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技术盘点 多项无线技术被高估

  依照和企业相关性前后排列的热点技术,帮助商业科技决策者观察2006年商业科技发展的全景,作为来年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高估

  1. SOA

  2. Web2.0

  3. 3G

  4. 统一通信

  5. RFID

  6. 虚拟技术 

  7. 多核技术

  8. IPTV

  9. 定位技术

  10. WiMax

  低估

  1. 开源

  2. 流氓软件

  3. 搜索技术

  4. XML

  5. 移动电邮

  6. 身份认证

  7. 视频

  按应用领域分类

  信息安全 流氓软件 ↑

  身份认证 ↑

  生产协作 Web2.0 ↓

  统一通信 ↓

  无线通信 3G ↓

  WiMax ↓

  移动电邮 ↑

  业务流程整合 XML ↑

  基础IT资源 RFID ↓

  虚拟技术 ↓

  多核技术 ↓

  开源 ↑

  新兴商业科技 SOA ↓

  IPTV ↓

  定位技术 ↓

  搜索技术 ↑

  视频 ↑

 


 

  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技术,是企业实现商业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源动力和助推器,否则,就像无水之根。

  为此,继2005年之后,本刊继续从商业角度来评点当年被高估或者低估的商业技术,并按照和商业科技管理人员的相关性前后排列。这种评判有助于还原商业科技的原貌,帮助企业了解该技术在现阶段已经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业务的灵活性,促进生产效率,甚至转换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同时在另一方面,留意过分夸大的技术,为企业指出潜在风险和需要谨慎面对的问题。

  与2005年相比,多核、视频、XML等技术凭借其2006年抢眼的表现,上升为新的关注焦点。而安全一直是企业重点关注的话题,7%的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企业表示过去一年中遭受过严重的安全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同样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流氓软件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始料未及的伤害,而之前企业IT管理人员由于低估类似的科技危害导致了商业上的损失。瑞星公司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流氓软件侵害用户的数量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病毒。

  Web2.0、服务导向架构(SOA)、IPTV等炙手可热的技术宠儿受到了本刊持续关注,年初分析师对这些技术在企业中的渗透都比较乐观,不过从记者的调查和采访来看,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些差距。尽管Web2.0所主导的用户参与、互动的平台构架方式,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但是它在2006年的表现并没有年初预计时那样热辣,许多创新性的Web2.0创业公司接连出现,又成批消失。因为除网络日志(Blog)之外的其他Web2.0应用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迅速,在线广告的市场还不够。而Web2.0走向企业,更需要一段较长的路。

  与2005年相比,SOA的步伐有所加快。《信息周刊》与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下称埃森哲)开展的SOA调查数据表明,尽管SOA在中国尚处于应用启蒙阶段,企业在SOA上的投入却在快速增加。不过,与“77%的大企业将部署SOA”这一预测相比,SOA的作用仍有高估之嫌。国内用户普遍的看法是,目前大规模部署SOA的条件还不成熟,并且缺少成功案例。

  此外,作为电视业新开辟的技术载体,IPTV成为了各方博弈的焦点。尽管IPTV的技术还没有成熟,但各种新的方案层出不穷。目前,对IPTV最重要的是怎样协调好产业链各方,形成一个大家能共同接受的模式。

  高估

  SOA

  年初:费雷斯特市场调研公司(Forrester Research,下称费雷斯特)估计,到2006年年底,77%的大企业将部署SOA。美国《Network World》专栏作家托马斯·诺勒(Thomas Nolle)指出,差不多每家企业都有SOA的大投入计划,这几乎是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IT变革了。

  年末:下半年《信息周刊》与埃森哲的SOA调查显示,拥有SOA应用的企业仅占8.8%;在大中型企业中,这个比例也只有10%。

  分析:《信息周刊》与埃森哲的这项调查显示,较早开始SOA部署的企业中,60%的大中型企业和超过一半的小型企业都表示他们将增加在SOA上的投入。然而,仍然有四分之三的被调查企业未对SOA采取任何行动。数据表明, SOA在中国尚处于应用启蒙阶段。

  上海华王工业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CIO)丁红波则指出:“目前国内企业还不具备大规模部署SOA的条件。国内大部分企业目前的信息系统应用还局限于对数据的采集、记录、统计,不少企业上一个成品信息系统的能力都不够。”此外,较早开始SOA部署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部署SOA并不是简单的购买产品,而是通过一定的投入进行组织的深刻变革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中国企业SOA应用情况

  10%的大中型企业拥有SOA应用。

  60%的大中型企业准备增加SOA投入。

  Web2.0

  年初:根据市场研究公司顾能公司(Gartner)预测,混搭式内容(Mash-Ups)要登陆企业世界,尤其是需要向用户传播地理信息的企业。Gartner 还预测80% 的Web应用软件将使用Ajax。

  年末:《信息周刊》年底的调研数据显示,只有3%的企业广泛部署了Ajax开发工具。此外,2006年一批提供Web2.0的公司已销声匿迹。关闭、裁员、购并、高层震动,成为和Web2.0公司频繁关联的新闻词汇。有评论认为,Web2.0网站已进入了首个严冬。

  分析:网络评论人士洪波指出,Web2.0走向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规模、影响力都小,对市场施加影响的能力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互联网创新应用向企业普及。

  美国资深Blog作者史蒂夫·鲁贝尔(Steve Rubel)解释Web2.0受挫原因时指出,所有这些(对于Web2.0的)期待都基于其围绕的在线广告的增长,现实是在线广告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快速增长。根据Jupiter Research公司的预测,2005年至2010年,在线广告大约是10%的年增长率。这将令众多一心想从在线广告上获取巨额回报的创业公司感到失望。

  鲁贝尔表示,那些已经形成了规模、站稳了脚跟并已盈利的公司,比如谷歌公司(Google,下称谷歌)、雅虎公司(Yahoo,下称雅虎)和微软公司(Microsoft,下称微软)等,仍有成功机会。2006年,RSS服务提供商Feedsky公司获得了一笔风险投资,其首席执行官(CEO)吕欣欣说:“有的公司已经消失,有的半死不活,明年会死得更多,这对生存下来的稳健经营的Web 2.0公司反而是好事。”

  3G

  年初:香港《南华早报》及国内某知名财经媒体透露,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的发放政策有望在2006年第一季度出结果。

  年末:事实上,3G牌照发放仍然经历了漫长等待的一年,技术标准的争论也让本来就扑朔迷离的2006年被拖入了深层的“博弈”年关。

  分析:3G在中国热炒了五六年,牌照发放的预测频频落空,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的信心受到打击。但在这漫长等待的一年里,熟谙内在规则的运营商对于3G网络的测试和市场准备却没有停止。BDA中国有限公司分析师张宇表示,运营商在3G网络的部署上相当积极。同时,运营商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称霸接踵而至的各个3G应用领域。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收购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所持19.9%的凤凰卫视股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移动)想为3G时代的手机多媒体业务铺路的意图显著可见。而在今年德国世界杯足球期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都不约而同推出了相关视频服务,虽然这类手机多媒体业务与真正的3G业务有一定差距,但也表明运营商正在为即将到来的3G时代做预热。

  2007年至2008年

  3G用户数量预测

  (单位:亿)

  2008年:0.842

  2007年:0.291

  统一通信 

  年初:市场调研机构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06年将出现基于在线状态的统一通信应用系统,并且藉此进一步拉动企业电话市场的增长。市场研究公司SynergyResearch公司也持相同乐观态度。

  年末:从《信息周刊》网站截至九月底所做的调查来看,半数以上(59.14%)的企业还没有部署统一通信系统的计划。只有不到十分之一(9.68%)的企业准备在未来半年内部署统一通信,由此而拉动的企业电话市场增长也将十分有限。这与供应商的热烈推动形成了一定反差。

  分析:易观国际咨询公司(下称易观国际)产品与市场总经理周屹表示,统一通信只是带来了新的概念,相比之前的解决方案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目前暂时停留在概念阶段的原因在于,国内对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实际需求和预计投入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同时,国内解决方案提供商未能把握国内用户的脉搏。统一通信最大的价值在于实时互动和协作,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于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来说,优先考虑的是增加收入,其次是降低成本,最后才提高效率。此外,中国较多拥有跨地域分支机构的企业,网络条件并不一致,这为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的实施带来了挑战。由此看来,统一通信方案的广泛部署还有待时日。

  在年底的采访中,深圳百事可乐饮料产品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百事可乐)、南方李锦记公司、大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大众)等企业表示目前还没有部署统一通信的计划。深圳百事可乐IT经理张少峰首先考虑到的是统一通信的投资回报周期还不明确。大众IT部门经理彭福根则在权衡统一通信方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RFID

  年初:2006年伊始,随着美国沃尔玛集团(Wal-Mart)走向开放的电子产品代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编码技术,该高频段、低成本、大规模、同时具备开放性的应用让无线射频识别(RFID)焕发了新的活力,让各方用户期待RFID在高频市场的快速增长。

  年末:2006年中国市场集中在RFID低频应用上,高频市场应用还是被高估了。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显示,只有12%的企业广泛部署了RFID。

  分析:中国的RFID应用发展仍以非物流应用为主,在物流应用方面依然只是试点,没有出现规模应用。易观国际的分析师表示,中国的RFID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向成长期的过渡阶段。他们认为,制约RFID在企业市场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成本的居高不下,虽然使用RFID将为客户带来高回报,但过高的一次性前期投入仍将是阻碍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部分RFID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统一的标准和成本的降低必将会起到催化剂作用,加速RFID市场的进化进程。

  目前,中国的铁路车号自动识别应用已经完成,邮政和烟草行业的部分试点也成功验收,但这些屈指可数的试点性项目还并不能说明RFID在超高频上的规模使用。

  上海华王工业有限公司CIO丁红波也对《信息周刊》明确表示,目前他们公司用在仓库方面的RFID项目也只是在测试性部署。

  美国讯宝科技公司中国区行业销售总监章大胜仍然表示,RFID在中国才刚开始,很多关于RFID的应用在中国来讲还为时过早。不过,北京经纬万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表示, UHF 超高频 RFID 市场即将启动,预计 2006 年~ 2010 年中国 RFID 产业市场仍将呈20%左右速度增长, 2010 年达到 58.4 亿元。

  虚拟技术 

  年初:IDC预计,到2009年,全球围绕虚拟服务器技术的费用将达150亿美元。

  年末:然而,福兮祸所依,2006年被寄予厚望的服务器软件虚拟化技术(例如VMware),却在应用过程中给用户带来了很多之前没有想到的新困惑。

  分析:Recovery网络公司的技术服务主管汤姆·杜甘(Tom Dugan)表示,“虽然我们很喜欢VMware”,但是对于这种快速增生的虚拟设备的管理仍然感到忧虑。杜甘解释说,假设某家公司一年以前拥有10台物理设备,它可能通过虚拟技术改革将该数目减少到8台。但是,该公司随后可能需要在这8台物理设备上运行25台虚拟设备。该公司需要管理的物理服务器的数量虽然减少了20%,但是它需要管理的操作系统的数量却增加了150%。

  杜甘指出,这种增长的原因很简单:聪明的用户们意识到专有的服务器空间不再是奢求,于是他们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样一来,虚拟设备的数量就持续地增加。

  当然,优秀技术都有向善改良的本性。Gartner指出,虚拟技术自身正在不断改进。IBM信息系统资深架构师郭恒表示,在金融、电信等行业之外,虚拟化还有很大的拓展潜力。他认为,很多用户目前对虚拟化的理解还停留在逻辑分区技术的初级阶段,虚拟化的应用范围多限于同一品牌产品,发挥的作用也多在数据中心内部。实际上,虚拟技术的触角可延伸到企业的上下游,通过连接更多的设备和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多核技术

  年初:英特尔公司(Intel,下称英特尔)CEO保罗·奥特里尼(Paul Otellini)预测,到2006年底40%的英特尔台式CPU、70%的笔记本电脑CPU和85%的服务器CPU将采用多内核设计。

  年末:根据年底开展的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调查,只有24%的企业广泛部署了采用双核或多核处理器的PC或服务器。

  分析:虽然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并没有过时,IT产品仍然迅速升级换代,但CIO们却显得越来越保守。根据Gartner的统计,近年来,PC使用周期保持上升趋势,2005年达到48个月,预计2011年将达到52个月左右,这几乎是摩尔定律18个月更新周期的3倍。在这种情况下,奥特里尼对于多核处理器的预测显然过于乐观。

  虽然英特尔和AMD公司等一再宣称多核技术带来70%以上的性能提升,但用户仍然心存疑虑。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总监周永义认为,目前多核产品在散热方面并不理想,噪音和不稳定性还不能让人满意。他说:“每一种新技术出来都需要一段完善期,先是功能的提升,然后在技术上、工艺上加以改进。”

  同时,面对来势汹汹的多核技术,如何保护企业的原有投资也是CIO们不得不关注的话题。即便多核技术真的像宣扬的那样带来计算性能的飞跃性提升,可如何与企业原有的设备整合仍然是一个问题。埃森哲大中华区全球技术咨询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王士平认为,如果缺乏有效的IT架构和管理手段,没有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新技术未必能解决现有问题,反而可能使系统更加复杂。

  IPTV

  年初: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赛迪顾问)预测,IPTV用户到2006年底可能达到118万户,包括商用用户、测试用户、还未获取牌照却在推行IPTV的运营商发展的用户。

  年末:2006年年中数据分析显示,中国IPTV用户总数仅达到35万。

  分析:易观国际认为,2006年,IPTV标准成为各方利益博弈的焦点。虽然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探索使产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但是IPTV标准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用户与市场规模很难在2006年产生突破性发展。此外,诺达咨询公司指出,运营商将是IPTV产业链的核心,电信运营商的成功才能带来产业链中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尽管业界在IPTV的商业模式上存在激烈的争论,但在政策支持下,一些IPTV运营商和“准IPTV运营商”经过一年探索,总算跌跌撞撞走出一片天。具有合法身份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上海文广)试图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内容集成运营商。在哈尔滨的IPTV商业试运营中,上海文广通过提供内容和“租借”牌照,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分成,这不啻为后来者提供了参照模式。

  而对于没有牌照的IPTV“游击队”来说,在商业模式上各有各的高招。杭州华夏视联控股有限公司将双模机顶盒——数字电视和IPTV两种模式集成的同时,采取价格错位竞争,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信和广电的利益冲突;而河南郑州的威科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却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在城市中发展行业用户的方式,在为行业用户提供机顶盒服务的同时,搭载IPTV电视服务,为民营IPTV运营商也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此外,音视频标准的制定也终于尘埃落定。最近一次见到上海文广主管新媒体业务的副总裁张大钟时,他肯定地告诉《信息周刊》记者,上海文广要大力推行AVS标准。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也在积极推行AVS。

  定位技术

  年初: Gartner评价定位技术为具有特别高影响力的技术。Gartner认为,定位技术有可能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走向成熟,并且在2~5年内就成为主流,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部署定位移动商业应用,主要是基于全球定位系统

  (GPS)设备。

  年末:从《信息周刊》今年年底的调研数据来看,2006年广泛部署GPS的企业比例实际并不高,只有12%。

  分析:诺盛电信咨询公司(下称诺盛咨询)分析师万方认为,主要是由于整体车载导航配套系统价格高,中小型物流企业不愿意过多承担这部分费用;其次,国内城市建设速度快,但车载导航电子地图更新频率低,导航设备不精准,影响客户使用。第三,很多物流企业车辆较少且业务范围仅限于省内或者市内,因司机相对熟悉当地交通,所以对车载导航依赖度不高。

  目前,国内车载导航仪普及率极低,国内约1%,而日本和欧洲分别达到50%和25%。GPS在中国成为主流还需要一段时间。但诺盛咨询预计,2008年基于定位技术的中国位置服务市场(LBS)可达114.12亿元。其中车载导航市场将占到整个产业规模的90%以上。

  山东家家悦超市(下称家家悦)现拥有140多家直营店,连锁网络覆盖山东省内22个市县。家家悦信息中心负责人唐心社表示,近期打算投入车载GPS系统配备在上百辆货车上,以合理规划路线,尽可能减少空载率。

  WiMax

  WiMax

  年初:WiMax的商用步伐已经在全球展开,各大调研机构纷纷做出了乐观的评价。In-Stat公司预计,全球WiMax用户数在2006年将会达到250万左右。赛迪顾问分析师张丽预测:“中国的WiMax市场将于2006年开始启动,之后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年末:2006年的现状是,国内的设备厂商和运营商的参与度不足,影响了WiMax的市场进程。目前,只有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内设备厂商加入WiMax论坛;运营商则持观望态度。

  分析:目前,国内还没有出现由运营商所主导的WiMax实验商业网。虽然英特尔和大连、成都市政府合作部署WiMax网络,对政府机构、企业、校园等企业用户市场的WiMax部署应用有示范和推进作用,但是更大规模的部署和实施,则需要运营商的介入。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表示,WiMax与Wi-Fi、3G的确具有很多重叠的甚至是超越的功能,但它们更多的是一个互补关系。这是因为Wi-Fi、WiMax、3G分别针对的是无线局域网(W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具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尤其是3G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运营商、设备制造商都进行了大量投入,不可能期望已经在3G上进行大量投资的运营商会放弃3G技术。电信监管部门也不会让已有的投资付诸东流。因此,未来WiMax与其他无线网络技术很可能是共

  存于市场。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党梅梅也指出,从目前中国的宽带接入发展来看,WiMax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未知因素。 此外,从全球角度分析,WiMax还面临成本问题,WiMax室内终端设备购置成本仍高达500美元,而业内人士认为其成本降至150美元以下才能引爆

  市场需求。

  低估

  开源

  年初: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主席陆首群访问美国时,对于开源软件在美国的普及程度感到惊讶万分。而当时,由于安全性和技术沟通障碍等原因,开源软件在中国企业中并不是被普遍接受的开发方式。

  年末:开源仍然徘徊在大多数企业的门槛之外。在一次采访中,一位IT经理向《信息周刊》解释自己为什么不愿意采用开源软件时说道:“也许有些人天生喜欢冒险,但中国的IT主管们很少会拿自己的职业生涯开玩笑。”

  分析:国际数据集团(IDG)的资料显示,随着Linux进一步进入桌面系统,类似政府、学校以及其他没有太多与IT预算的公共机构越来越多地转向了开源软件。

  作为开源的操作系统,Linux成功的奥秘在于其开发方式,即允许所有程序员参与开发的开放源码哲学。目前,开源数据库MySQL的年收入已达4,000多万美元,超过了其竞争对手Ingres和PostgreSQL。根据费雷斯特的研究,全球开源数据库市场大约为3.5亿美元,包括许可证销售、服务和

  技术支持。

  今年,开源运动又找到了一块新大陆,那就是移动通信市场。

  和它先前在PC市场的艰难起步不同,Linux在移动市场一开始就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比如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在亚洲地区就已销售出了400万部Linux手机。

  Gartner估计,到2010年,开源软件“将会占有全球软件市场20%的份额,从传统软件厂商手中夺走约1,000亿美元的收入,而来自印度和中国的需求将是实现这一远景的主要推动力。”

  作为开源软件在中国的“巨型”用户,中国邮政业务众多而且复杂,项目的特点要求高效、快速、覆盖面广。为了提高业务发展速度,中国邮政最初建立了一套以Unix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当系统进行升级换代时,又采用了由北京中科红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整套解决方案。目前,中国邮政已经有6大全国性关键应用都部署在红旗Linux服务器平台上。

  流氓软件

  年初:国内安全厂商金山公司去年底发布的《2005年网络安全报告》预测,2006年流氓软件、间谍软件对新型网络危害的发展势头将会表现得更为猛烈。

  年末:一年下来,流氓软件的爆发和随之对企业与个人带来的损害之大还是让企业和CIO们始料未及。

  分析:不请自来的流氓软件像“牛皮癣”一样难以清除,大部分的杀毒软件对其又束手无策,原因在于它游走于病毒与正规软件之间的灰色地带。赛门铁克公司(Symantec,下称赛门铁克)产品经理朱雅辉指出:“由于流氓软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经济以及法律问题,这种复杂性使得它在目前的条件下很难用技术手段彻底根除。”

  无锡健特生物有限公司IT部系统管理员李林说:“这些流氓软件采用各种手段侵入系统,最开始通常是安装共享软件,现在手段更加五花八门。这些软件抢占系统资源,安装多了还会互相冲突,引发系统的不稳定,让IT管理员十分头疼。”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的统计显示,我国现在有超过130种恶意插件通过互联网传播,而被感染的计算机至少在千万台以上。对此,艾瑞市场咨询公司(iResearch,下称艾瑞)的调查数据也表明,2006年上半年新型恶意软件的受害用户数首次超过病毒,成为新的互联网公害。

  搜索技术

  年初:雅虎中小企业事业部总经理曹凯军年初提供的资料预测,中国搜索引擎行业市场规模2006年将达到36.2亿元,与2005年相比将增加50%以上。

  年末: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CCWResearch)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整个搜索广告市场的规模的确已经达到17.2亿元人民币(含搜索厂商与搜索广告销售渠道收入)。

  此外,在无线搜索这一领域,据艾瑞十月的报告,预计2006年中国无线搜索技术运营商收入为1.96亿元,比2005年增长654%。

  分析:在市场份额方面,在中国搜索市场排名前两位的巨头增长都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年中,搜索巨人谷歌于7月发布了2006年第二财季财报,因为成功躲避了影响雅虎和易趣的行业增长减缓趋势,谷歌利润增长达到了110%,高出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测。

  百度(Baidu)的答卷比谷歌更让人满意。根据百度的报告,2006年第三季度中,百度总收入环比增长24.9%、同比增长169.1%至2.393亿元(3,030万美元);净利润环比增长45.8%、同比增长902.5%。

  据艾瑞最新发布的《2006中国视频搜索研究报告》的相关分析,今年视频搜索市场的容量已经有0.23亿元。

  XML

  年初:移动电邮(PushMail)业务仅仅开展了半年。年初,在国内,该移动业务被认为到今年年底之前将处于市场培育期。

  年末:到年底,一些跨国大企业已经开始在管理层部署移动电邮,以便能随时掌控全球业务。毕竟,以黑莓(BlackBerry)为代表的移动电邮服务已经是西方国家移动市场炙手可热的新兴增长点。

  分析:长期跟踪移动电邮市场的诺盛咨询首席运营官(COO)宋永军表示,截至今年年底,使用中国移动移动电邮业务的企业用户的数量级在10万级。而实际上,在中国的移动网络还没有升级到3G,以及移动电邮业务刚刚开始半年的情况下,能有这样的用户量已属不错。

  年底,2006年“中国商业科技100强”的调查数据显示,有18%的国内企业已经广泛部署了移动电邮业务。经过2006年的预热,2007年将引来业务发展的高峰期。

  强生公司亚太区CIO冯太川在中国移动还未正式推出移动电邮业务之前,就已经试用了半年的移动电邮服务。冯太川曾表示,尽管移动电邮很好用,但他所在的公司只有10人左右的管理层人员在使用,如果资费能再低一些,相信移动电邮会被更多人接受。

  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电邮业务主要面向的是集团客户市场,因此,其业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集团客户经理的推广,由于这类业务还没有纳入集团客户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因此业务发展还处在培育阶段。

  诺盛咨询认为,客观地说,目前移动电邮在国内尚处于摸索阶段,中国用户对其接受还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不可一开始就期望过高。在国内,移动电邮业务当前仍然面临一些发展瓶颈,短期内还很难出现井喷。

  身份认证

  年初: Gartner调查显示,半数受访者表示2006年会增加IT安全开支,其中除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以及防病毒软件外,对IT安全开支使用的优先级次序分别为补丁管理、严谨的使用者身份认证、远程访问等。其中身份盗窃被认为是排在病毒和黑客之后的第三大安全威胁。

  年末:赛门铁克九月发表的第十期《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指出:“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每台设备的大型蠕虫病毒已经让位于身份窃取、诈骗等攻击。”

  分析:赛门铁克首席技术官(CTO)马克·布雷格曼(Mark Bregman)向《信息周刊》记者表示:“身份认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虚拟社会的基础。在现实社会当中确认身份很容易,比如我见过你,第二次再见到你的时候我对你的身份不会有怀疑。但是在电子社会和虚拟社会当中,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网络上的黑客已经从“求名”转向了“求利”。中国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副主任张键说:“现在的病毒编写者已经不再倾向于使网络瘫痪,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网络获取经济利益。”而这种窃取的第一关就是通过攻击或者欺诈手段获得用户身份,进入网络。《InformationWeek》研究部和埃森哲2006年合作进行的第九年度“全球安全调查”显示,27%的中国被访公司遭受了身份窃取,而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8%。

  视频

  年初:《商业周刊》(《BusinessWeek》)提到互联网视频广告仅仅是广告市场很小的一部分,该市场预计每年只有1.98亿美元的规模。

  年末:据研究机构EMarketer今年年底估计,2006年将有3.85亿美元的视频网络广告,虽然仅占150亿美元网络广告开支的2%,但仍旧是风险投资家正在疯狂追逐的机会。

  分析:市场调研公司In-Stat公司2006年下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球网络视频内容市场将会扩张10倍, 拥有超过1.3亿家庭用户。根据道琼斯公司旗下VentureOne公司(Dow Jones/VentureOne)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与视频有关的网络公司已经获得了5.21亿美元的投资,去年全年只有2.94亿美元。

  易观国际认为,网络视频业务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公司关注的新焦点。雅虎与谷歌采用收购的方式获得视频共享网站资源,一方面有助于获得视频内容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用户资源。随着业界对网络视频业务的推动,相关产业链将日益成熟起来。

  网络评论人士洪波指出,很多公司低估了视频的发展速度。年初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视频,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的举办成为一个引爆点。现在门户网站都在涉足视频,因为都看到了价值。洪波认为,视频的快速发展符合互联网的规律,即从纯文本到图文到流媒体到视频。随着带宽成本越来越低,视频肯定会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