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与挤车的那些事儿

全世界都有等电梯、排队与挤车现象,天朝百姓尤其熟悉、适应。在拥挤和推攘中,各种人类或非人类的气味在你鼻孔间穿梭,各种形状的后脑勺和屁股蛋子在你眼镜前晃动,要么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忍受,要么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大吼一声:别了,哥去火星上,那里空旷!


身为一介草民的我,自然也不例外,既然一时去不了火星,那就去享受吧。记得大学四年,成都到南京的火车硬座单程2000多公里,最早时要花上近40个小时,挤车自然是家常便饭,几次下来学生娃也练就了和民工兄弟一样的在左膀右臂身前身后背负重物的情况下如何挤车的本领,呵呵。

一晃八九年过去了,回老家也换坐飞机或卧铺,有时候还挺回味坐硬座的感觉,那些有趣的特别的事留在脑海中的记忆远比在火车上看到了某个美女更清晰吧……


如,大一时和任宇偷跑回老家,在绵阳带点敬畏带点厌恶地,聆听坐对面的“车匪路霸”摆谈如何靠占位子挣钱;如,某年春节回校爆挤,上个厕所要半小时,皮鞋也被踩烂,更要命的是眼前一位大姐从上火车开始间歇性呕吐直到她下车——这是我至今见过晕车最恼火的人;如,还有个小伙子,比我年长些,看我站着辛苦,要我坐他大腿上,唉,多不好意思啊——回头看,敢情那个年代已经蕴育了如今社会基情四射的种子?:)


还有一年回乡,和文惠老表坐上南京回溧水的大巴车时,两人身上已经穷得叮当响,只够支付一人的车票,文惠仗义地让我先回家,好在车老板看我们俩学生娃,免去了差价,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工作后第一次返单位,带了两大编制袋的南京咸水鸭给同事,可怜我在南京站台看见车门都上不去,编织袋底很快就被水泥地磨破了,正无奈间,身边疾走的人群中(大家可以想象中国人在赶任何车的时候争先恐后的情形)一大叔停下来伸出了援手,帮我抬上了车,再转身去赶自己的车厢,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忘不了那些青葱岁月中父母送我远行时留下的不舍之泪,忘不了志豪、老丁、吴敏、上官健一干好友与我在站台上挥手告别的一幕幕,忘不了故乡的山山水水,却带不走一丝。纵然有凌晨在南京站外遇到扒手的不安,有滴水成冰的寒冬里背负沉重行李一步一滑独自走在南京站外的艰难,可回忆的时刻总是美好的,回忆里有老友相伴


且打住回忆,今天主要不是说这些,而是摆一摆最近一些排队和挤车时遇到的事儿,以及事儿后面的理儿。

单身的时候无论在深圳还是成都,我都是要在离公司最近的地方租房子,谁叫我是个不喜欢把时间花在上班、吃饭和洗澡上的人呢。这不,毕加索离公司大楼大概100米,中午可以午睡一小时。但自从2011年8月15日搬新家后,这种懒人日子就终结了,兰庭到公司13公里多,粗算起来上班距离一下子远了100倍,巨汗。为此,早就在策划早晨若干上班方式并比较优劣,有让老婆送去赶地铁、先坐公交再赶地铁等方式,最终选择了坐老婆车到营业部再转57路的方案,于是时隔多年重新开始了自己赶公交上班的经历。


人众方成都,成都人比其他地方多不稀奇。无论是国民财富不合理分配的现状还是从资源限制、环保要求出发,都决定了有车族始终是老百姓中的少数群体,大多数人都在一起赶公交,甚至有的要赶大半辈子公交,由此可见公共交通的重要性——人没了,公交还在

说这57路吧,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成都最挤的一路车,总之过了8点你就很难利利索索地上车。头一天下了小车,往站台站定一看,哎呀我的妈呀,人山人海啊,由于哥久疏战阵,第一辆没挤上去,还不如那些平时挺爱美的姑娘小姐,那架势真是舍得一身剐不怕皇帝拉下马就怕挤不上公交呀:)

第二辆来了,寻好有利地形、蓄势、冲刺……不好,前进道路被挤偏了!虽然总算上了车,但不好意思是最后一名,成了司机哥子关注对象:门边的往里站点儿,关门咯!现在的车门有讲究,是两边朝中间伸缩折叠的,给点缝隙就能关,为我等市民合理利用了上下车门的两层踏板。得,背靠着车门,重新体验一下读小学时课间男生唱玩的一种游戏:挤油渣!油是没挤出来,汗给挤出来一身。


这还算好的,还遇到几次想下车的人下不了,想上车的人上不了,一个个急的直跺脚——车上的人连跺脚的空间都没有,汗。这情形,写就《围城》的钱钟书先生看了不知道会不会有写《堵车》的兴趣!

进入细部分析,按经验论说经常赶车的人会预见这种情况的发生,为此,一旦上了车又不赶远路的一般都会努力站在靠近前后门的位置,无论其他方向的人流如何汹涌澎湃我自巍然不动。问题就来了,前后门是上下客的唯一通道(我们知道窗子一般不会拿来上下客),几个哥们姐们在此交通要道一堵,就好比往三峡再投下几块巨石,人流蠕动愈发艰难可想而知。

这时候,一般车下的人就会喊:让一点儿嘛!再往里面走点儿嘛!里面的人要么默然,要么嚷到:挤不动咯!!实在僵持不下,双方都焦躁了,司机关不了门也在焦躁,车上众人就要喊:挤啥子挤!挤不上了硬是要挤嗦!大家都要上班,耽搁时间!以上对白绝对来自生活(请用四川话体验),且百分百验证,但最经典在于这句:后面车多得很!赶下一辆嘛!

——呵呵,肯定有下一辆的,但是不是多得很,或是空得很,就不得而知了,但这样的对白每天肯定要出现很多次,车下的人明知通过喊话让里面的人再站进去一点作用不大也会重复地喊上几句,而里面的人明明不知后面的车况如何也会居高临下地抚慰正悬在车门上的可怜人儿——一切都源自心理位置,心理位置又来自于所处环境的变化,当挤车的人成功挤上车后,他们的心理将即刻得到最大的放松,在下一站打开车门时神奇地转换成原来被喊让一让的车上人的心理,并自然而然地对着新的一批车下人喊到:等下一辆嘛!


我是其中一份子,又是一个观察者,因为我作为车上人时从没有喊出过那句话,即便我也经历了那种身份和心理转化时的快感。作为车下人时,有几次我明明看见因为下了不少人而使车后部有明显空隙,实在忍不住也喊了几句,但效果可想而知,里面的人顶多默然看我一眼,身形可是纹丝未动。最多的一次连续错过两辆57路,眼看手表分针无情地走动,心头火冒,发誓明天再不坐老婆的车了(成都的出租车难打也是全国闻名的)。当然,作为全车唯一的工作人员,司机师傅有时也来掺和,有时候明明还有空隙,你在门外拍车门,他当做没看见,拉起手刹开车走人,难道是因物价上涨不得不节约汽油?只剩下你在原地或垂头丧气或无助于事地破口大骂。


上面还只是挤车的一个现象而已。还有诸如公交上的人看着小车上的你,你也在小车里看着公交车上人;还有公交车上的让座问题,理论上不该是个问题,我也亲见到了很多年轻人让座的欣慰事例,可我想问的假设条件是你还要坐很久时间才能到站,如果一直站着你会很疲劳,这时有老人上车,离你最近,在那个瞬间你的心理如何活动,你最终是让座还是不让座。我不需要答案,其实我对前面说的挤车喊话现象也不是要有褒贬的定论,都是咱老百姓的俗事儿,无法较真,也不必较真。事儿背后的理儿,无非就是既得利益群体心理和行为方式,包括让座,实际也是当你是一位既得利益者时,如何能舍弃自己的利益,说大点,是牺牲自己的行善是最深刻的行善,而在不伤害自己利益前提下的行善是善,但是小善(见另文分析)。类似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当我们稍一思考现象背后的事理时,我们就不得不反问自己更多更深刻的问题。

关于挤车,暂且说这么多吧,来句源自生活的结束语:站在车门阶梯上,你仰头相望,几个屁股蛋子把门堵住了,你欲哭无泪,进退不得。可是,生活还在继续。


排队更普遍了,人走到哪里都可能要排队,甚至汽车、飞机也要排队,虚拟的交易报单、提拔晋升也要排队。如何排成队,就要讲秩序。上下公交车时如果人们讲秩序,即便仍旧拥挤也会比不讲秩序效率高很多,排队亦然。

有一次,我和妻带大舅、表弟去百联看《变形金刚3》,看完进电梯,可能是人太多,电梯无法关门,须臾,开始有人小声嘀咕后来的出去一下。大舅是最后进电梯的,他先走出去,表弟跟着,我和妻也随之出去,干脆等下一趟呗。走出去时,还听到背后有人纳闷:只要出去一个就好了,咋个跟出去那么多。小事之余,我在想:如果人群混乱没有人注意到是谁最后一个进电梯呢(包括那人自己)?如果大家都赶时间,有人偏不愿意第一个走出来呢?小事也许就成僵局。这个时候,如同公交靠站时车门里会有人主动先下车让出通道给下车的人一样,总得有人站出来。


最后说个轻松的。有一天傍晚,老婆下班去市中区办事,路过一个马路拐角,看见空旷处很多人在排队,都排成一条长龙了,老婆心想这是不是附近商场在搞什么活动啊,于是开着车慢慢靠边,探头问一个在排队的小伙子:帅锅,请问一下你们这么多人排在这儿干啥子呢?那小伙子转过头,白了老婆一眼,没好气地说:没看见我们在等公交!!与此同时,排在小伙子前后的几个人闻声侧目。

老婆顿时三颗汗,落荒而逃。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考证一下人类排队和挤车的历史,也许能更清晰地品味这事儿和理儿。


2011年9月16日

                                         陕西街

HUvVTU�W}w���

你可能感兴趣的:(排队与挤车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