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民间文艺说书与伊朗说书之文化共性

回族民间文艺说书与伊朗说书之文化共性_第1张图片
照片来自网络

有史资料记载回族民族文艺说书起源元代,例如著名元曲中有描述回回人的形象“看马胡孙”及装扮“缠头”(波斯语:دستار,音译戴斯达勒或戴斯塔勒),可以参看白寿彝先生引《多桑蒙古史》“影戏”中有扮回教老人者“长髯,冠缠头巾”。这个缠头巾应该是元代回回较为普遍的服饰,类似于现状回族的“戴斯塔尔”。这段话不仅说明当时回回人是来自西域,还有回回民间文艺如说书、影戏、杂耍等。例如回族狮子舞也是起源于元代,由随元军的回回人叫海鼻耳(波斯人)发明的,他引进西域(即海鼻耳的故乡)的狮子舞,进行有机的结合、融汇,编创出一套即反映中原人民的风俗,又能展示西域图腾的文狮子舞。海鼻耳编创传播“文狮子”舞的寓意,是表达中原各族人民对长年战乱的厌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中文“狮子”是波斯语شیر 音译得来的。在今天沈阳回族狮子舞、沧州回族狮子舞、河南回族沈丘狮子舞、西安回坊狮子舞依旧盛名,其中沈阳回族狮子舞多次代表国家比赛等。

回族民间文艺说书是在明代兴起,清代时候发展起来,那时,说书人最爱讲辅佐朱元璋的十个回族英烈反元事迹,除了讲这些历史故事,还有其他宗教故事如怒哈方舟或神话故事等。说书人不仅演讲出色,甚至还会带些动作表演及乐器等,很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说书人是回回人,集中在回族聚居区的商铺内。后来到了民国时候,说书人固定集中在回族茶馆里。最典型数上世纪奉天第一商场的白家馆里,这里集中当时许多回族艺人,其中包括回族说书人,在这里也使回族民间文艺说书得到发展及享誉全国等。

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奉天第一商场位于当时奉天(今天沈阳)回回营,由当时的回族人发起,商场内都是回族买卖人,同时又吸引许多回族艺人来捧场。商场第一家是白家馆,回族自古有爱喝茶的习惯,在喝茶的同时又喜欢听书。那时从事说书的人基本都是回回人,说书大概内容都是明初十大回族将军和宗教或神话等故事。

以上是回族民间文艺说书的一些概括,其中奉天第一商场白家馆的史料多有记载,现在上了年纪的奉天(沈阳)老人还会记得这件事。在当时白家馆里产生许多回族民间艺人,除了说书还有单口相声等。

当代,中国文艺界里有许多回族说书艺人,下图是当代著名女说书人刘兰芳女士(满族)

回族民间文艺说书与伊朗说书之文化共性_第2张图片
当代著名说书艺术家刘兰芳老师,照片来自网络

在东北说书名家最著名当属白佩玉老师(回族),祖籍河北,生于河南开封。1951年在天津随王本林学说过相声;十五岁(一说1951年)在沈阳拜李庆海、李春琴夫妇为师学唱西河大鼓。多年来在沈阳献艺,1959年后在沈阳曲艺团、沈阳市沈河区曲艺队等专业团体说书,现在是沈阳演出公司干部。其代表作《英烈春秋》(《无盐娘娘》)、《银盒春秋》(《孙庞斗智》)、《走马春秋》(《乐毅伐齐》)、《锋剑春秋(《万仙阵》)为前后连接的四部书,是神怪类评书的代表作品。其中由《无盐娘娘》与《万仙阵》组成的《神怪列国志》,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白佩玉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白佩玉老师出版评书作品:《无盐娘娘传奇》(春风文艺,1988)、《万仙阵》(沈阳,1989)、《神怪列国志》(春风文艺,1996)、《唐宫女祸》(黑龙江人民,1988)、《薛雷扫北》、《残唐演义》(春风文艺)、《五代演义》(春风文艺)、《天下第一棍》(安徽文艺,1987)、《大唐三侠》(黄河文艺)、《义侠萍踪》(大连)等。

现在“说书”已经被中国收录为评书艺术。以前时候,当代艺人王刚(回族)讲故事也是“说书”类型。

在今天的伊朗,包括其他波斯地区,也有“说书”,是波斯民族中有传统悠久的口头传述传统,据说琐罗亚斯德教的圣书《阿维斯塔》一开始一直是靠宗教祭司的口头传授,直到萨珊王朝才整理成书。伊朗丰富的民间文学正是靠一代接一代的口头传述才流传 下来。菲尔多西在创作民族史诗《王书》时,就引用了许多民间的神话和传说。说书讲故事是伊朗自古就流行在一个城乡的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家庭房舍、甚至宫廷的表演形式。说书人身着表演服装,利用道具或操乐器,边说边唱,表现和讲述英雄故事、宗教故事或其他有趣的故事。说书人往往扮演几个角色,绘声绘色, 以吸引广大的观众。

回族民间文艺说书与伊朗说书之文化共性_第3张图片
伊朗茶馆的说书人

伊朗的传统茶馆是重要的说书场所之一,这里的说书人分三类:第一类是讲述《王书》英雄史诗故事的说书人;第二类是讲述历史、寓言故事的说书人;第三类说书讲述宗教史诗和历史事件,介绍宗教伟人,颂扬他们公正无私的美德。伊朗说书艺术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族民间文艺说书与伊朗说书之文化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