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关于教育的思考

昨天文章提到的人工智能最新进展:AlphaGo Zero100:0碾压式战胜之前战胜李世石的AlphaGo,因为AlphaGo Zero是从零规则、零数据开始演算的,所以被称为阿尔法元,它确实算得上是一座里程碑。人类发展到现在所有的科技都可以称得上是身体的极致延生,眼睛可以看到宇宙的浩瀚、也可以看到量子级别的运转,耳朵可以听到外太空的声音、人和人之间更是没有距离感,四肢可以飞、可以跑、可以到月球,不管如何发展,人类都是主人,依然是万物灵长,但这次不一样,阿尔法元就像新的物种进化,它在冲击人类赖以成为万物之主的大脑的地位,也就是说,这代表着人类让出食物链顶端王座有了切实的可能。

可能很多人依然有盲目的乐观,因为过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次科技的发展在取代一批人的同时也会开创出新的领域,但如果这一切都发生的太快呢?我们前段时间每天践行的荷花定律用来形容智能再合适不过了,阿尔法元的自我学习的周期是三天,三天就横扫人类数千年的积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动摇社会的根基在于一方面快速大面积取代人类岗位,另一方面人类在新的岗位生成所需的认知、教育、技能等完全跟不上。

不用等权威部门的专业分析报告,我们现在就可以合乎逻辑的推导一下很快会被取代的岗位:

超市店员、行政事务员、司机、收费站运营商、收银员、营销人员、客服人员、制造业工人、金融分析师、新闻记者、电话职员、麻醉师、药剂师、安保人员、律师、医生、软件开发者、操盘手、股票交易员,尤其是其中高薪酬的脑力职业将受到无情的冲击(欢迎补充),我自己的资产配置专业也是分析师、律师等的部分综合。

凡是跟数理、推算、逻辑、数据相关的都是智能擅长的领域,体力劳动也将会被完全替代,而且细思极恐的是,发展下去任何岗位似乎又有被智能攻陷的可能,那么人类还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整个十月出了上周末基本都在太原,每天都会接送儿子、并陪他做作业,每天也都会思考科技在一个又一个领域全面超越人类,他们面对的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他需要有什么样的认知高度?他现在耳濡目染学到的规则在未来还能相融几分?他学的这些我们现在称之为知识的东西在未来还能用上多少?他们该如何与未来世界相处?!

思考到最后就是一个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凭什么?

我们人类跟机器有什么不一样,肯定不可能是科技已经超过人类的领域,我现在引以为豪的素质、技能还能帮他在日后以为凭仗吗?比如说理性、冷静、逻辑等,那现在容易犯错的比如偏见、情感会不会在未来反而是独到之处?

用眼下还是思想利器的逻辑推导,与科技相处要有“积木式创新”的精神,肯定不能在科技擅长的领域发力,得有人类特有的、无法取代的技能,所以不妨立足于科技反着做极端化推导,情绪化、疯狂、非理性、毫无逻辑的天马行空,以及人类更适合的随机性和不可预知,凡是科技瓶颈的地方统统都是人类的机会。

不要想着和科技竞争,而应该是协作,它理性咱就感性,它有逻辑咱就拼创意,我们必须着眼于人类对劳动分工的贡献,做科技最互补的伙伴,而不是敌人,我们人类与科技的差异才能创造价值。

《进化的大脑》说:单个神经元都是极其缓慢、不可靠且低效率的处理器。但是,大脑是一万亿个非最优处理器的聚合体,大量互联形成500万亿个突触。因此,大脑可以利用大量神经元的同步加工以及随后的整合模式来解决复杂问题。大脑就是一台拼装电脑,尽管每一个处理器的功能极有限,但大量相互关联的处理器则效率惊人。大脑都不是设计完美的,它只是胡乱堆积在一起的一团东西。我们的情感、感知和行为的独特性,很大程度是因为大脑并非一台优化的通用解题机,而是寻求特定解的一团怪异聚结物。

那么这个时候再看我儿子的教育,就不由得有了焦虑和紧迫感。之前曾就教育问题请教杨澜女士,她身为母亲、又是走在世界最前沿的精英,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位于世界顶层、各领域的精英的采访,给了我长达十分钟的建议,我清楚的记得她听到我问题时瞬间转化为凝重的表情,说出来的话虽然依然明媚,但有一分沉重,可以听得出逐字逐句的说,最后的建议核心就一条:世界变化太快,我们为人父母要不断的学习,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表率,和他们一起成长。也就是说,面对人工智能,谁也不知道该作何姿态,只能是折腾到老来确保自己还有一席之地。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就应该着重创新精神,鼓励天马行空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想法,保持积极乐观和平和心态,以丰富的情感和亲和力对抗机器的冰冷,让所有和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快乐。

但很明显我们的教育体系还在落后的工业时代,主要是为了把学生塑造成理性、服从的社会螺丝钉,目前看来,我和妻子之前的教育原则:身教胜于言教,带孩子看世界等大体上还是正确的,只不过在日常细节上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动辄说“听话”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时代,关于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