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请好好在一起;不和,请好生分手

            ㈠

       我相信全天下所有的孩子,小到几个月的婴儿大到独立成家的成人,都发自内心地希望父母恩爱,家庭温馨和睦,做到如古话所云:家和万事兴。

        但舌头和牙齿都会打架,更何况来自不同家庭,在不同教育生活背景下各自独立十几二十年的两个人,因为所谓的“爱情”,更甚至“指腹为婚”,还有父母包办,又或一纸婚约,硬生生的两个原本毫无干系的人却因“姻缘”变成两个最亲密的人。

        当爱情的美纱褪去,最初的保鲜期过期,无忧无虑的两人世界结束,在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的烟火中,在没完没了的婆媳妯娌战争中,在七大姑六大婆的人情债中,在贫困夫妻百事衰的困苦生活中,在尿布奶粉医院的折腾下,在虎妈猫爸的育儿矛盾中,夫妻的日常相处中难免会发生一些争吵和矛盾。

          我不反对争吵,某种情况下甚至会赞同争吵,因为争吵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交流,一种激烈的上升到无法忍受的交流。面对打死都吐不出几个字的夫妻,也许吵架是了解对方想法的最直接的方法。

       所不同的是对吵架的处理。有的会理智地吵,理智地维护战场不被破坏,理智地处理战后残局。而有的会毫不掩饰地毫不保留地歇斯底里地赤裸裸地在孩子的面前宣泄出所有的情绪,展现出一个丑陋的父母形象。

       绝大部分父母没有培训,亦没有上岗证,随着“哇”的一声哭声宣告了成为父母。而孩子亦没有选择权,也许那些“青屁股”的孩子被一脚踢就来了这个家,一个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的孩子降临了。

       家庭中无所顾忌的父母的争吵,家庭中那些不及格的事,过不去的坎,解不了的结,化解不了的矛盾,都会晕染在这张白纸上,留下或深或浅的的那几笔,本可以画出一个绝世美女美男,却在脸庞上留下一道道伤疤,一道时不时会痛痛,某些时又会汩汩流血的伤疤,甚至这些“毒血”又会影响到下一代。

           ㈡

        我们是伴随着父母的吵闹声长大的,现在回忆起来,吵架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们具体为啥吵。也许我的父母是属于那种“贫困夫妻百事衰”的吵架类型。

       但是,那些吵架战场及吵完架的冷战,及我们姐弟内心地挣扎却是记忆那么深那么深。多少年过去了,依然可以清晰地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

      衣柜破损的镜子,歪嘴的热水瓶,凹憋的脸盆,断腿的椅子......

       有那么一次,家里刚摆好成堆成堆的烤好的脆脆的烟叶,结果父母直接在烟叶上打架,金灿灿的烟叶瞬间变成了烟渣。马上到手的票子一眨眼变了一堆烟灰。而年幼的我们只能无助地哇哇大哭。也许过后,父母也心痛了很久吧。

       又有那么一次,父母吵架不可开交,甚至到了寻死觅活的地步。也不知道啥缘由啥经过。一瓶农药已经在他们手中,我和弟弟上前去抢。最终以农药泼撒到弟弟的眼中赶紧清洗眼睛收场。

         还有担心了整个童年的一件事,那时我和弟弟睡在上层木板阁楼,半夜听到底下客厅父母吵架。也许是我听错了,现在我很确定当时是听错了,但当时且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错以为真。半夜半睡半醒,被父母吵闹声吵醒,听见父亲说两个孩子中总有一个要死去。也许,很有可能是父母商量孩子的归属问题,也许是说两个孩子当中总有一个要随他这类的,但我却在极度恐惧担心中听成了要死去。那时的我很自私,也许也是出于求生的本能,那么一刻我甚至把熟睡中的弟弟挪到床外侧,自己躺在内侧,天真地认为就算要死,也是外侧的人先于内侧的人。恐惧地想象恶魔般的父亲拿着大砍刀来到床前的可怕情景。

       也记得那时父母吵架惊动到村内的亲戚,伯伯伯母姑姑姑父全部跑来劝解,记得伯伯当着大家的面给父亲的那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记得父亲在前面诉说他的理由,母亲在后门哭着她的冤,我和弟弟一下跑到前门听,再又跑到后门听听,终于深切体会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矛盾。

         初中那会,已经明白很多道理。有次父母又吵起来了,默默地在炉灶边用木炭写上:一杯愁绪,几年离别,错!错!错!也许诗人要表达的意境完全与此不符合,但我只想默默地告诉父母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一时的忧愁而分开离别导致后续追悔莫及。

         另外,也是初中那会,鉴于父母吵闹不休。脑子一进水,竟然写了一封长长的劝解信给父亲,从学校走路到家里只要半个钟的路程,却特意贴上邮票通过邮局慢慢地邮到家里。一周之后,周六一早从学校回家时,悔地肠子都青了,担惊受怕地走在回家的路,平时半小时风一样回家的我却在路上磨磨蹭蹭了很久,到了家门口都不敢进去,先蹲在窗户底下确定家里没有任何异常才进家门。家里好像啥都没有发生一样,我悬着的心也落到肚子里,感谢邮局出问题没有寄到信。吃完饭,和弟弟出去劳作时,碰到村里的亲戚突然被说“妹子,你了不起呀,竟然知道给你爸写封信骂骂他......”那一刻我才知道信已经到家,且全村人都知道了我这个举动,羞地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而我的父母截止到目前也没有提过此事。

         最后一次对他们吵架印象深刻的事也是发生在初三左右吧,因为学业紧张,每周只有周六下午回去过一个晚上周日一早去赶早自习。有次周六回家,父母也在吵架,但碍着我要中考了一整个下午一整个晚上他们都表现地没事一般。可孩子的心是最敏感的,在一开始就已经发觉他们吵架了只是不好意思点破而已。到了半夜终于他们爆发了,又一次在吵闹声中醒来。于是,于是,鼓足勇气,大冬天散着长发,赤着脚,红着眼,身着薄衣,从卧房跑到客厅,大声地也许是发怒地说:吵吵吵,就知道吵,再吵就离婚,我和弟谁都不跟!吼完冲回卧房倒头便睡,也许是多年的压抑终于得到了一次彻底的宣泄,又也许太累太困了,依稀记得那晚父亲在床前说了些什么,但只顾呼呼大睡的我一个字也没有听到记住。

          第二天一早,全家人还没有起床,早饭未吃就出门上学去了,学习的紧张把这事也给忘了。几天后是摸底考试,我被调到饭堂的二楼考场去考试。有一天,同村朋友给我一封信,说是父亲来找我未找到,托她给了我一封信。大意就是他和妈妈去外面打工了,家里还有些什么事情需要我处理一下。这次他们一走就是几年,我和弟弟寄人篱下一两年,自生自灭自力更生一两年。其中发生了很多留守儿童的苦难事又是另外一码子事。

              ㈢

         随着年纪增长,加上爱读书的习惯,书本给了我一个崭新的明智的开阔的世界,外加自己一直具有自我疗伤自愈的功能。

        父母这些吵架虽记忆深刻,但父母还是维持了一个完整的家,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的爱。我们曾经有一个苹果分四份等齐一家人分享的时光,我们曾经一直都是等齐一家人开饭的习惯,我们曾经在苦难的生活中一起奋斗,我们曾经一起挑石头沙子建造我们的家,我们曾经各自分工明确努力支持这个家,我们曾经一起饿肚子劳作,我们曾经一起想办法找钱买生活必备品,我们曾经一起上山砍柴下河摸田螺,我们曾经一起渡过房屋倒塌鱼塘崩坝的洪灾,我们曾经一起面对很多人的嘲笑,我们曾经一起拼搏......

       现在我很理解父母那种因为困苦导致的吵架,到现在我还是那么地感激那两位面朝黄土面朝天的老人教会我们的与人为善的品质,吃苦耐劳的韧劲,我一直很感激他们在一穷二白下对我们教育的不放弃,感激那份厚实的爱。

        也许就是这些“曾经”,,让我们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家,让我和弟没有在性格上有太多的偏激,让我和弟成长成人成家。

           (四)

        很多时候,很多父母,赤裸裸地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实施殴打等暴力行为,这会对孩子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

         1:父母争吵时的语言和行为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 及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影响孩子将来的恋爱和婚姻

         父母不好好在一起,也不好好分手的家庭,当孩子成年之后也会把这种相处模式带到新的家庭中去:不懂沟通,只知埋怨辱骂吵架打架解决问题,甚至不结婚不成立家庭。

           2:与赤裸裸拿用父母吵架模式相反,部分人会形成反向模式采取回避

         反向模式是指,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一种相反行为。

       例如:一个在父母吵架中成长的人,到了与自己配偶处理矛盾的方式最熟悉的就是从父母那学到的吵架,最原始的无意识中也有吵架的冲动,但因为父母的吵架给他留下了极坏的印刷,他不能接受吵架,所以在意识中,他就要求自己绝对不吵架。

         但是,他并没有学会争吵以外的其他矛盾的处理方式,他的父母没有给他这方面的榜样,所以面对矛盾,他就常常不知所措,只能回避。而回避并不能解决矛盾,反而可能增加误会。于是恋爱,婚姻常常恶化,导致分崩离析。

         3:父母常吵架,导致孩子自卑,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

         孩子还小时思维不成熟,对世界了解不深,也没有安全感,当父母吵架时,提到他的名字时,容易形成自责的自我归因方式,凡事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自己的原因,容易自卑,难以接纳自我喜欢自我,也容易忽略自己的价值。

        (五)

         然后人非圣贤,我们懂得很多大道理,但很多时候还是不能按照大道理生活。我们知道要控制情绪,可那个阀门却不容易控制。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没有无矛盾的家庭。

         当我们情绪的阀门被愤怒.冲动控制了,过后最好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然后再来一个真诚的解释,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告诉他这些都跟他没有关系,告诉他爸妈仍然是最爱最爱他的。

         但不是说打完一大棒给个胡萝卜,敲一锤揉一揉就万事大吉了。最好我们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在孩子面前吵架。

           而仅控制情绪只是初步,有的父母吵着吵着就摸清了对方的底线,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学会了你进两步我退三步,平日中不断反思观察,修身养性,学会沟通,双方真诚的考虑理解包容对方,给孩子打造一个稳定的温馨的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

_ THE END _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请好好在一起;不和,请好生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