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笔记界面更以往不同,共上传了3份思维导图笔记、并临时增加了“个人感悟”和“读者来稿”两个板块。感谢支持我做思维导图笔记的每一位读者,也感谢读者邦邦所提供的读书笔记。
简介
本次收听的节目是喜马拉雅专栏《吴晓波频道》的《腾讯18年的最大秘密》。
上期节目,原创笔记《这几招让马化腾成就腾讯》讲述了马化腾的创业故事,本期节目则接着讨论马化腾的产品观。
马化腾曾邀请张晓龙的邮箱团队接手QQ邮箱团队,因为其 “用户体验”做得好。从一开始界面的复杂、到后来的简约风格,张晓龙将QQ邮箱变成一个白痴级的产品、隐藏了他作为熟练用户或产品开发者的身份。
马化腾作为中国的第一批产品经理,将用户口碑看作其第一个验金石。而在上一节就已经提到的互联网黄金法则 “小步、快跑、迭代、试错”,使腾讯的产品都能迅速跟得上客户的需求变化、得以生存。拿我们最熟悉的微信来说,它已经发展到了第六代、第七代了。
另外,极简主义也是腾讯的一大魅力——少就是多,小就是美。
腾讯有非常著名的四大支柱性产品——QQ秀、QQ空间、QQ游戏和微信。这四个产品全部都不是马化腾的决策,相反都是边缘团队创新的结果。为什么腾讯能够抓住这些机会呢?
《颠覆式创新》曾提到,互联网创新发生在底层、边缘。腾讯的组织结构——技术+运营的模式,使得一个团队能在掌控技术层面的同时、迅速把握用户的需求。其次,腾讯的内部赛马机制也使得各大团队卯足了劲儿、以成败论英雄。
当年,有两个仿美国Kik的产品;一个是雷军的米聊,另一个是张晓龙的微信。前者是由科班团队开发的,而后者是由邮箱团队这个边缘团队开发的。然而谁能获得马化腾的支持,只有用户说了算。在腾讯,只有以成败论英雄。
马化腾作为决策者,在公司的金字塔尖观察边缘的每一个突击队所发生的变化。再通过内部赛马机制将核心能力、即流量能力和资本能力,分配给最好的团队。
在互联网领域,没有一个产品是终极产品;每个人以及每一家企业都要面对用户细微的变革和需求及时做出应对。这就是腾讯这18年来在战略上的指导思想——“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重点导读
1. 优秀产品经理的定义
2. 腾讯的四大产品
3. 腾讯能靠边缘产品取胜的原因
4. 内部赛马机制
5. “中国互联网公司进化论”
思维导图笔记
个人感悟
幻影在“鹿笙小记满月记” 的月回顾中曾提到,在开通公众号之前有很多顾虑。担心文章质量不够好、排版不够漂亮、跟读者朋友的互动不够多,所以拖了二十多天才行动起来。
事实证明,这些顾虑都是多余的。当我开始尝试之后,自然而然就能发现读者的关注点以及他们的需求变化。例如这个简单的思维导图笔记的版面,已经前后经历了四五次迭代。我一直在思索,将同样的内容用怎样的方式去展现才能让读者接受。通过不断地尝试、修改才有了今天的版面。
马化腾的 “小步、快跑、迭代、试错” 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人们都说2013年、2014年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年,现在再入驻这个平台已经没有意义了。我并不赞同。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我们新一批的公众号运营者通过经营能发现读者的需求,不断地将内容、排版进行更新。慢慢地,我们的敏锐度被大大提升。
即使这个平台的辉煌不再,我们也能带着这种敏锐度去迅速适应其他的平台、行业。试问,现在还有什么行业能离得开互联网呢?
很高兴自己当初能鼓起勇气作出尝试,很欣慰自己从不放弃、一直探寻最优的界面。不管关注 “鹿笙小记”的朋友们有多少,我相信这片自留地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请大家关注界面及内容的每一处细节变化,因为它可能是我根据你们的需求做出的小小的努力;也欢迎你留下任何形式的反馈,“鹿笙小记”还需要成长。
拓展阅读
1. 张晓龙
2.《腾讯传》
3.《颠覆式创新》
4. 美国的kik
读者来稿
我将上一期笔记原创笔记《这几招让马化腾成就腾讯》在平台上发出后,有一位读者邦邦给我留言。我们的对话如下。
他看完笔记跃跃一试,想要阅读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我鼓励他跟我交换读书笔记。三天之后,他读完了全书、并将第一章的笔记发给了我。
我非常佩服这位90后的态度及行动力。有时候,比别人多努力那么一点点,就往前跨出了一大步。不是吗?
我将两个人所做的思维导图笔记都贴在下面。没有谁做得更好,只有谁更努力而已。
“邦邦:喜欢文字和音乐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小胖纸。”
不论是他的行动力,还是漂亮的书法、高度的总结,都值得赞扬。通过这篇笔记收到的所有赞赏,我都会一分不差地转发给他。希望大家能鼓励一下这位勤奋的90后。
幻影的笔记如下:
我并不是什么思维导图的大师,只能算得上是一个试错者。在试错的过程中有了一点点成就。读者朋友们纷纷跟我留言,问我思维导图难不难学、有没有用。我粗略地回答了一下,并鼓励他们做一篇简单的笔记发给我看;我们可以一起讨论。
问我的人不下20个,只有三四个人发给过我(其中一位朋友的笔记我也将在月底展示)。我一边很可惜、那些没有行动的朋友们体会不到这个工具的好处,一边很想跟他们分享我的所得。不过只有用过这种工具的人才有体会、只有体会过了再讨论才有意义。我无能为力。
在此呼吁读者朋友们,欢迎你们将《腾讯传》第一章的思维导图笔记发送给我。我们共同学习,一定会走得更快,对吗?
往期精彩:
笔记 | 《这几招让马化腾成就腾讯》
笔记 | 《自由职业者的时代到来了》
笔记 | 《如何转型?听听这三个鞋子的故事》
笔记 | 《为什么你还喜欢苹果手机》
《硅谷已经不再谈互联网了》原创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