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与中国科幻

《三体》值得每一个喜欢仰望星空的人读一下。科幻小说在中国一直是小众,读者少,作者少,好作品更少。虽然读者圈子有精英化的痕迹,但是因为缺少强大的群众基础,一直没什么影响力。而《三体》的成功有助于使科幻走入大众。

在中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很多人都爱看,但是纯粹的科幻小说喜欢看的人却不多。再加上中国的科幻小说先天不足,受早期政治环境影响只能写成儿童科普文,读者就更少了。举个例子,科幻小说都要写未来的,那么未来的中国是否还要坚持我党领导就是一个让很多作者头痛不已的问题。说到儿童科普文,我觉得中国的科幻作者应该很悲愤,他们恨不得给全天下的图书馆采编人员开个会,科幻小说是全年龄段的,不要再把它归类到儿童文学专区!

说起来,科幻小说与童话、奇幻、武侠、穿越、架空等幻想文学相比,同样以想象力丰富见长,是有些相似点的。但是,科幻小说的想象是有科学依据的,靠谱的科幻甚至象征着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我最喜欢的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是技术人员出身,1945年写了一篇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论文,20年后这项技术真的实现了。他很得瑟,一边调侃当初应该申请专利,一边印了件“我发明了地球同步卫星远程通讯技术”的T恤穿在身上招摇过市。他确实有这个资格,距离地球4.2万千米处的同步卫星轨道被命名为“克拉克轨道”,我们每打一个电话看一次电视他都与我们同在。

今年8月,《三体1》英译本获得被称为科幻届诺贝尔的“雨果奖”,我特别高兴。2011年《三体3》出版的时候严锋给这本书写序,很笃定的认为大刘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水平。既读过世界优秀科幻小说又读过《三体》的人都知道这句话绝非乱扣高帽。而现在,《三体1》获得“雨果奖”只是坐实了大家的评价而已。甚至我们可以期待,《三体2》、《三体3》的英文版将来有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的机会,这种成就在当年的科幻三巨头面前也没逊色多少。

《三体》是十足的硬科幻代表,硬到人物塑造、情感描写弱成渣大家也视而不见。中科院物理所的理论物理研究员李淼写了一本《三体里的物理学》,此书已经成为很多三体脑残粉的标配。10月末,世界两大权威科学刊物《科学》、《自然》刊出了《三体1》的书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三体》的价值。这样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科幻,读者基数足够大的时候,中国的科幻作家就能靠写作赚钱养活自己写更多好看的科幻作品,国内资本也会愿意投资拍科幻电影,想想还真是激动啊。

《三体》的价值有很多,其中一点在于他从另一个角度回答了“费米悖论”。大物理学家费米在和别人聊外星人时忽然问“他们都在哪呢”?言外之意是,宇宙这么大,又有45亿年的时间跨度,外星人的存在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地球人在100万年以内就能把银河系逛一圈,地外文明只要比地球早进化100万年就能来地球串门了,但我们却并没看到他们,说明外星人应该是不存在的。而读了《三体》之后大家会发现,文明与文明之间互相躲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到处串门呢?

《三体》的流行也离不开互联网行业的推崇。李彦宏、马化腾的科技大佬都在不同场合推荐过这本书;雷军在金山系高层会议中花了两个多小时讨论这部小说,还打算把它当做制定五年战略计划的参考;周鸿祎更逗,直接跑到《三体1》电影剧组中客串了一个路人甲。互联网界关注这本书是因为他们发现用小说中的黑暗森林理论来解释当今国内互联网竞争再贴切不过了。有好事者甚至总结出互联网界的黑暗森林法则:1.生存是公司的第一需要;2.公司不断增长和扩张,商业环境中的市场总量有限;3.垄断主义。商业模式的本质造成只有绝对的垄断,才可以绝对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创造利润。每一个公司为了实现公司战略,必须逼死其他公司,占有绝对的市场垄断;4.技术爆炸。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小公司随时可能发生商业模式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大公司前面,灭掉大公司。

无论如何,《三体》是火了,但是中国科幻的境地并不好过。扎克伯格看完《三体》后觉得这部小说很适合好莱坞大卡司。当电影宣布由孔二狗出品,张番番导演时,粉丝们一片哀鸿,求二人放过这部神作,求别糟蹋。为此,大家还都怪大刘,当初怎么能把版权轻易就卖了呢。刘慈欣也很无奈,当时根本没人来买电影版权啊,能卖出去就不错了。《三体3》出版后,刘慈欣一直不务正业的跑拍电影的事儿,太难了,没人愿意投资。

《三体》尚且如此,中国其它的科幻作品更不用说了。科幻的魅力不是时下流行的穿越、架空、奇幻、仙侠等网络文学能比拟的。美国的科幻黄金时代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婴儿潮读者而不断成熟。我希望中国也能有这样一群读者、作者崛起,能发展起成熟的产业链。那时候,我们就会有很多优秀的国内科幻小说可以读,有很多优秀的国产科幻电影可以看,希望能早日看到那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体》与中国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