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1张图片

在不丹王国偏远的东面,有个叫Bropka的地方,大概有5000多名高地牧民居住在此。这里的居民与不丹其他种族不同,几个世纪前,他们从西藏的Tshona地区迁徙到了喜马拉雅山脉。他们的定居点非常遥远,海拔大概在4300米(14000英尺)左右,要去的话需要很多天的徒步走,为什么不坐车?他们第一条通往村子里的路听说快完工了。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2张图片

与外界联系的公路即将建成,这对于Bropka地区的牧民们意味着什么,现在还不太好确定,但依照规划,牧民们在运输物资这件事情上,将减少对牦牛的依赖,因为有更加现代化的运输工具——车。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3张图片

当然,对于乳制品来说,还是离不开牦牛的。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4张图片

白天劳作时,牧民们身披粗糙的羊毛外套,头顶小黑帽,脚踩橡胶靴,晚上休息时,在塑料布和牦牛毛做的帐篷里,他们躺在牦牛毛制成的毯子上。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5张图片

对于这个半游牧民族来说,圈养牲畜的需要导致他们会定期迁徙。在夏天,牦牛群会被牧民们赶至高海拔的放牧区,而第一次霜冻来临时,他们就会带着牦牛群回到低海拔的村子里。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6张图片

牧民们将牦牛制成的农牧产品(牦牛肉、牦牛黄油、牦牛奶酪等)拿来换米、盐、辣椒、煤油等生活必需品。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7张图片

在Bropka地区,妇女常常是一户之主的首要人选,一个女人迎娶多个男人这事也比较常见。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8张图片

一群兄弟和一个女人结合,在当地被认为是可以巩固家族的一种可接受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一个兄弟去城镇里进行售卖及交换物资的贸易活动,而另一个就可以在家照顾牦牛群(反正赚的钱都是一家人的)。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9张图片

放牧的时候,为了防止牦牛群走失迷路,牧民们会在随身携带的皮制小袋里装上盐,这样在行进中就会留下痕迹。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10张图片

到2012年,该地区已经全面普及电力及日常供水,随着当地旅游资源被开发,货币概念的植入,该地区也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11张图片

新建的公路将更多当地的东西输送到外面,有商品,也有文化,而最终,不论发展结果怎么样,可以预见的是,当地对于财富的定义,将不再以拥有多少头牦牛而决定了。

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_第12张图片

图 | A.J. Heath

文 | Darrell Hartman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妻多夫的不丹耗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