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4】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zhì)彼周行(háng) 。


陟(zhì)彼崔嵬,我马虺隤(huǐ tuí)。

我姑酌彼金罍( léi ),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 (sì gōng),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jū)矣,我马瘏(tú)矣。

我仆痡(pū)矣,云何吁(xū)矣。

——《诗经·周南·卷耳》

《卷耳》是《诗经·周南》中的第三首诗。诗中有个别字词是我们今天不常用的,故而读起来有生涩之感。“卷耳”是野菜的名字,也就是今天的苍耳;“陟”是登高的意思;“崔嵬”指高而不平的土山;“虺隤”是腿软足疲之病;“金罍”指青铜制的盛酒器。

从《诗经》的开篇《关雎》,我们就知道《诗经》中多有叠章这种一咏三叹的写作方法,带有变化的复沓是其常见的结构形式。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音乐,节与节之间韵律一致或相似,意思也相近,而在歌词的具体字眼上却有部分的变动。再看这首诗,显然,第三节是对第二节的复沓,“高冈”“玄黄”“兕觥”与上一节的“崔嵬”“虺隤”“金罍”一一对应,我们就能很容易地了解这些词的意思。

第四节,也仍是复沓,但是与前两章相比,在意义上有进一步的阐释,在形式上也有较大的变动。“砠”指山中险阻之地;“瘏”是马疲病不能前行的意思;“痡”是指人过度疲劳而不能走路;“吁”,意为忧愁。

梳理了字词,全诗大意也就显现了: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道旁;攀那高高土石山,马儿足疲身颓丧。且先斟满金壶酒,慰我离思与忧伤;登上高高山脊梁,马儿腿软已迷茫。且先斟满大杯酒,免我心中常悲伤;艰难攀登乱石冈,马儿累坏倒一旁。仆人精疲力又竭,无奈愁思聚心上。

从诗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卷耳》是一篇怀人之作。在整个篇章的理解上,历代学者多有争议。因为诗歌产生的时代过于久远,后代理学家在释义上多有牵强附会,所以《诗经》之诗多有歧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常态。关于《卷耳》,有人认为是“妻子怀念征夫”,有人认为是“征夫怀念妻子”,还有人认为它是两首残诗的合并……我想《卷耳》这种歧义的产生,多半是因为后三章与第一章所呈现的是完全不同的视角和口吻。

第一章为思妇口吻,因为怀念在心,而不能专注地采摘卷耳,她丢下木筐,伫立在大道旁,是在翘首以望梦里的那个征人吧?第二、三、四章均为征夫之口吻。也有人认为征夫艰难的回乡情景是思妇想象出来的,也完全说得通,但这并不妨碍后三章的征夫视角。山高坡陡,是状路之艰险;马之疲惫,是摹归程之累;举杯痛饮,是慰思念之伤。这首诗在结构上就像是处于相思的两端,夫妇二人的各自独白。

征夫的归心似箭与长路漫漫是眼前真切的悖论,又是一种强烈心意为现实所阻的更广泛意义上的隐喻。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那种求而不得的时刻。有的是短暂的,通过努力或者得到机遇后,我们就可以达成心中的夙愿;而有的却是漫长的,是在我们可预见的期限内,甚至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都难以得到,难以完成。这个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我想曹操在《短歌行》中的设问正合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正如《卷耳》中的诗句: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018年11月8日,写于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4】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