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的圣者” 巴菲特:企业家的影响力

奥马哈的圣者”巴菲特:企业家的影响力

]

  “奥马哈的圣者”
  被称为“奥马哈的圣者”的沃伦·巴菲特1930年8月30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极具投资意识的巴菲特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11岁的时候,巴菲特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之后的一切便有了一个开始。1947年,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诀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宣布自己要在30岁以前成为百万富翁,“如果实现不了这个目标,我就从奥马哈最高的建筑物上跳下去。”不久,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在这期间巴菲特每天只做一项工作,就是寻找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廉价小股票,然后将其买进,等待价格攀升。这正是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秘诀。这些远远低于其营运资本的股票果然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巴菲特开始以惊人的速度积敛财富。1961年巴菲特31岁时,他的身家超过百万。4年后,巴菲特通过合伙企业取得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经营权的同时,他也正式成为千万富翁;1981年他进入了亿万富翁俱乐部;1988年则突破10亿资产;到了1997年,他为自己的身价添上了第10个“0”,这年他67岁。有人做过估算,如果他能让旗下公司保持平均22%的年收入增长速度,到2009年,当他80岁的时候,将可能成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千亿富翁。
  影响的力量
  按照现有的社会理解,所谓影响力(Influence)是指“以一种被喜爱的方式左右他人行为的能力。”从本质上说,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这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影响力的发出者对于影响力的收受者在其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有目的性的控制作用。《财富》把影响力定义为影响别人行动的能力,范围从一个公司、一个行业、国家经济甚至到全球经济。
  经过了近30年的积累,微软已经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除了主宰PC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还涉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操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以及网站。而作为这一帝国的统领,比尔·盖茨对全球的一举一动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比尔·盖茨的带领下,微软帝国通过数字和技术影响和改变着全球的方方面面。在全球的政治格局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微软这样的商业帝国对全球一体化的影响深远,毕竟,没有哪个国家领导人能像比尔·盖茨这样有着覆盖全球的影响力。他教导我们如何数字化地生活,并且通过他的微软,切切实实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将操作系统植入我们的思想,以至后来出现“美国司法部控告微软涉嫌垄断”一案,这种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确实会给国家带来某种难以言说的压力。
  与比尔·盖茨咄咄逼人的影响力相比,沃伦·巴菲特表现出的更多是一种责任感。
  被誉为股神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华盛顿邮报》评论专栏中毫不客气地指出,布什政府的股息税削减方案是不折不扣的“巫术经济学”。不久前美参议院的法案决定,2003年免征50%的个人股息所得税,2004至2006年间全额免征股息税,到2007年恢复全额征收。巴菲特在评论中称,参议院在制定上述法案时表现出了惊人的思维灵活性,但他们的动机很明显,一旦该法案付诸实施,税收尺度将更有利于富人。巴菲特拿他本人与其公司的前台小姐作对比,他称,她的个人收入中用来缴纳所得税的比例远比我高。参议院说,股息收入应当免税。我们假设这项法案付诸实施,随后,当前没有派息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决定明年派发10亿美元股息。巴菲特称,“由于我持有公司31%的股份,因此将得到3.1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而且无需缴纳联邦税,那么,我面临的综合税率就将降到3%。而我的前台小姐呢?她依然要缴纳大约30%的税,这意味着她的收入中被政府收去用于反恐、战争和养老的比例大约是我的10倍。注意!她面临的联邦税率是我的10倍!”
  巴菲特表示,一句话,参议院的决定愚蠢得无以复加。事实上,老布什就曾将当年里根政府的这种行为冠以“巫术经济学”的雅号。参议院操纵减税起止时间的做法简直就是另一个安然公司。国会近来要求各公司提供诚信的数据,但现在他们应该自己照照镜子。
  《财富》说:“巴菲特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活着的商人更受人尊敬,不仅商人尊敬他,全体公众都热爱他。这就是权力。”
  机遇+资源=影响力
  一篇来自哈佛商学院的题为《什么情景下领导作用才是重要的?》的文章谈到“在什么情况下,CEO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文中,哈佛商学院的3位教授诺姆·华兹曼、尼廷诺利亚和巴哈拉特·阿南德使用了衡量CEO影响力幅度的两个全新的维度:资源的可获取性和机会的稀缺性。
  资源的可获取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企业的债务水平和闲置水平。企业的债务水平越高,意味着它可直接用于投资或并购的现金越少;闲置水平则指CEO为了抓住某次机会,能够轻松调动的用于新的战略战术部署的员工数和资产数。
  机会的稀缺性则取决于产业的交易约束度、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成长性等三个要素。产业的交易约束度是指两个相互将自己的大部分产出进行买卖的产业之间的依赖度。产业集中度则是指某一特定产业所拥有的企业数目。一般地,如果某产业的交易约束度和集中度越高,则该产业的机会可获取性越小。反之,如果某产业的成长性越好,也就是产业发展空间越大,那么该产业的机会可获取性也就越大。
  这项研究表明:在资源可获取性越高的企业中,CEO所发挥的影响力越大;而机会稀缺性与CEO的影响力之间的关系,调查的结果恰恰与常理相悖。依据常理,无论身处什么行业,某位CEO所能遇到的机会越多,他的影响力似乎就越大。但该项研究则显示,CEO的影响力不仅随具体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同他所能遇到的机会数成反比。在机会极其稀缺的情况之下,CEO错失了一次良机,他就必须再耐心地等上足够长的时间才有可能遇到另一次机会,而在这一过程中,竞争对手却有可能捷足先登,进而获得竞争优势。同理,如果CEO抓住宝贵的机会,他就无形中使得竞争对手们错失了一次良机,也因此有可能“借力打力”,获取竞争上的先机。所以,稀缺的机会创造了高度的CEO影响力。
  简言之,机遇和资源成就了领导者的影响力。认真分析这次最有影响力商人排行榜,可以看出这个论点不无道理。无论沃伦·巴菲特、比尔·盖茨还是李·斯考特、鲁伯特·默多克,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善于抓住有限的机会,同时他们背后强大的资本后盾使得他们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来施展其商业才华。
  影响力之中国篇
  今年4月23日,香港联交所披露巴菲特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持有中石油6%的流动股,随后几天,巴菲特继续大幅增持,目前共持有中石油23.48亿股,占中石油全部流动股本的13.35%,总投资近5亿美元,成为中石油的第四大股东。巴菲特增持中石油的消息公布后,在港引起阵阵波澜,跟风买盘将中石油股价从1.58港元持续推高到目前的2.60港元。上周四,巴菲特公开表示,他旗下的公司今年在对中石油的投资中获利不菲,中石油的杰出表现已超过了他一向钟爱的可口可爱。据统计,巴菲特每股平均获利高达1.02元,以其总持股23.48亿股计,巴菲特因中石油猛赚了23亿多元。
  其实,巴菲特曾经将他的选股标准总结为以下几点:消费垄断;产品简单、前景看好;经营稳定;管理层忠诚、理性;收益稳定;价格低廉。而选择中石油正好体现了巴菲特一贯的投资理念和选股标准。
  仅从股价和分红的角度看,与国外石油股票相比,中石油价格偏低,只有七八倍的市盈率,然而,中石油在各个方面均能符合巴菲特的选择标准,《纽约时报》对此作出的评价是,巴菲特“并非豪赌中石油这家公司,其本意或许是染指其背后潜力无比巨大的中国石油石化行业。”
  谈到微软,必然会让人联想到知识产权。中国知识产权立法的进程主要是在内压外压共同驱动下进行的。国内一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声音,大部分背后都有少数的几个公司或者一二个机构的支持,体现国际资本的意志。某些国际资本影响甚至主导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最典型的就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当2002年元旦来到的时候,该条例正式实施,中国千千万万的国家机关和教育机构在一夜之间已经从法定的合理使用者变成了软件著作权的侵权者,信息产业部当时主管软件的陈冲也惊讶对其中超世界水平的保护条款毫无所知。条例的实施创造了微软等国际资本主导和误导知识产权法律的经典案例,同时也引发了WTO以后国内第一次民间立法大论争,最后以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挽回部分影响。之后,微软以新版《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为依据,四处打击盗版,一时间,“举国皆贼”。
  星空传媒集团是目前在中国内地拥有频道数量最多的境外传媒集团。在2002年第一季度中,星空传媒集团首次扭亏为盈,获得了240万美元的净利润。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新闻集团最新公布的2002财政年度公司报表显示,2002财政年度新闻集团经营利润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全年收入达到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去年,世界传媒巨头——新闻集团全资子公司星空传媒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之子杰智·默多克在星空传媒集团上海代表处落成仪式上表示,星空传媒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将实施本土化策略,同时加强与内地媒体的合作,推进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
  鲁伯特·默多克一再强调媒体就是生意,但媒体的重要性不仅仅只在生意。在与新闻集团签署的协议中,中国政府同样渴望美国人收看中国的节目,以便加深两国间的了解。
  人与人之间彼此影响,需要一种微妙的平衡。 (经济参考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