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学习

古人对学字有两个重要的解释:学者,效也;学者,觉也。你要学,肯定学的是和你不一样的,所以你先要仿效人家,从学习别人中获取好处,这叫做得益于异。也许有一天你会从中觉悟,那才算是学到家了。简言之,学的过程是由效而觉、在效中觉。不效而觉的是天才,效而不觉的是庸才。

习字繁体作習,下面的白字最初是日字,故習字直观的会意为长了羽毛的太阳,即太阳鸟。先民把太阳看作鸟(所谓日中有三足乌,某些方言称太阳为鸦窝),这只鸟每天由东向西飞,从这幅画面中可以抽象出习字的本义:重复。复习、练习、温习、习以为常等词语都在强调重复的重要性,习惯就是因不断重复而引发了连贯的动作或心理倾向。

学习二字分而言之,学指向的是新知识或新行为,习指向的是旧知识或旧行为,即学新习旧。学而不习则所学得不到巩固,更谈不上觉悟。习而不学则是自限脚步、不求进步。不学又不习的话,那人还不如一只小鸟呢。《礼记》上说“鹰乃学习”,“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学习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知和行。《中庸》里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之”指的是学习的对象,学、问、思、辨四个步骤是针对知而言,笃行则是对行而言。几个修饰词也十分重要,强调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确地辨别、踏实地力行。

这句话后面的几句强调了学习贵在坚持的道理:“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大意是说:若有没有学过的就去学它,不到把它学会就不放下它,后面几句的解释仿照此例。关键词是“弗措也”,即不放下、不放弃的意思。紧接的“人一己百,人十己千”是说人家一遍就能学会、想通、做好的,我不妨学它一百遍、想它一百遍、做它一百遍。人和人在学习上有差距,这是毋庸置疑的,关键是我们不能气馁。你若能把这种人一己百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学习中,那么即使你很愚笨也一定会变得聪明起来,即使你很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学习便有此等变化气质的功效。人一己百而弗措,人所能者我也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