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于“话里有话”(二)之北京的来客

老于“话里有话”(二)之北京的来客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7年10月,我在浙江桐乡游学。在专家讲座环节中,郑教授和漆教授都提到了北京学生考名牌大学的事情。这个小插曲引发在场听众不小的骚动。我也陷入了沉思。一篇旧文萦绕在我脑海里。如今,教育公平再次被提及。吉林地区也没有了晚自习,双休日也开始放假。国家的做法是对的,但我们本身呢,是活动多了,还是补课多了,抑或是其他什么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旧文一篇,仅供谈资。

                        北京的来客

                                                        2013/10/24

段子重现:我的一名以往在北京读小学的毕业生,曾经跟我描绘过北京的小学生活。那里的小学活动非常丰富,他们的课余活动非常多:有社会实践课、第二课堂、各种比赛……。在北京,学生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空间。我的学生虽然现在成绩很差,但在北京那个时候,却是五子棋的高手。据说他可是小学二年级的冠军。为此,我还刻意和他较量了一下,虽然最后以我的胜利告终。但后来他给我讲解一些五子棋的专业术语和决胜技巧的时候,我才知道,其实我的学生为了我的面子那盘棋他是让着我的。北京学生到了初中、高中也是晚上五点就放学了。他们没有晚课和自习,他们拥有真正的双休日,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分配。

课堂实录:我以这个真实学生的例子作为本堂语文课堂的生发点,让学生向往北京的优越生活和学习方式。因为我知道本地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到现在,他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学习,好多人已经没有了学习的激情。他们太需要一个刺激。所以我要通过讲述北京和上海真实情况,让他们有梦想考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学,压力和梦想就会变成现实。于是,我又顺势引导学生看待“地区保护”问题,为什么北京、上海等地的高中生考试分数很低也能上好大学?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想得到北京等地的户口?他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激发了。于是,这个生发点也不仅仅是个梦想的刺激,还给了学生和我更多的思考,如现在的“北漂“现象。短短几分钟,课堂讨论、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层出不穷……

话里有话:2013年10月24日,我校请来了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几位领导和老师。一名年仅33岁的语文备课组长宋老师为我们出了一堂公开课—《诗经的“重章叠句“》,并在课后和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做了一次深入地探讨。在他的话语中,不时地显现出作为地道北京人高度优越感。他们学校的升学和我们差不多,学生的素质也大同小异,但宋老师的那种大城市的高高在上感,作为一个地处小县城的我有些不舒服。于是乎,我想到了我教过的上届的一名学生。他正好有过在北京上学的经历。这些宝贵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我语文课堂的生发点。此外,我对”地区保护”心存痛恨,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真正达到教育的绝对公平。最后,有些遗憾地是,我对某些大学的论述夸大其词。我只是希望我的学生可以理解班主任的苦衷,我知道现在的大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也许你上了大学,你会失望,但那是一个必须要经过的过程。请原谅我善意的谎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于“话里有话”(二)之北京的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