,疑虑,试探,都像一团乱麻塞满了整个脑袋。根本无法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于是我问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明明有这么多可以写的东西,却写不出一篇完整像样的文章呢?真的是,追求完美让自己艰难如斯?

当你必须写出一篇文章的时候,到底是什么限制住了你?

那个限制自我的东西,我一路追踪,拼命地去,确定它,看清它,抓住它。我不能朦朦胧胧,迷迷糊糊的。一句不知道写什么就把自己打发了。

我不停的追问自己。

当问题问的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具体的时候,我惊喜的发现,我居然找到了自己的能力成长点。

那就是,如何无中生有,把那些零散的思绪,去梳理架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现在我知道了,我应该捕捉这些问题,把它们都记下来,避免它昙花一现。

然后我需要列出框架,保证那篇今天必须生下来的文章,至少要四肢健全。

可是总要有一个中心主题吧。

那么今天的主题是什么?哦,应该从想写的那个素材当中,去提炼一个主题。

这是另外一个能力成长点吧?

面对一个素材,提炼出大家都能一眼看到的主题,这应该没问题吧。慢慢提炼的多了,是不是就会有新的思维呢。

那现在,我的成长点二,是在素材中学会提炼观点。

然后呢,一个素材不够,需要再找其他的素材,拼接在一起,成为一篇文章。这应该是考验个人素材储备的问题了。这算第三个能力成长点了。其实我们一直保持阅读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有话可说,有素材可以随时用。

今天是日更以来状态最糟糕的一天。即使是这样,不停的敲键盘,不断地追问自我,理清自己的思维,也终有所获呀!

我发现自己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找到了最亟待成长能力点了,很值得庆祝了。

好了,现在我来总结一下。

第一,一篇文章,从无到有,先要列一个框架,保证能够不烂尾。哪怕内容再陈旧,主题再老套。总得像一篇文章。

第二,你想到的素材,能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这个主题最后能够新鲜一些,避免俗套。其实,现在能先提炼出来,就很不错了。

第三,一个素材撑不起一篇文章的时候,你储备的其他不同角度的素材,还有没有了?这是一个长期的积累,当然也可以在网上去搜搜。搜也是输入积累。

当然除此以外,我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能多。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什么可读性。肯定是无知又无趣,激不起人们的共鸣。一位大神说:要让读者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共鸣。这应该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了。我要先从最基本的开始。

这么一梳理,我的思路就清晰了了,心头不再阴云密布。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另外一篇文章的构思,也已经有了。

从早上到现在,我只在脑中,拼命去想,今天写什么呢?写什么呢?一上午,什么也没写,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从打开电脑,开始敲键盘,敲键盘,敲键盘......慢慢一行行的文字,就从指尖流淌下来,我的思路也终于开始像汩汩的泉水一样,不再枯竭了。

所以,今天的事,让我更加认识到,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开始动笔写,行动起来,那才是真的!只有开始写,才可能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天继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不出来的时候,就这样问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