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0后的我们已经逐渐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时,我们也步入了父母的角色。然而我们再也不是小时候的自己,那时候父母养育孩子的主要目标是吃饱穿暖,而现在社会的育儿目标却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教育和陪伴。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我们的陪伴和指引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天赋,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完善自己,面对社会未知的因素,能够有能力,有力量去接受一个又一个挑战,同时又能正确看待自己,和自己做朋友。我们希望他们能获得一种这样的能力!
看了一位战友写的《爬藤妈妈手记》后,我对这本《送孩子去常春藤》的育儿手记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也买来看看,这本书是由美国华裔专栏作家陈屹主编,她于1986年赴美留学,在美国的三十几年的时间里,潜心于美国教育咨询,留学顾问与辅导工作,出版了多本教育系列的专著。这本书是她采访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将孩子送入美国常春藤名校的家长后,将多位优秀妈妈的育儿经历编辑而成,向广大热衷于家庭教育的家长讲述了培养孩子的历程和经验。
本书中的家长,多是赴美留学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是社会精英,他们在职场上奋力拼搏,当中不乏专栏作者,学者,出版人,她们完善自身的同时对教育孩子也是倾注心血,卓有远见。从这本书当中,我获益匪浅。从中提取几点以供参考
一、父母的高度是孩子的起点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给孩子带来软实力的巨大提升。考取美国名校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硬实力包括良好的经济实力,如今,出国留学的咨询费用涨到了三十万到五十万元人民币,虽然没有钱儿女也不一定就不会成才,但是,有经济实力确实助推孩子进入名校的助燃剂。虽然硬实力方面,我们不一定可以达到那个经济水准,但是在软实力方面,我们可以效仿他们成功的经验。。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加强自我提升和修炼。和孩子共同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父母经常玩游戏,看手机,看电视,却总叫孩子去学习,去看书,那么学习的氛围从哪里来。书里面的爬藤妈妈,每一位都是热衷于学习,不断攀登学习高峰的妈妈。有教育学博士,音乐教授,生物化学方面的高级工程师等等,她们在自己的专业里一如既往的灌注自己的热情,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家里,他们也营造了一种宽松,善于交流的沟通环境。用心陪伴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巧妙地去引导孩子追逐自己的兴趣,并且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培养做事重于考试的理念,培养勇敢、乐意服务、有担当的孩子。
从书里20个爬藤妈妈的教育手记来看,她们都是学霸妈妈,因为自己热爱学习,所以从不担心孩子不爱学习。在很多人看来,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做事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孩子身上需要的勇敢,愿意服务,勇于担当的品质。
书中陈苑生硕士的女儿,在9年级的时候,周末就去中文学校教书,她兴趣爱好广泛,教书的额时候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学校的孩子中文,跳舞。学校举办活动的时候,她们还承担整个活动的策划和项目流程的处理。包括租场地,聘老师,找学生,做预算,建网页,买用品,回答家长咨询等等,这些活动的举办,大大锻炼了女儿的做事能力,让她变成了一个落落大方,快乐阳光的“小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她需要制定计划,寻找资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最后才能得到成果的喜悦,有时候也可能是失败的打击。如果能够完成一件事情,那么这当中名校所注重的素质,如正直,创造力、领导力、激情、坚定等都会得到培养和体现,这是在学校学习得不到的锻炼。
美国暑期流行童子军体验。所谓的童子军,就是孩子们经历户外的生存露营训练。野外露营的条件非常差,有时候遇上气候不好,还会有雨雪天气,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锻炼了孩子们勇敢的品质,野外恶劣的天气,蚊虫、黑暗,夜晚躺在睡袋里的体验,都能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这种生存训练不要说对孩子,对我们很多成年人也是一种锻炼。
童子军还推崇服务。带领孩子们去野外露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需要带装备,食品,救急物资。到了营地还需要弄食物来吃,这些都需要人力,光靠组织者和孩子们是不够人手的,幸运的是,很多美国人都愿意义务来为童子军服务。孩子们身受这些志愿者的影响,年龄稍大后就也投入到童子军的服务当中,为更多的人服务。
童子军也训练担当。童子军在野外需要组织一些活动,强调领导才能的培养。各种活动都是孩子们自己组织安排,大人们只负责开车。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需要为整个团队负责,因此,锻炼了孩子担当的能力。
虽然国内没有童子军活动可以参加,不过从童子军的性质来看,就是要培养孩子勇敢,乐意服务,有担当的精神,这些品质我们可以培养吗?
当然可以,在家里,我们可以让孩子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照顾弟弟妹妹和宠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参与志愿者活动,比如交通志愿者,慰问孤寡老人,替孤儿院的孩子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这些机会,孩子们还是可以得到锻炼的。
三、阅读是一种受益终身的习惯
书中不管是哪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非常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陈屹作家的两个孩子,从小游乐的场所多是图书馆和书店,因为她自己本身是作家,也有阅读的习惯,孩子从小就跟着打下了夯实的阅读基础。
还有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张老师,从小就让女儿与书为伴。从出生起就开始陪伴阅读,从最初的给孩子朗诵,到后面一年级就指导孩子独立阅读整本书,其中灌注了很多心思。包括自制书籍,把诗歌民谣打印出来贴在硬纸板上,让书变成玩具陪伴孩子。播放《三字经》《声律启蒙》的录音,让这些经典有意无意地作为背景音乐在女儿耳边环绕。
再等孩子长大一点的时候,安排每日家庭的“读书时间”,从共同朗读到独立阅读。书架上的书的摆放位置也是用心设计的。目光所到的最佳位置是重点书推荐,最上层是读过的书籍,最下层是还没有读过的,每次家里有亲戚朋友来访,就把女儿的小书架展示给客人看,女儿就是这样慢慢建立起对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女儿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后,张老师又开始按照《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给女儿进行主题阅读。带领女儿做读书笔记,外出旅行的时候用拍下的照片给女儿做自己的书,女儿开始广泛阅读,并且从游记开始写属于自己的书,最后还把自己的游记整理成一本出版的书。这个过程无一不体现母亲的用心和巧妙引导!
只要培养了终身阅读的习惯,孩子们就能从书中汲取大量的知识和营养,书籍是通向自我成长最好的道路。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些爬藤妈妈的手记中,妈妈还注意引导孩子追逐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有自己兴趣和特长,音乐,体育,辩论,因为感兴趣,所以热爱。兴趣的背后是多年的坚持。因为坚持能让自己的特长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参加学校乐团,辩论团队,体育团队,这些特长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也让他们找到生活的乐趣。
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育儿理念进行了一下反思。虽然自己号称很注重家庭教育,但是真正要秉持一个什么样的理念去养育孩子,还是不是很清晰,每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着急忙慌地去找相应的书来看,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
要想培养出一个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一个怀抱希望,敢于挑战与创新,胸怀感恩,乐于服务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言传身教,不断学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信任孩子,适当放手,孩子会在磕绊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第三,不论孩子上不上名校,我们养育孩子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具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不怕困难的勇气,责任和担当,只要具备了这些品质,就能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创造他们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