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9年,是民国108年,也是日本纪元的平成末年。同样的事物,放进不同的框架,就又有了新的名称和理解。
拿东西丢入已有框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挨个数,就是教学。尤其指已成熟学科和领域。比如:如果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做金融,有没有通过读书的“标准”答案呢?有的。
金融学是个二级学科,它的一级学科是经济学(严格说叫做应用经济学),其基础学科是数学。
所以“标准”答案是——本科念数学、硕士念经济学、博士念金融学。
看起来无比简单,对吧?你之前听说过没?
这就叫科普。常识普及。
那么同样的普及,能否在传说中的影视业发生呢?理论上也可以,我们不妨趁新年之机,做一做简单梳理。
一、分——由学习来分
拍电影如果是个二级学科的话,那么其一级学科是摄影和美术(真的绘画,不是电影美术)/音乐。其基础学科是中文和考古学。
那么如果靠在校学习可以取得一技之长的话,标准“答案”如下:
本科念中文或者考古学、硕士念美术/音乐/摄影中的一个(另两个辅修)、博士念导演(美国叫电影制作)。
那么华语范畴是否有如此经历的影人的,在我的认知里是没有的。什么原因呢?
1、要么是这个理论本身完全站不住脚。
2、要么是这个领域的科学性+系统性还远远没到达到金融学程度。
学习的基础几乎从来都不是科学性或者系统性,而是兴趣。这话是对学习者而言的。对教学者而言,只提供兴趣、玩意儿、情感寄托以及金句集合,显然是不负责的行为。当然,负责的前提是知晓职责。
从建校者到教育者到推广者到应聘者到媒体者,没有一个是玩儿真的,偏偏要那些一头扎进去的孩子们拿出真东西来?如果不是真的愚蠢,只能说是真的恶毒了。
二、门——迈创作之门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影视之门是什么门?具体的门槛在哪儿?不先把这个跟初心学徒说明白了一误十年荒废了青春和家庭,算谁的?
仅说创作,技术门槛在现代小说。
剧本不过是种特殊的小说,世上先有小说,后来有了摄影术,有会写小说的结合了下,才有了故事电影。后来拍的人多了,买票的人多了,相辅相成,自然而然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方式和方法。
现代小说往上捯呢?先秦的古文、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朝的曲、明清的戏……每个大一点的时期都有它自己的喜闻乐见。将这喜闻乐见浓缩、得当、兜售出去的,就是各个时代的编剧了。
以结果论,只要是能文字变现的人,都是职业者。
以进一步的结果论,只要是持续变现持续让越来越多的同行嫉恨的人,便是行业佼佼者。
就这么龌龊么?是的,还没扎入正和博弈池塘前,职业性和个人实力只能如此体现。
三、别——知自我之别
看了前两条,不少同学已经觉得我这个普及者很不像话了。怎么净捡着难听的说呢?
因为啊,鸡汤喝多了人会变韭菜;鸡汤熬多了,人会变邪恶。为了使正能量尽可能多一些,还是让我来做大家普遍不喜欢的人吧。
接下来说的呢,就更过分了。
任何学问,都是师徒互挑;任何行业,都主要是行业挑人才。什么是人才呢?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儿的人,就算是起步的人才了。具体说来又分以下三点:
1、出身的自我
搞政治的特别喜欢说政治正确,但在完全没有政治之地以及完全指望不上政治之地,我们要靠自己。首先靠的呢,就是出身的自己。出身的自己是最朴素也最显而易见的优势。你天生比别人好看,机会就多;你天生比别人聪明,机会就多;你天生爸妈比别家爸妈社会地位更高、经济条件更好,你机会就更多……这个是人人的基本面,不先真正承认和接受这个,你就是一个连基本机会都开发不到Max的人。
2、语言的自我
除了DNA呢,我们与生俱来的还有自己的母语。越是最熟悉的,就越容易忘记,这是个常态。怎么清晰乃至加强自己的语言呢?学外语。
学外语需要什么呢?
a:家境好,从小自然就有双语环境
b:家长强,从小就硬把着接受其他人碰不到的教育
c:社会发达,互联网+社区使得你可以接受和其他精英一样的课程
连个简单的母语,都不由我们做主。这就是人类社会。
3、文化的自我
什么叫文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从来都没有没文化的人,只有不够文明的人。
文化的自我怎么寻找呢?知今,解今,预明。
什么意思?知道且理解今天,解释得了今天,以及或多或少能预告些许明天。然后你就算个技术层面的文化人了。
怎么知今呢?要懂古。要明白历史,知晓何谓传承什么叫谬误。以及清晰彼时彼地的道理与此时此景的缘由。这事儿靠自己读书可得么?几乎不可能。历史点可背,历史观需名师,名师需要活着见到你。于是又是小概率事件。
以上三我皆知,银屏于你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了。因为银屏只是一层,内外皆是人间生活。
四、类——自制作来类
终于到了制作这个环节了,其实这个环节才是最大的坑啊。为什么呢?前三个环节,也就是坑坑自己,顶多了,你自杀报效理想了。但到了制作环节呢?就逃不开电影(节目、剧集)最本质的特点——一个人干不了。
一个人干不了就多几个人呗。对,这人一多,电影可就分岔了。
a、服务业的电影
服务业有个什么特点呢?就是在几乎任何环境里,都能自力更生。比如说酒店,五星级酒店,在脏乱差的孟买可以矗立、在居中的南京可以运营、在干净的东京也可以运作。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也是如此。只要相应标准和要求切实出现,在哪里都可以复制这道小篱笆,在篱笆里自己的买卖自己做。
以此为思路的影视(泛娱乐)呢,首先要找到的就是别人的标准和要求、以及授权,然后需要做的就是落地+落地+落地。
把某个单点做好,配合好其他已有环节,以达成长期有效经营。
以单点思路不按单点套路(抱大腿)走可不可以呢?可以的,掏自己的钱,给大家发工资,且持续发下去。
b、工业的电影
工业品牌和代工厂可就差别很大了。一个制造业的园区需要些什么呢?运转良好的港口道路;良好的社会治安;稳定的税收和行政方面的治理能力;有劳动技能且劳动态度良好的工人;稳定的能源、原料、供应;周边的居住、餐饮、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
以此为思路的影视(泛娱乐)呢?有个专有名词,叫完片担保制。其前提是保险业和惩罚性法律的完善,以及契约社会的形成,乃至行业协会的真实确立。如此,才可以说做个影视品牌。
在品牌的框架里插入自己想当然的其他因素、元素可不可以呢?可以的,但只能玩儿一次。(比如低成本影片用大片宣发手段,可保首日票房)
都喜欢说美国的电影工业化,好像电影工业化是个萝卜,扔哪儿都能长出来。美国从马桶到普选全都是工业化的,电影到了那儿才长成了工业化的样子。不把萝卜地下的土和浇的水说清楚,不把选苗育种施肥的手画出来,只吃口萝卜,哪怕吃了1000口,就算学会学懂了么?
握着笔杆子的用笔杆子照样英雄豪迈,拿着枪杆子的不指着笔杆子,才算光荣。让人人各司其职,安康生活且有得选;不制造假象、不鼓吹气泡,允许思考和逻辑学的存在。
这样的地方,是不是只出现在影视里,都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