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赛跑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前几天写作群里一位朋友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这个时代还会更好吗?其实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我,我的疑问也类似: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人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什么精神文明没有同步于物质文明,反而滞后甚至倒退了呢?(低素质、拜金、浪费、豪购等),曾经的挨打挨饿被如今挨骂替代了。

这里先谈谈我对文明的理解,看过吴军博士的《文明之光》后个人认为,文明是由语言文字、中央集权制、城市化建设、科技技术、法律文化、公共秩序等一系列元素组成的社会,这里既有车轮蒸汽机组成的物质文明,也有法律法典组成的精神文明。

我其实不是一个爱批判爱抱怨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天看到的乱像现象多了以后也想奋笔疾书,弘扬社会应有的正能量,这一点先举一个普遍的也很有代表性的例子: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交通),个人甚至认为国人的素质提高应首先从过马路或开车提升。每天上班都能看到行人横穿马路闯红灯现象,有一次在4号线清源路站,一男子大摇大摆的闯红灯由西向东过马路,一切是那么的肆无忌惮,如入无人之境,正巧南北向一辆机动车驶来,该男子好像意识到自己鲁莽行为,在机动车行驶至他几米远处男子突然向司机出示禁止手势,机动车一脚急刹停在了斑马线外,看到这一幕真让人哭笑不得,自己把自己陷入险境,坏了规矩还要理直气壮,生活中有些场景也能遇到过这样人,只不过是在室内,具体说来就是:抽烟的人和不抽烟人在同一屋檐下的关系,还是林则徐老前辈有远见,早在200年前就开始禁烟了。

今天政府出台控烟条例,完善了市政道路设施,增配文明志愿者疏导交通,然而这些强制性措施只能起到部分作用,顽疾依旧是顽疾,无法彻底根除,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尊重和自发有序的社会

 还是举一个我目睹的过马路的例子,有一次在小区东侧十字路口处,一行人在绿灯状态下正常过马路,后边一辆机动车在行人身后鸣笛并试图左转,只见该行人伸出右手,头也不回向身后机动车做出禁止手势,然后这辆汽车只得从行人身后徐徐而过,这一幕的手势与刚才的截然不同,因为拐弯让直行,行人遵纪守法并用合理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以上过马路事例第一个例子上下班经常能见,代表行人过马路无秩序的乱像,也指机动车不守规则驾驶的乱像。第二个例子则十分少见,因为懂法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够懂法并用合理方式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就更少了。

 中国式过马路是最能体现国人素质的标准之一,还有很多方式如境外旅游、公共场合环境或秩序等也能说明问题,写完具体,回到宏观主题,精神文明为什么远落后于物质文明?这背后有历史文化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也有社会贫富分化原因,无法几句话分析清楚,但是最后我还是希望第二次用鲍勃迪伦的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词来升华自己,“有一件事我必须说说,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为五万人表演过,也为五十个人表演过,我可以告诉你的是,给五十个人表演要更难。因为五万人会有单一的人格,而五十个人不会。每一个人都会是一个个体,有独立的身份和对世界不同的看法,他们会更清晰地感知事物,会检阅你的真诚,以及你如何用自己的才华将其表达。”

这段话对罗胖和我的震撼都很大,见仁见智,我的理解是“不要被周围的庸俗或糟粕所左右,将其筛选过滤掉,寻找并珍惜生命中的少数人,用你的真诚主动和才华维持好这份难得的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赛跑为什么差距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