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的两个男人。

这是老王的第15篇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挑逗、吐槽和拍砖(共2300多字,看完需要用点智商。)


《奇葩说》的两个男人。_第1张图片

【这是我写过最久的一篇,历时十几天。为啥?懒,没别的。】

是不是情感泛滥,写两个男人?

或许吧。

第四季的《奇葩说》一集都没落下,因为一个男人。

因为一个胖男人,罗振宇。

第一季的《奇葩说》会开始看,也因为一个男人。

因为一个矮大紧的男人,高晓松。

其实,对这两人的认知也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一个“审美倒退”的过程。

这两男人颜值抖一抖,地球裂开口。

先说说这个矮大紧高晓松

高晓松,以前的认知是几个词汇的交叠:名门之后、民谣半鼻祖、超女评委、一些和女星的花边新闻,还有中国醉驾被捕第一人。

认为他同娱乐圈的其他人没有区别,一样声色犬马。

后来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几圈巧合看了第一季的《晓说》,看着看着竟喜欢上了这个男人。

只要《晓说》一更新,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我都会观看。

因为我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键还知道裤裆那点事”的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知识量所折服。

历朝历代,正史野史,信手拈来;

名人轶事,花间柳巷,侃侃而谈;

正经的,不该经的,无所不谈。

佩服之情不禁而生,惊呼在声色犬马、灯红酒绿的娱乐圈中,竟然还有这么一个肚子里如此有料的读书人。

有时,我都会表示怀疑。

你那么忙了,哪有时间读书?

你那么老了,哪有能力记忆?

这个脑袋是怎么装的?

高晓松,在我心中的形象从矮大紧,上升到了超级矮大紧,好感倍升。

因为有了《晓说》的沉淀,我看了第一季的《奇葩说》。

因为我也想知道,辩论可不比脱口秀。

因为辩论,就像一场打仗。

辩论,需要一马当先的论证、闻风而动的奇袭、出口成章的智慧,全凭三只不烂之舌。

我想看看这位矮大紧如何应对,有没有真材实料拿出来溜溜才知道。

抱着看热闹、等结果的心态,我看了第一季的奇葩说。

再说说这个胖子罗振宇

罗振宇,以前也真的不认识。

同样的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朋友圈盛传一个只有“60秒”的男人。

那我也跟风,了解了这么一个胖男人。

有段时间,也是天天当这么一个只有“60秒”的男人,跟着听播音,跟着输入口令,读文章。

瞬间知道了一些悬疑莫测的词汇,也知道了一些引发你思考的罗辑思想,比如“城市化的财富效应”,比如“地域歧视是一种“简化机制”等等。

但是目前我一个也没记住,我想这完全是因为我的水平不高,无法吸收。

那时,我非常认可他的一些理论,“U盘化生存”理论: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也是惊叹,他开创了知识付费的新模式,想不到知识份子也可以这么正儿八经的谈钱赚钱。

因为在一贯的思维中,知识份子或文人墨客认为需要有风骨,明明需要温饱,却耻于谈钱。

就是“你跟他谈钱,是羞辱他;但不跟他谈钱,更是羞辱他。”

再绕回去说个事,那时阅读过不少《罗辑思维》的文章,说真的现在一个字也记不住,我只能说“开拓了思维”。

当然,也是备受激励,认为应该抓紧学习,为此还特意买了两本他的书来看,不过没看完。

后来,我取关了他的《罗辑思维》。

对此,我曾经向一个朋友道出原因:因为《罗辑思维》讲的东西,更为形而上层面,甚至有点苦涩,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比如有些话题如“中国“城市化”的未来”、如“贸易造就和平”等等,他开启了一个很高大上的话题,但没有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说明。

再来,每篇文章的字数有限,说的云里雾里,又绕进另外一个话题,并没有让你觉得有何的先见之明或者脑洞大开。

或许,我们还没到达那个层次,不用考虑“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更不用考虑北上广男人多还是女人多等问题。

(对此,我插句话,类似这种解析现象的书记,我觉得最棒的是《闲看水浒》。一件那么不经意的小事,经过作者的解析,你会觉得:哇,的确是这样。)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再也不关注这个男人。

当这个男人,再次引起我的注意时,是因为另外一个女人:PAPI酱。过程大家都知道,在此不啰嗦。

再后来,我也是真的淡忘。我又关注他起来也是因为以下原因。

也因为辩论,就像一场打仗。

也因为对比,我想知道高低。

我想看看这位能把知识当货卖的创业者,真的能把知识当武器?

我也更想知道,高晓松、罗振宇谁高谁低?

对此,罗振宇有一期都直言不讳的说,我上《奇葩说》,很多人都会拿我和原来的高晓松来比较。

同样的,抱着看热闹、等结果的心态,我看了第四季的奇葩说。

假如,我不看第四季《奇葩说》。我会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罗振宇的思想,高段位,但不实用;

第二,高晓松比罗振宇更为高段位。

但是,当我看了第四季后,这两个结论已经彻底动摇。

随意说一说高晓松与罗振宇的相同与不同。

那为什么,我会重新认知呢?

要说这两位男人,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同样有着很海量的知识储备,同样有着口若悬河的辩论技巧,这些真的难分高下。

我想说的是,罗振宇的逻辑能力更强,拆解问题的能力更为突出,更关键的是还给出了方法。

给出方法,这一点,高晓松真的是望其项背。

会产生如此360°急转的认识,真的是一集一集看的。

其现场演讲能力真的是远胜其书籍和那个曾经的“60秒”男人。

这也就是四届奇葩之王对阵四位导师,罗振宇可以当结辩的原因吧。

最后十分钟,罗振宇的结辩真是铿锵有力,内容贯穿脑膜,既有高度更有温度,把原本处于弱势的导师阵营彻底拉了回来,可以说帮助导师挽回了颜面。

赛后马薇薇有这样的评价:罗振宇老师擅长把问题,跳到另外一个高度、维度去说,高深的道理让他说得极度入耳。

这个观点,深表赞同。

对于这个我很想给出几个实例,但这不逼迫我再看一遍,我不要。

有一期罗振宇提出一种有效做事的方法,让我大受启发,印象深刻。

现在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第一,理清目的,然后想方法和行动;

第二、做大概率会赢的事情,不要管每件具体事儿的具体橙果;

第三、变大是最重要的事,沟通是最重要的事。不断训练自己的影响力和复制能力;

第四,找不到态度、就回到真诚。

再来呢,罗振宇似乎记忆能力很强,挺能大段大段的背诵出名言金句。

有一句,让我醍醐灌顶,瞬间拨开云雾。

这句话就是——

没有任何道路可以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通向一切的道路。

好的,扯完毕。

其实,说这两个男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念想。


《奇葩说》的两个男人。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葩说》的两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