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习惯?

乔布斯30岁生日派对的邀请函上写着一句话,后来成为很多人的人生座右铭:

“在人生的头30年里,你养成习惯;在后30年,习惯塑造你” 。

从读到这句话起的开始,它就成为我头上悬的剑,激励我在30随迁的每一天拼命养成好习惯:从认真刷牙洗脸睡够8小时这种小事,到阅读写字爬格子这种静事,到运动旅行捐款公益这种动事……我发现,我希望养成的习惯越来越多,而真正“保持”下来的习惯却很少。为什么呢?

最大的嫌疑犯自然是人类共有的“惰性”。但最本质的原因,可能还来宇宙规律。

我们高中都学习过牛顿力学三定律。其中,第二定律可以转述为:

①在不光滑的表面上,给物体一个初始力,物体会向前运动

②物体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因为它在多少会受到相反方向的摩擦力的作用,进而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下来。

③ 物体运动的时间,和初始力的大小,以及接触面的光滑度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应该也是相同的道理。比如,想要养成“运动”的习惯,并且能维持多久,就要看运动的初始动力有多强烈,比如因为肥胖被恋爱对象抛弃,或者因为脂肪肝而威胁到生命都是比较强烈的初始动机;除了初始动力之外,还要看外界的摩擦力有多大,“运动”造成的浑身汗臭是你极其不喜欢的一种感觉,“运动”而并未达成减肥的目标的失败感,周围居民对“运动”的不支持(比如广场舞大妈对于晚睡晚起的青少年应该就是一种大威胁吧!),都算是比较大的摩擦力。

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两手:

① 增大初力—— 深挖改变的动机,保存体力,只做最急迫的改变

② 减少摩擦—— 不断擦拭动机与行为接触面,维持一个宽容,支持,奖励的环境

而无论是哪一手,需要做的,都不是“加法”,而是“减法”——与其努力列举各种各样的“好习惯”逼迫自己去“坚持”然后一个没保持下来,还不如精挑细选几个动力最强的习惯,把力气用在维护一个好环境上!

说回到乔布斯那句话身上,它写下了这句名言,自己也应验了这个名言:吸毒,绝食,不洗澡,乱停车,造口业……他的前30年显然没有一个是生活“好习惯”;但他却产生了工作的好习惯——勤奋,极端,不妥协,简洁,有禅意。后30年,他的习惯果然‘塑造了“他的工作和生活,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褒贬不一,溘然早逝的他。但这些个习惯没有一个是通过努力做加法的来的,而是摒弃外部杂念守住的。

最后,我想用一个汉字的含义做为本文总结。这个字是:

“戒”字,在甲骨文中,它的形象,是双手拿着武器(戈),表示很警惕的样子。

佛家的持戒,不是说去到处散力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而是对外界不好的东西保持警惕和察觉,努力守卫自己内心的纯真。

如果说,好习惯养成需要什么心法,那么这个心法,恐怕就是”戒“了吧!

上文自勉。

【推荐书籍】

P.S. 至于在“术”的曾名,怎么戒出好习惯,个人推荐译林出版社去年11月出版的《“戒掉”的技术》,是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美崎荣一郎的作品。这是一本不用1小时就能看完的书,相信大家都能找到一些解决现有生活习惯问题的思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