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保险的“健康后市场”与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

                      20190218  闫安

    (受巜管子 入国》启发,可以扩展秦晖《传统十论》之四“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比较的若干问题”的理论分析视域) 

    人不是为病而“病”;同样,保险不是为保而“保”。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史称"医书之祖"的《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这与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扁鹊见蔡桓公》里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预防救治措施的思想,一脉相承。

    只不过,韩非以病为喻,由人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

    但更早的应该追溯到春秋时的管仲(前719一前645年)。管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管仲的著作称《管子》,内容涵盖各种学术,是后世道家、儒家、名家、法家、农家、兵家、阴阳家等等多家学术思想的源头。

相互保险的“健康后市场”与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巜管子 入国》中,对于人、社会、国家的治理,有曰: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日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日问病,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

    之所以保险不为保而“保”。概因为单纯的“保险保障”只是最基本的功能而已。是故,不仅是保险姓“保”,还要更广更深领域服务于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17年,被称为“新国十条”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正式出炉。在这份保险业里程碑式的文件中,正式提出了“保险立足于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保险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

    指出要把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放在经济社会工作整体布局中统筹考虑,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保险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提高保险资金配置效率为方向,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健全市场、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建设有市场竞争力、富有创造力和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使现代保险服务业成为完善金融体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高效引擎和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抓手。

    有绵延数千年的思想文化传统和社会土壤,有国家战略层面保险服务国家治理的政策导向,有现代保险转型发展和监管要求,作为现代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相互保险,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互保险也叫互助保险,与中华互助共济传统一致。用现代相互保险定义,是风险同质的人群(个人会员或机构会员),以互助保障方式进行风险预防、保险、管理等的组织。保单持有人与保险人利益一致化。共担、共享、共治。具有“天然”维护保单持有人长期利益的机制优势。

    即相互保险最大优势在于追求保单持有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商业保险多因素的例如股东利益驱动机制等。相互保险的保险保障是基本功能,关键在于预防和健康管理,就是中华传统的“不治己病治未病”,以及部分承担了《管子 入国》中社会成员(互助会员之间)“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病、通穷、振困、接绝”等社会公共职能。也就是通过相互保险制度和机制优势,可以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国家社会层面的治理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因而,相互保险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社会基本保险的重要补充。例如健康医联体保险管理一体化组织(HMO)、职业病预防及公益救治“输血造血”机制,相互保险为中枢平台的与实体经济产业链相结合的产业集群等。

    就是十九大“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先是健康,同时也是健康后“市场”对接实体经济的发展机会所在。

    往大里说,就是相互保险具有直接服务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制优势。




�����ɕ��o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互保险的“健康后市场”与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