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马云

编者按:2002年元旦,刘韧在杭州独家专访马云。基于此次采访内容完成的文章有两篇,一篇“刘韧:真假马云(2008)”,另一篇“侯继勇:马云巴巴(2002)”。今天刊录如下。另提供完整版的采访录音,目的是期待更多优秀的写作者写出更多优质版本。欢迎投稿。

真假马云_第1张图片

扫码即可收听

刘韧采访马云

完整录音

真假马云_第2张图片

刘韧:真假马云

本文写于2008年。

1995年8月,杭州。马云家。电视台的摄像机在摄像。486电脑,电话拨号到上海电信,连接成功,打开Mosaic浏览器,敲入http://www.chinapages.com。三个半小时之后,杭州望湖宾馆的网页下载完毕。指着从美国西雅图传回来的图片和简介,马云很自豪,很兴奋,他证明了他没骗大家,他证明了Internet的确存在……

1964年9月10日,马云生在杭州。父母是半文盲。马云英文很好,13岁起,骑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数学很差,敢考1分;自幼习武,喜欢打架,打得缝过13针,挨过处分,被迫转学杭州八中。

18岁,当他想上北大的时候,他经历了第一次高考落榜;19岁,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20岁,第三次高考,勉强被杭州师范学院以专科生录取。因同专业招生不满,后被调配进入外语本科专业。

1984年,考上大学,只论英语,马云从此如鱼得水。很快当选校学生会主席,随后当选杭州市学联主席。1988年毕业,马云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学院,教英语,每月89元工资。马云很快成为杭州优秀青年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因此,很多人来请马云做翻译,马云做不过来,于1992年成立海博翻译社,请退休老师做翻译。海博第一个月全部收入700元,房租2400元。为生存下去,马云背着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海博翻译社开始卖鲜花,卖礼品。马云还曾经销售过一年的医药,推销对象上至大医院,下至赤脚医生。1994年海博持平,1995年开始赚钱。海博翻译社赚钱之后,马云就没再管它。

1994年圣诞节后一周,杭州电子工学院。来自西雅图的外教比尔在和马云聊互联网。两个都不懂互联网,但这并不妨碍,比尔讲得很激动;也不妨碍,马云听得很激动。此时的马云,已经决定创业。“此前教给学生的东西都是从书本上贩卖而来,是在误人子弟。没意思。”马云在找机会。

1995年初,马云受托,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未果。马云从洛杉矶飞到西雅图找比尔。信仰互联网的比尔领马云去西雅图第一个ISP公司VBN参观。

两间很小的办公室,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马云不敢碰电脑。公司的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公司的人打开Mosaic浏览器,键入Lycos.com,对马云说:“要查什么,你就在上面敲什么。”马云在上面敲了个beer,搜索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和日本啤酒,就中国啤酒。马云敲Chinese,返回是no data.,马云又敲china history,找到一个50字的介绍。

马云问:“为什么有些能搜索到,有些搜索不到?”公司的人告诉他:“要先做个homepage,放到网上去,然后,全世界人都能搜索到了。”

马云马上想到应该给海博翻译社做个homepage。上午9:30,马云守在机器旁,等着海博翻译社网页完工。按照马云的意思,制作人员在海博翻译社网页写明了报价、电话和信箱。中午12:30,马云离开。晚上,马云回来收到5封回信。来自日本、美国、德国的客户来问翻译价格,最后一封来自海外的华侨,是个留学生,他对马云说:“海博翻译社是互联网上第一家中国公司。”马云感到了互联网的神奇,他兴奋地对VBN公司说:“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到中国找客户。咱们一起来做中国企业上网。”

1995年3月夜。杭州马云家坐着24位朋友,都是马云4年来在夜校教书时结识的外贸人士,马云想听听这些做外贸的人对Internet的商务需求。

马云在对他们说:“我要辞职,干Internet。”马云开始宣讲Internet。马云讲了整整两个小时。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同样糊涂。

马云讲完,朋友们问了5个问题,马云都没答上来。23位朋友反对马云干Internet:“你开酒吧,开饭店,办个夜校,都行。就是干这个不行。” 只有一个人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

马云没听他们的,第二天一早,立即向学校辞职,然后,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2万元。然后,马云给杭州电子工学院计算机教师何一兵打了电话:“你听说过Internet吗?我们一起干Internet……”

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员工是马云、马云夫人张瑛和何一兵。此时离中国电信通互联网还有4个月。

1995年5月9日,http://www.chinapages.com中国黄页上线,马云开始从身边的朋友做生意。他的生意经是,先向朋友描述Internet怎么怎么好,然后,向要他们资料,通过EMS寄到了美国,VBN将homepage做好,打印出来,再快递寄回杭州。马云将网页的打印稿拿给朋友看,并告诉朋友在Internet能看到。此时,离中国能上Internet还有3个月。

不能实际地看到,朋友怀疑马云在编故事。马云说:“你可以给法国的朋友打电话,给德国的朋友打电话,或者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电话费我出,如果他说没有,那就算了;如果他说有,证明有了,你要付我们一点点钱。” 中国黄页当时的收费标准是,一个homepage 3000字外加一张照片,收费2万元,其中1.2万给美国公司。

1995年,互联网上的中国网站太少,中国黄页效果很好。望湖宾馆是当时网上能看到的唯一的中国宾馆,时逢世界妇女代表大会,许多世界妇女代表到杭州后,专程过去看看望湖宾馆。钱江律师事务上线之后,留得是家里电话,半夜三更老是有人打电话给他。

北京连着两次舍弃

1999年初。夜。大雪。北京小酒馆。马云和18个手下不停地喝酒,吃肉,一直到醉,然后,唱《真心英雄》,说长相聚,多开心……天亮了,马云提议爬长城。长城上,终于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却什么也都不到?”马云无法回答,他忍住伤心,发誓要建立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网站。马云指着长城上的“张三到此一游”,逗趣:“这是中国最早的BBS。”那晚8时,马云和18个手下跳上北京开往杭州的列车,挥手南下……

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从瀛海威出来,又望了一眼那块著名的“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离还有多远”牌子,马云对何一兵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老百姓上网。”

1995年7月,中国黄页为浙江省外宣办做了一个网站,在网上宣传浙江的经济文化,美其名曰“金鸽工程”。《钱江晚报》记者文敏、周丹以中国最早的政府上网工程为题大篇幅报道。文中说,“为金鸽工程下一步的技术问题,总经理马云已飞赴美国……”

杭州出名之后,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1995年12月,他再次来到北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500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5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马云意识到了《中国贸易报》有眼光,马上找到了该报副总编孙燕君,跟他谈了两天两夜。早在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上网的媒体。“当时他和我一样不懂互联网,但是他觉得互联网肯定有戏,他说马云,我支持你。”

一个月后,北京长安俱乐部,孙燕君请了京城各大媒体30多位编辑记者,马云出3万元钱,得到了向京城媒体集体宣讲互联网的机会。北京网速太慢,没办法联网,马云就将内容全部拷到硬盘上。

大清早,将两台从杭州带来的486电脑安装好,马云就在那里等编辑记者们陆续到场。那天,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讲什么是互联网,网络有什么好处。

马云没等到文章见报,因为,第二天上面就有文件下来,要求暂时不要宣传互联网。“他们说,马云,你如果能够说服《人民日报》上网的话,我们就可以报道了。”马云通过一个朋友认识了《人民日报》办公室里的一个行政人员。有天晚上,马云和他聊得很晚,这个时候来了一个人,他问:你们在聊什么?马云说在聊互联网。这个人就跟马云聊起来,这个人就是《人民日报》发展局局长谷家旺。临了,谷家旺说:“你应该给《人民日报》处以上干部讲一次Internet。”马云给《人民日报》讲了两次Internet,并参与了《人民日报》上网的框架构思。“《人民日报》对我还不错,我把北京杭州来回的车票钱,还有日常开支都赚回了。”在京期间,马云住在朋友办公室里,天天吃麦当劳,一直吃到现在见了麦当劳就想吐。

马云越来越有名,中国黄页越做越大,引起杭州电信注意,杭州电信也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域名是:chinesepage.com,分食马云的市场。“杭州电信注册资本三个亿,我们才2万,另外,田溯宁的亚信当时也虎视眈眈。”1996年3月,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合并。中国黄页作价60万元,占30%股份,杭州电信投现金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1996年,中国黄页营业额做到了700万人民币,但马云和杭州电信合作并不愉快。“做.COM公司犹如养孩子,而杭州电信想赚现钱,你不可能让3岁小孩去挣钱吧!” 

1997年初,在得到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邀请后,马云决定放弃中国黄页。他将自己所持的21%中国黄页以每股2、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公司,拿回10多万元。当时中国黄页账上还有107万现金,40多万应收款。“等于已经打开局面。”“自从我离开之后,中国黄页再就没有赚过钱。”“做企业,个人英雄主义必须去除。个人英雄主义最后反而会把企业给害了。”外经贸部给了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200万元启动资金,还说给马云他们30%股份。马云很兴奋地从杭州带了5个兄弟北上,6个人租了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了15个月。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全干了出来。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287万元。事情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我们那时候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1998年底的互联网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平台,马云认识了杨志远,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名有了,关系有了,方向有了,资源有了,4年时间,舍弃两次,算什么,马云决心重新开始。

阿里巴巴带头大哥

1999年 2月21日,杭州湖畔花园马云家。摄像机在进行全程录像。马云妻子、同事、学生、朋友,18个人或坐或站,围绕着他们的首领马云。

马云将手一挥,“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To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马云掏出身上的钱往桌上一放,“启动资金必须是 Pocket 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

马云讲疯了,他讲得酣畅淋漓,痛快淋漓。他终于讲明白了4年来一直在讲的互联网。马云先讲新浪走势,后讲自己的前途。“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另外,“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

根据马云“不得向亲戚朋友借钱”的指示,后来被成为18“罗汉”的创业者们凑了50万元本金。办公室设在马云家里,最多挤过35个人。马云规定,员工必须在他家附近租房,确保五分钟可以到公司。工资大家都一样,每月500元,10个月内没假期。“发令枪一响,你不可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马云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6到18小时,困了就席地而卧。干得太辛苦,马云就下厨为大家做几道菜。

alibaba.com域名是马云1998年底在美国餐厅吃饭时突然想到的,他随即问餐厅侍者,知不知道阿里巴巴?侍者笑了:芝麻开门!马云跑到街上又问了几个人,回答都是:芝麻开门。“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中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马云最终从100多个名字中选择了阿里巴巴。

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部就探索了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287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当时,中国对外贸通道主要靠“广交会”、国外展会或者依托既有的外贸关系,还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香港贸易中转。入世在即,很多中国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自主控制的外贸通道。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借助互联网能够而且应该肩负其这个使命。

实现方式,马云坚持用BBS。“只要能发布供求信息,能按行业分类就行。”其他人不同意,拍着桌子和马云吵。马云拍自己脑袋,还是认为自己对。“阿里巴巴用户是不怎么会上网的商人,一定要简单。”

1999年3月,马云在外地发电子邮件要求手下立即完成BBS设计,手下还是不同意。马云怒了,抓起长途电话,尖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 他真想立马飞回去,猛拍他们脑袋。

第四次创业,马云需要的是追随者、执行者,不是合作者。一直作为马云合作者的何一兵参与了阿里巴巴创业,无法掩饰和马云的分歧,最终和马云分道扬镳。之后两人再见面,谁也不谈工作。

1999年4月15日,alibaba.com上线。耶鲁博士、华尔街混迹多年的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听说阿里巴巴后,立即飞赴杭州洽谈投资。和马云谈了4天后,蔡崇信说:“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巴巴!” 马云求之不得。“好!你来帮我管钱。”“我不会管钱,我最多管过200万人民币。”

蔡崇信加盟增加了阿里巴巴的说服力,1999年10月29日,由高盛公司牵头,Transpac Capital、Investor AB of Sweden、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Singapore 联合向阿里巴巴投资500万美元。

1999年10月30日,阿里巴巴第一轮融资完成第二天,马云春风得意地飞赴北京见孙正义。那天,马云没穿西装;那天,他没想从孙正以那里融钱,因为昨天他刚融到了钱。马云只是想和孙正义谈谈他的阿里巴巴,谈谈他对互联网的看法,听听孙正义的看法。

真假马云_第3张图片

采访手记

历史的碎片一页页飘落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记者也不例外。2000年,《计算机世界》办展览会,时逢我的新书《中国.com》出版,我就被报社派去展台签名销书。当我同别人正聊得高兴,一个读者扯我一下:“你应该重视马云。他的阿里巴巴为中小企业开启了新的外贸通道。他在外经贸部的尝试也是开创性的,很有意义。”我笑笑,没将这位读者的话往心里去,转过身继续闲聊。那时,我心里满是三大门户,满是王志东、丁磊。

我不做外贸,从来不上alibaba.com,所以,2000年7月10日,马云出现在《福布斯》封面,媒体报道马云是50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企业家,对此,我漠然一笑,依然没将马云当回事。

2002年元旦,我到杭州采访浙大网新总裁陈纯。走在西子湖畔,我突然想起了“好玩”的“西湖论剑”,想起了马云。我知道王峻涛和马云关系很好,王峻涛是第一届和第二届“西湖论剑”嘉宾。我和王峻涛关系也很好。我拨通了王峻涛电话,我说:“我在杭州,我要找马云。”王峻涛说:“我马上让他打给你。”刚放下电话,马云的电话就到了。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马云告诉我,他外婆去世,他要赶过去,不能请我吃晚饭。“你今晚要是没别的安排,我请你喝茶。”

在西子湖畔茶楼上,最终完成采访后,马云开始和我聊DoNews。他建议DoNews销售企业ID:“DoNews上多批评,也要给企业一个自己说话的地方和方式。”后来胜天落实了这个主意,就是今天的新闻通。

尽管马云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回到北京,我一直没敢动笔写马云。我怕自己在写一个并不存在的神奇故事。那时,阿里巴巴网站对我而言,依然遥远的像童话中的“芝麻开门”。我找不到真切感受,找不到“马云在美国遭黑社会绑架”的旁证。

2003年5月10日,淘宝成立。开始抢夺eBay易趣C2C市场,没过多久,马云就宣称淘宝已经超过eBay易趣,我笑了笑,心说:“怎么可能?易趣原来是90%的市场占有率啊。”

2005年8月17日,雅虎宣布,以10亿美元现金和雅虎中国全部资产为代价,换取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其中雅虎中国资产私下折价6亿美元。

这个消息让我开始重新审视3年之前的所做的那次采访,我在自己的Blog里写到:“历史的碎片,一页页飘落,好事者拣起自己中意的那页。”

马云成功了。马云成功了,就能证明他所讲的那些故事全是真的吗?但我和大家一样爱听成功者的故事,爱听成功者总结成功经验,以达到激励自己、启发自己之目的。不排除虚假故事激励出真实故事的可能性。记者可能永远无法触摸到真实,但记者可以触摸到他自己,所以,我的故事里略去“马云在美国遭黑社会绑架”,略去“马云和孙正义在洗手间融资”,略去我认为不靠谱的故事。

2005年10月09日,北京东方君悦酒店大堂,我请马云喝茶。马云对我说:“只有两种媒体或者网站能够生存:一种是有特色;一种是有规模。”“DoNews以前偏左,现在偏右。”“不应该太周正了。办成新浪科技就没意思了。”

那天,正陶醉在成功喜悦之中的马云讲了他的新闻观。“做过了。一定要记下来,要不等于没做。后人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王峻涛能写,我能说。”对写字的人将观点和事实混在一起表述,马云很有意见。“你要是瞎猜,你就要说明,这是我的观点。”

那天,我问了马云一个似乎是在讨好他的问题。“为什么你能有今天,而同样聪明的中国电子商务的先驱王峻涛却还在为创业努力?”马云说:“我在前面说,演讲,做宣传,作势,而我背后,有一帮人在实干,苦哈哈地卖力干,而王峻涛身后没有18‘罗汉’。我说过了,有人做;他说过,就说过了,说过了而已。”

2006年11月3日,DoNews 5G在讨论 “马云付华谊兄弟3000万广告费,而他自己是华谊兄弟股东,这是否是关联交易?” 马云得知后,短信告诉正在参与讨论的牟正蓬:“我马云不贪便宜,哈哈。我马云要是那样的人,还能做什么事?”马云的这个回答使我想起,马云分股份给18罗汉,马云放弃控股用VC的钱养大阿里巴巴,这些事实都指向马云是一个只顾事情成功,而不计较小利的人,但马云的确是华谊兄弟股东,的确付了华谊兄弟3000万高额广告制作费……更有消息指出,阿里巴巴日前收购的口碑网股东马云夫人张瑛……

“历史的碎片,一页页飘落,好事者拣起自己中意的那页。”即便拾起的是同一片落页,18“罗汉”和周鸿祎的解读也一定不同,但6年之前“应该重视马云”的提醒没错,马云是个人物。(刘韧)

真假马云_第4张图片

侯继勇:马云巴巴

本文写于2002年。

“一声芝麻开门,沉重的石洞门缓缓开启,里面珍宝熠熠生辉。这虽是天方夜谭里的事,但一位中国企业家正将之变成现实。”

马云第一次听说互联网是在1994年年底,那时候的马云还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除此之外还做外办主任。对于宁静的校园生活,马云就是觉得弊得慌。1994年整整一年,马云都在想如何离开学校,他觉得自己已经30岁了,再不干点什么的话一辈就这么过去了。90年代中期下海经商早已经不是什么新名词了,马云也想去做一家公司。他当时的心态,是不管做什么公司,只要有一个行业他就一定要跳下去。

马云有一个外籍教师叫比尔,美国西雅图人,比尔回了趟美国后,给马云讲起了互联网。马云觉得这是一个新东西,他听得比说的人还激动,但没什么行动。

到了1995年,马云才真跳离了校园,但不是办企业,更不是做互联网,而是跑去美国帮别人收账了。也就是那次收账,马云碰上了美国黑社会、遇上了杀手,也爱上了互联网。

中国黄页

在美国,马云去拉斯维加斯赌了一把,手气不错,用25美分就在老虎机上赢了六百美金,这六百美金成为马云走上互联网道路的第一笔天使资金,后来跟随马云走南闯北好几年的电脑就是花这600美金买的。

马云现在最喜欢的城市第一是杭州,第二是西雅图。杭州是马云出生、求学、立业的地方,而在西雅图,马云爱上了互联网。

马云在西雅图的第一次Internet亲密接触,是在一家做ISP的公司,叫什么已经想不起来了,只记得很简陋,两间小得不能再小的办公室里,猫着5个对着屏幕不停敲键盘的年轻人。当时马云连电脑都不敢碰,要等别人说“不要紧,你就用吧!”。

马云在键盘上敲了“beer”,呼的一下,屏幕上弹出了德国啤酒、美国啤酒、日本啤酒……,一排排的Beer,但就是没有中国啤酒,接着马云又试了“Chinese”,但是Yahoo竟然出来个“No Data”,再查整个Internet上还真是没有相关“Chinese”的Data。

中国是占世界上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一跺脚地球抖三抖的大国啊,在互联网上竟然没有Chinese!这让马云很惊奇,也很难受,就在那一刻,不懂网络的马云决定在中国建一个互联网公司,于是他就跟那家美国公司讲:我们合作,你在美国负责技术,我回国内去做。

马云一回国就请了朋友到家里聚会,都是平时玩的最好的,一共24人,马云宣布了两件事:辞职、做网站。马云讲了2个小时,大家都没有听清楚,马云自己也不清楚都讲了什么东西。讲完之后24个人当中有23个人说互联网太先进了,劝马云别往里面扎,万一出不来怎么办?你开酒吧、开饭店、就是办个夜校都一定行,但就是不要干这个什么“英特耐特”。

马云不顾绝大多数人意见创办的网站就是“中国黄页”。“中国黄页”前期的投入,是马云自己拿出了六、七千,又从妹夫、妹妹那儿借来一些,东拼西凑了2万,然后再将家具差不多都卖光了,攒齐了必须的10万本钱。然后马云、马云的太太、马云大学同学何一兵三个人,只租一间房间当办公室,只用了一台电脑(马云从美国带回来的那台486),靠一块钱一块钱数着花付完房租后剩下的5000元,创办了中国黄页,在1995年5月挂上了真正的Internet,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B2B的网页。

马云事后形容自己的创举,用的是“盲人骑瞎虎”,是一点儿都不知道Internet是要吃人、吃钱的!

中国黄页的主要业务是给企业做网站,具体的做法是先艰难地说服企业提交产品样本,然后由马云寄到美国,在美国做好Homepage后放到网上,并打印一份给国内的企业。当时全中国没几个知道互联网是什么东西,马云做得很凄苦,就跟骗子似的。不认识的人不好骗,马云便“兔子先吃窝边草”,拿朋友开场,靠多年来在朋友中的信用,朋友们虽觉得互联网这事儿挺玄,但冲着马云,就做了。

第一个客户是杭州一个四星级宾馆,马云的朋友何向阳,冲着马云这个人,冲着马云嘴皮上的功夫,把活儿给下来了。当时利润不高,大头都叫美国那边做网页的人拿去了,美国那边动动键盘要60%的分成,12000元,马云几个人累死累活白天黑夜沾客户才拿8000块。Cash教育得马云立刻就感觉到了核心技术对盈利的重要性,毫不迟疑招了一个会做网页的人自己做。

为了学习马云下载了一个美国的网页,他花了三个半小时,亲身体验了什么叫网速太慢,全中国就24K。

第一次失败

中国黄页在一夜之间冒出来了许多“敌人”,包括田溯宁的亚信、杭州电信这样的重量级对手。亚信差点成了中国黄页的死敌,幸好田溯宁觉得做这块不但与中国黄页比没有优势,就是与杭州电信比也说不清鹿死谁手,于是就退出来了。剩下的就是一家:杭州电信。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杭州电信注册资本3亿多,马云注册资本仅2万;这也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杭州就这么大一个庙,容不下两个和尚。杭州电信有着非常好的社会资源和政府资源,马云一样都没有。不仅企业,就是老百姓,也觉得马云是非正规军、是游击队,最多也就一土八路,没人肯信他们。

杭州电信为了利用中国黄页 (chinapage.com)已有的名声,做了一个名字很近的网站chinesepage.com,也叫“中国黄页”,分割马云们的“中国黄页”的市场。

马云为了活下去,马云与杭州电信牵手了,1996年3月份,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马云的中国黄页1995年亏了点,1996年年底,就有了700万人民币的营业额,到了1997年,网络也开始热起来了,马云当了两年先锋,互联网在中国终于有了一定的局面,但就在这时,马云与杭州电信的合作出了问题,合作方相互之间争来争去,大家开始情绪激动地处事,先是何一兵要辞职,然后中国黄页的全体员工要辞职,最后马云也要辞职了,动静大到了《人民日报》的记者来过问这事儿。为了中国黄页的前途,各方面都想马云回去,但马云心里委屈,觉得自己真不容易,打南打北打到头没自己的地儿了!执意要走。

马云走是走了,心里还一直留着“中国黄页”这个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就在离去之即,马云还在与人讨论“中国黄页” 下一步如何走;就是面对着哭着闹着要跟马云一起走的属下,也还是硬起心肠说:不行,你们走了中国黄页怎么办?自己拥有的21%中国黄页的股份,马云也都全部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让他们能为自己好好耕耘,好好收获。

北 漂

马云去北京是件很偶然的事。“中国黄页”曾跟浙江省合作,搞了个“金格工程”,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大的哄动,连美国参议院都发来了贺电,祝贺中国政府上网。马云当时正愁无名,想借这事儿给炒一下,1995年12月份马云到北京,将一些文章也带到北京,请朋友找找关系看能不能帮着发表。

1995年初还没有媒体敢大张旗鼓地谈互联网,除非头儿是一个特有魄力的人。马云有个朋友认识《北京青年报》的一个司机,就给了他500元钱,只要有媒体发表,那么钱就是他的。这人也真有办法,不久《中国贸易报》头版出了其中的一篇文章。这事儿完了之后马云认识了他们的头,两人相约一起谈谈。开始马云没敢提互联网,怕别人不懂导致冷场,没想到一谈就是两天两夜,越谈越投机,对方拍着胸口说:我支持你,过一段时间我搞一个活动,请一些编辑、记者朋友过来,你们见见面。

那时候各种报纸都在报道的是当时最红的牟其中,马云是个小角色,要想在媒体上露一次脸得费很多周折。1个月后马云出了3万元钱,在北京外经贸部隔壁的“长安”俱乐部搞了个聚会,请了30多位记者、编辑。一大清早马云就开始安装两台从杭州带过来的台式电脑,网速太慢,没办法联网,马云就将内容拷到硬盘上。马云讲了两个小时,觉得自己讲得很精彩,也讲得很累。

记者、编辑们来了又走了,北京没人把他们当回事儿,曲终人散之后的马云孤独极了。但就在那天马云对同伴说:总有一天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来到北京。其实马云的心情也很沮丧,只是不想说。

当时的一些工程院院士不看好网络的前景,说网络太先进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信息高速公路离中国太远。在马云看来,这纯粹是无稽之谈、荒谬透顶。马云有次在《人民日报》讲课的时候很紧张、很激动的说: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搭上的是末班车,错过了就很难再有一次机会了,对处于劣势的我们来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听完马云讲完课之后,时任《人民日报》秘书长的范敬宜觉得政府上网是一种必须,第二天就打报告给中央,申请让《人民日报》上网,没多长时间就给批下来了。直到这时,马云在北京才摆脱了失业者的身份:做《人民日报》的上网工程,这是一件大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都做了报道。

但北漂的日子并不惬意,马云干得倒是很多,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做完了,但就是没有赚到1分钱。《人民日报》对他蛮不错,把从北京到杭州之间来来去去的车票给付了,其他单位简直是亏着做。为了省钱,晚上睡朋友的办公室,早上吃麦当劳,晚上吃麦当劳,这种日子马云过了一年,结果留下了后遗症:一见到麦当劳就恶心,就想吐!

再见EDI中心

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就这样,马云带了5个年轻人又到了北京。马云在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的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马云当时做得不错,外经贸部另立一家公司:EDI(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的股份、外经贸部占70%的股份,但实际上马云一个月就几千元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时间一长马云发现很多事在政府的编制里很难做,存在着许多说不清的问题。当时人们都说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谁也不清楚。

怎么办?马云天天思量。

留在北京吗?机会倒是有,比如新浪和雅虎都希望马云去加盟,但马云发现北京的网络太浮躁,在这里面很难做成一件事;还在企业里面吗?马云已经受够了;马云还觉得中国的网络形式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全世界互联网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留在政府里对不起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想来想去,马云觉得还是南下。

1997年,就在丁磊带着网易北上的那天,马云却着自己的队伍南下回了杭州。

离开北京

下决心了,离开互联网狂欢的中心回杭州,马云和同伴们都有点失落。

那天晚上他们相约在一起吃饭、喝酒,不知过了多久,反正大家都醉得差不多了。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大家一起唱“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但这群走南闯北的汉子们都回避着“离别”这个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的词语……

第二天说好逛长城,来北京都一年了,大家总是在工作中渡过,从没有痛痛快快地玩一场,长城除了马云陪杨致远去过一次之外,大家都没有去过。走在长城上面,大家的心情特别沉重,没有人能想通自己做了那么多,为公司赢利那么多却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连在北京立足之地都没有?记不清是谁,他们中的一个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声喊:为什么,为什么?

马云对于自己将要做什么也不清楚,但他知道自己一定不会再在政府里面做官僚了。马云对一直跟着他的那8个人说:我要回去了,你们可以留在北京,有谁要是想去雅虎、新浪的话,我可以向杨致远、王志东、茅道林他们推荐;也可以跟我回去,如果跟我回去的话,那么就在我们家上班,就170个平米的地儿,工资500元钱一月,10个月一个假期,住的房子必须离我们家很近……

这些人都是中国网络界的第一代高手,如果留在北京的话,一个月拿个上万是轻飘飘的事儿,就待遇来说,杭州与北京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

但是不到5分钟,8个人全部对马云说:我们跟你回杭州!

亚洲电子商务大会

马云对长城印象最深的,是到处刻着“张三到此一游”、“李四到此一游”的“贴子”,马云觉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贴子”,是中国最早的BBS。马云决定就从BBS做起。

1999年新加坡政府在亚洲组织了一个“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会议组织者邀请马云作为中国唯一的参与者。马云没有接触过电子商务,当时挺奇怪为什么请自己而不请一个老板。组织者说:我们的调查机构在中国做过调查,觉得你最适合讲中国的电子商务。

当时与会的演讲者有80%是美国人,参加者有80%也是美国人,100%讲的是亚马逊、EBAY、AOL,雅虎……,轮到马云,他站起来就说:美国是美国,亚洲是亚洲,我们不能照般亚马逊、EBAY、AOL,雅虎的模式,亚洲80%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亚洲一定得有自己的模式……

就在讲电子商务的时候,马云想好了未来公司的关键:第一,公司的名称要包含东方的智慧、西方的故事,就叫“阿里巴巴”;第二,东方的智慧有一种小家子气,必须起用有欧美留学背景的人才以弥补这种缺憾。

阿里巴巴

马云回到杭州,就用电话给全国的朋友、部属讲自己在新加坡成熟的想法,鼓动,“下礼拜的今天你们就过来吧!”

1999年2月21号,马云对另外17条好汉说:“现在每个人留下一点饭钱,其余的放下”,结果放下了6万美金,站起了阿里巴巴最初的团队。

在阿里巴巴与汇亚的投资谈判过程中,蔡崇信走进了马云的视野。蔡崇信在耶鲁大学毕业之后在纽约当了两年律师,然后又被派到一个投资公司当副总裁。他听说阿里巴巴,觉得挺有意思,就飞到杭州来拜访马云。同马云谈了两天,蔡崇信觉得阿里巴巴是一个很难得的模式,马云觉得蔡崇信是一个做事的人。谈完汇亚的投资之后,蔡崇信领着马云去了硅谷,当时互联网正好是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要投资阿里巴巴,蔡崇信帮着马云又搞定了沃尔顿。

回到杭州之后马云与蔡崇信又在一起呆了4天4夜,蔡崇信说:我决定加盟阿里巴巴,希望你能考虑。马云说:没问题,你来,就管钱吧。

蔡崇信一管钱,就管来了亚洲的汇亚、欧洲的InvestorAB、美国的高盛、新加坡的TTA等投资公司的投资。

继蔡崇信之后,雅狐引擎的发明人吴炯加入了;2000年1月份,现在的COO,关明生加盟,形成了阿里巴巴新的管理团队。

圈 钱

很多网络公司都拿着一个商业策划书去圈钱,但马云不一样。阿里巴巴成立之后,马云决定:做出东西再说,没做出东西之前不与任何媒体接触。直到1999年6月份,马云与汇亚投资公司总裁在香港偶然相遇,两人一聊就聊了一个月,之后,对方就有投资的意思,说:我给你半个小时搞个讲座,董事会的人都来听,如果董事会说行就行,不行就拉到。马云就去讲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对企业的理解。讲完之后,马云还在犯蒙,对方的人说:我们原想投300万美元的,现在决定投500万美元!

这算是阿里巴巴口头圈的第一笔投资。

1999年10月30号,孙正义给马云写信,相约在北京见一面。地点是孙正义投资的UT斯达康的楼上,去的时候马云还以为就他和孙正义两个人聊聊,结果那儿简直是在“开市”,有好多人排队拿自己的商业策划书在孙正义面前争取投资。马云虽然并不是太想要钱,但既来之,而安之,也上去“大言不惭”地讲了一通。6分钟之后孙正义说:就你们这个公司能做成全世界一流的网站,能做成亚马逊,能打出世界的品牌,我决定投你们的网站!

孙正义的一投就要投3000万美元,但马云只要了2000万美元。

这是阿里巴巴的第二笔投资。

三大理想

第一、 三年以内实现赢利;

第二、 做80年企业;

第三、 做世界10大网站。

创立阿里巴巴时,马云计划三大理想分三步走:1999年无中生有,建立阿里巴巴网站;2000年扩大知名度,抢占眼球,避开甲A直接进入世界杯,打入海外市场;2001年,收回中国市场。

马云花了三年时间做了一件“防弹衣”,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让所有的卖家和买家都来访问阿里巴巴。因为只要把商家的资料往阿里巴巴上一放,那么凭阿里巴巴的名声带去的客户、带去的访问量,其他网站想都不能想。就像在北京最热闹的街道上搞一个摊点,所有的商家都会过来。随着这个市场越来越大,阿里巴巴的摊点也越来越贵:从1.8万元收起、到2万、再到3万,到从2002年 1月18号起就要4万元。

马云说不清自己的模式,也讲不出一个动听故事,他只是反复强调“务实”这两个字。马云认同的商业模式只有一种:收入减去成本等于利润

2001年12月28日马云以宣布阿里巴巴赢利的方式,兑现了阿里巴巴的第一个理想。

西湖论剑

让中国互联网浪漫的是马云这个老牌“金庸迷”折腾起来的“西湖论剑”。

2000年的7月29日,金庸迷马云与偶像金庸相约香港“庸记酒家”。那天马云特别激动,那天,金庸为马云手书“神交以久,一见如故”,俩人成了一对忘年交。

2000年,互联网是个宠儿,IT界特别热闹,也特别累。马云有次到龙井山上喝茶时就想趁着生日请几个朋友到西湖边轻松一下,还梦想请金庸来坐论,给大家的书上签名。

没想到金庸接到电话后很痛快地答应了。这下马云来劲了,又给王峻涛打电话,然后是丁磊、张朝阳,都没什么问题,难找的是王志东,马云说他到处在窜,马云打电话老是碰不着,所以王志东是最后一个找到的。到了最后几天,王志东突然告诉马云说有事儿不能来了。马云急了:哥们儿不是坑人吗?立马赶到北京找到王志东谈了两个小时,王志东才来。

马云觉得能让中国风络江湖化、浪漫化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儿,2000年的“西湖论剑”的话题大家就是谈武侠、网络与江湖,真可以说是“把酒论英雄”。马云觉得大家都是英雄,但不是睥睨天下的英雄,在这个草莽时代,大家只能做草莽英雄。

武侠江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快意恩仇”的地方,但网络江湖却是一个化解恩怨的地方:2000年的“西湖论剑”让丁磊和张朝阳结下了很好的友谊;2001年的“西湖论剑”让张朝阳和茅道林合好如初,两“仇人”单独谈了45分钟之后成了哥们。2001年王志东没来,马云心存遗憾,给王志东打电话的时候王志东说等新公司理顺了再来,马云希望2002年能见到王志东,一起喝茶论道。(侯继勇)

采访手记

马云最喜欢的城市是杭州。高中毕业时马云想过离开杭州,考到北大去上学,但没想到考了三年才考上杭州师范学校。为这事,马云至今还耿耿于怀,说自己不够聪明。尽管很多自以聪明的人都没有干成马云一样的事业。

马云教师当得不错,马云29岁时,就被评为杭州10大杰出青年教师,在杭州英语也教得很有名气,能常接一些翻译的活,与一般人相比,还算年青有为。

那时候的马云是名人也是能人,很多人找他作翻译,可是他自己又没时间,于是他就找他的老师来做,刚好他们退了休没什么事儿做,做翻译刚好能赚点儿外快。1992年马云开了一家翻译社,第一个月的全部收入700元,但房租就得2400元,扣除了房租还得倒贴1700元。头三年马云不但没有赚钱还赔钱,为让翻译社生存下去,马云就利用翻译社的门面卖点儿鲜花、礼品什么的。

贩卖知识加鲜花马云贩腻了,也觉得没多大劲,不想再在学校里玩下去了,就有了中国黄页、阿里巴巴。

马云做出决定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浙江广播电台请他去做客,很多人问马云什么时候再回到学校?马云一诺是10年。

十年之期已过七,人在江湖的马云知道杨过守住了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是因为那是金庸写的故事,而Internet上的故事…(侯继勇)

采访(2002年):刘韧

撰稿(2002年):侯继勇

撰稿(2008年):刘韧

点击“阅读原文”

输入密码“81eW

可下载完整录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真假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