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翁怡诺《新零售的未来》

在过去的15年,中国零售业是落后于国际市场的,但在未来的20-30年,中国将成为零售领域的佼佼者。翁怡诺表示:以前中国是学习世界领先的零售模式,但在未来,新的零售模式在基础设施的配套成熟之后,可以往外走,将会会成为一个倒过来服务国际市场的模式,比如“名创优品”,他这种零售模式已经走到全世界。而我生活的智利,作为地理上距离中国最远的一个国家,现在也有两家名创优品的零售店面。

读翁怡诺《新零售的未来》_第1张图片
Minoso in Chile

作者为新零售做出了一个定义:由于技术驱动,使得零售效率进一步提升,突破过去的成本边际,而产生的一个零售业态的大融合。

书中作者给读者展示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新零售典范,个人觉得比较有典型,分享给大家。

盒马鲜生

在上海生活的朋友一定不会对盒马鲜生感到陌生,它其实是披着超市外衣的大前置商,核心起点逻辑:仓店一体,也就是仓库前置到有流量的地方,可以做零售,也可以满足周围3公里范围的需求,3公里之内半小时送货上门。由于突破了B2C成本的极限,使零售出现了一次价值重构。同时,盒马鲜生把餐饮和零售相结合,实现线下获客线上导流。客人们来是为了吃饭,但是在这里吃饭必须下载APP来线上支付,于是就成为了该APP的使用者,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其线上客户,因为半小时到货的服务体验还是相当不错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双向流量。

盒马鲜生能实现这种零售与服务相结合,是需要技术作为支撑的,用IT系统来串起新零售的场景。三年前的O2O,号称要打破最后1公里,但最终没有成功,因为没有强大的物流逻辑作为支撑。而盒马鲜生是把物流逻辑和技术逻辑揉在一起达到了今天的效果。上海外环以内只要有20多家盒马鲜生就能被全部覆盖,之后记录消费者行为,将所有的信息数据化。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实现选址的科学性而不是以往的经验性。

德国阿尔迪超市

德国阿尔迪超市Hard Discount,是制造新零售的典范。店开的很多,但是SKU数不是很多,每个SKU做的很深,单品SKU效率远超沃尔玛,不消费者没有那么多选择。另外一点是零售商原来卖的是别人的货,但他的自有品牌占85%-90%以上。另外像大家很熟悉的7-11,自有品牌达到60%。85%之外的15%就是超级一线品牌,比如可口可乐。

自有品牌的本质在于:和一线品牌联手把3456线的全部淘汰。当然,这个模式的成功是跟时代背景和消费认知息息相关的,消费者的消费认知有这样一个过程:“不相信品牌-相信品牌-认知品牌-迷恋品牌-热爱品牌-品牌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当然有人源于为品牌支付溢价,但是溢价太高的话,就没必要了。无印良品、小米、名创优品等高性价比的产品的出现也是由此因运而生的。

Seven Eleven

便利店是零售的终极形态只有,7-11是便利店里面的佼佼者,可以做到医院旁边的店和学校旁边的店产品结构相差40%。铃木敏文的假设验证逻辑,使得零售效率变的非常极致,订货变得非常柔性,不像普通的总部自动配货,而是考虑到非常多的因素,比如天气的变化等等。7-11的核心玩法:区域密集,他们要达到的效果是“我走过的路别人无路可走”,也就是在一个区域里面占据绝对优势,才做第二个区域。

当人均GDP在3000元左右的时候,大家会倾向于去大卖场,一站式购买,比如超市,因为价格有优势。现在消费水平高了之后,便利和就近更为重要,大家愿意去支付这个溢价。比如你只想买一盒鸡蛋,是会选择去大卖场,然后停车,走到最里面拿起一盒鸡蛋,最后排队结账,还是到自己楼下的社区便利店呢?

书中作者还未大家分享了五年内的零售业发展趋势,可供大家参考。

1、中国零售从群雄并起进入到战国七雄,寡头竞争,甚至三足鼎立,2018年有区域龙头价值的零售商,基本都要贴标签了,三年之后,第二层级的零售商也会贴上标签。零售格局会快速演化。

2、大家都会深耕区域,不断强化供应链的能力,因为流量端是巨头的游戏,而对于普通的零售商而言,价值在于深耕供应链,服务好会员。

3、大家都开始尝试新零售的各种形态,比如餐饮的功能是导流,于是加入餐饮。大量科技型公司一定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比如系统服务商,软件开发商。

4、在零售这一块,大家都尽可能的做自有品牌。自有品牌率,欧洲达50%以上,美国达35%以上,日本达30%几以上,5年内中国会达到20%左右。

5、会员经营:从客户中精选出有忠诚度的会员,并做好服务。流量端在进一步的分散化,每一个流量端都可以与供应链端想匹配,因此重点在于服务好和维持住一部分消费者。

本文只是书中内容的冰山一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翁怡诺先生的原作《新零售的未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翁怡诺《新零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