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是怎样被操纵的

小手勿动

Writer. 程老湿

闲来读书——张五常《经济解释》卷三《市价的性质》,分享一些读书心得。

将“价格说“引入金融市场百态,借以解释投资行为的”动机“——是此文初衷,意求深入而浅出。张五常老先生向来赞赏活学活用,想必不介意我”借虎画猫“。

★“价格决定什么”比“价格是怎样决定的”重要;

这句话让我茅塞顿开。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研究后者,而忽视了前者。几乎所有证券分析研究都是围绕着“价格是怎样决定的”这一命题,而“价格决定了什么”却鲜有见解!

须知一点:

预期、行为、价格之间存在着周而复始的“反身性”循环。

仅仅从一个周期、仅仅从价格的前端来考量,这样的分析框架并不完整。

我们可以说,各种预期影响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影响价格变动。同时,我们也可以说,价格变动影响了各种预期,进而投资行为发生了改变

★“造价”来增加需求;

关于价格的行为,传统经济学分为“议价”(price taking)和“寻价”(price searching)。事实上还存在“造价”“(price making)。

“造价“是影响预期的行为。”造价“的行为常常连带着”造势“。”造势“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需求。

在投资品交易中,“造价“颇为常见,比如房产、艺术收藏品。购买的人希望这些物品”保值“,有需要时可以卖出去,尤其是卖出去时有机会赚价。出售者要制造市场需求大的假象才能容易卖出去。

要注意的是,“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是两回事。前者是指需求曲线向右或向左移动,后者是指需求曲线不动,只是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按着需求定律而变。

换言之

原则上,说某物品的“需求“变动,是指该物品的需求量变动起于价格变动之外的因素。

证券市场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故事!

常常我们会指责一些资金故意人为托高某些上市公司股票的价格。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让股票价格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了大幅上涨。

问题是,假如以高价出售才是结算目的,那么制造市场需求大的假象就非常重要。所以,一方面需要制造惊人的换手率,另一方面需要“造势”来增加需求。通常会看到一些利好消息、传闻的四处扩散。

换句话说

价格上升是可以增加需求的。前提是预期、行为、价格之间周而复始的“反身性”循环在延续,没有中断。

★决定竞争中的输赢——价格不是唯一准则;

价格决定竞争中的输赢,决定竞争胜负的一个准则 - 愿意出价购买是赢家,出不起或不愿意出是输家

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有多种,价格只是其中之一。

如果价格被人为抑制,那么其他准则就会出现。比如等级界定权利(人脉关系、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比如时间界定权利(排队轮购)……

不过,这些准则不会创造社会贡献。反过来看,如果价格没有受到抑制,其他准则就难以出现。

价格既然被看为决定竞争胜负的准则,那么有关的游戏规则是些什么呢?答案是产权制度。私有产权是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

价格作为准则可以创造社会贡献。经济学鼻祖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是指个人各自争取私利,通过市场运作,对社会作出了贡献自己也不知道。没有意图改进社会,但社会却被改进,比有意图改进的行为还要好。

股市作为资源配置的场所,价格“不失真、不抑制”是基础条件。否则价格准则会被其他准则取代。

当我们发现市场内出现了以等级界定权利、以时间界定权利的多种“潜在”交易方式时,这个市场显然是“不公平”的。

物品获取通过其他准则,而物品定价却依照价格准则,对于只能执行价格准则的其他交换者而言,价格已经失去了决定竞争胜负的意义。

为什么股权分置改革必须要做?这就是原因。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以等级界定权利、以时间界定权利的多种“潜在”交易方式依然大范围存在,并在可视的时间范畴内会长期存在下去 —— 这是中国股市难言“公平”的经济学解释,也是客观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价格"是怎样被操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