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为什么死也要死在京沪深?

告诉你为什么死也要死在京沪深?_第1张图片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节令,过完今天意味着年彻底过完了。游子们也早已背起行囊踏上远去的列车,从此故乡便是手机那头父母唯唯诺诺的挂念,是奶奶做的一碗的浆水面,是爷爷种在门口的一颗大槐树,是屋后的一个小山丘,更是家门口的一段泥土路。

        现在特流行的一段话叫“有工作的地方没有家,有家的地方却没有工作,他乡容纳不下灵魂,故乡安置不了肉身,一个叫家的地方找不到养家糊口的路,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地方却安不了家,从此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有了无穷无尽的牵挂。”这段话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它吐露了千万游子的心声。生在故乡,活在他乡,生活在远方,我们总是在追赶,一路狂奔,总以为再咬牙坚持一下就能到达想要去的远方。那时我们有了自习安稳的事业,可以给爱人一个幸福的家,给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陪伴。可是我们最终没跑过技术迭代的速度,没跑过一线城市的房价,没跑过父母衰老的皱纹,没跑过孩子成长的脚步。等待我们的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的工作,是被生活中茶米油盐拖垮的黄面婆,是为了不拖累我们依然坚持劳作的父母,是不知那天突然长大后变得疏远的孩子。

        有人说现在交通发达了,飞机高铁回家都很方便,便利的交通缩短了远方与家的空间距离。是的,这好像是真的,但是我们依然很少回家,一年还是只能回家1至2次,依然照顾不了老人,依然兼顾不了孩子。繁重的工作任务和飞快的生活节奏让我们都像拧紧了发条,机械地做着运动。我们没时间吃饭,没时间运动,甚至都没时间做爱,哪里还有时间回家?交通只拉近了空间距离,却推远了时间距离,所以我们仍然回不了家!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只要愿意做事就不会被饿死,甚至只要肯努力还会有一定的生活品质。但是当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满足之后,自然会对生活品质有更高的诉求。显然相较于小地方,大城市有更加丰富的资源配置,发达的经济水平,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平的社会待遇,健全的社会制度,偏高的居民素质,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医疗水平,而这些是保证品质生活的必要条件。因此为了获得这份品质,我们必须有所放弃和牺牲,而逐渐远去的家乡和慢慢老去的亲情便是我们付出的最大的代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诉你为什么死也要死在京沪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