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味道

黄梅戏的味道_第1张图片

提起安徽,引以为傲的自然是号称双黄的两张名片——黄山和黄梅戏。这两黄都算是我的最爱,第一黄是我的家乡——黄山,那里聚集了天下第一美的黄山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徽文化,时时令我魂牵梦绕;第二黄就是戏曲类五大剧种之一的黄梅戏。


黄梅戏的味道_第2张图片

黄梅戏究竟有什么特点?需要简单普及一下,旧称"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的安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黄梅戏的味道_第3张图片

对黄梅戏满怀感情是因为小时候耳濡目染多了,成了一种习惯。记得那时的农村根本没什么娱乐生活,一年中顶多是农闲时请电影队下乡来放场电影或请个戏班子来唱几天大戏。老家地处浙皖交界处,唱戏的戏班除了黄梅戏还会有越剧。以至于到如今两种戏我都能哼哼两句。可内心更倾向于黄梅戏。主要原因是越剧的演员清一色全是女的,表演过程中总感觉少了那份阳刚之气而过于阴柔。黄梅戏则不同,男演员的唱腔听起来很圆润浑厚, 给人一种男人荷尔蒙的力量, 唱腔韵味音质音色都很舒服。搭配上女演员的阴柔华丽唱腔,真是配合得天衣无缝,特别赏心悦目。一个戏班几个村庄轮流唱,一圈下来大家都听得滚瓜烂熟了,连小孩子都能模仿得有模有样。唱戏那段时间,孩子们玩最多得就是模仿戏中的的某些片段,一个个都仿照演员的神情,动作,腔调,不厌其烦演错后,重新来过。村里听到最多的也是到处有人哼戏,那种热衷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孩子疯狂喜欢流行歌曲的劲头。隔壁村就有个小女孩,因喜欢上戏班的一个小伙子,在唱戏结束后就跟着戏班走了,父母去追也拉不回头,最后只好同意跟那个演员结婚。


黄梅戏的味道_第4张图片

表演过程中,一般都有上银牌的环节。就是观众看戏时,被某位演员地表演深深打动,觉得这位演员表演得好,就可以在演员表演时走上台去给他插银牌,相当于现在给的小费。银牌是把钱包在红纸里,插在演员的发髻或乌纱帽上,得到银牌最多的演员,最后谢幕时会特别郑重其事单独出来谢幕一次,以示对喜欢他的观众特别感谢。这位演员会成了大伙儿最喜欢提及的演员,成了大家茶前饭后谈及频率最高的话题。


黄梅戏的味道_第5张图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加快,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村里请戏班的机率越来越少,以致到后来完全消失。这样的境遇跟电影《百鸟朝凤》的传统文化遭遇洋文化疯狂来袭,传统文化的日益没落的情境何其相似。到如今只剩下那些老人苦苦坚守和喜欢。少数年轻人就算有点喜欢,一旦表露出来反而成了同伴们的笑柄,觉得作为年轻人喜欢戏曲是一种耻辱似得,会嘲笑喜欢戏曲的人心态已老,跟不上时代潮流云云。在他们眼里,要跟上时代就应该去喜欢诸如摇滚音乐,高雅音乐,街舞劲舞等等,否则就是一个被社会淘汰之人。


黄梅戏的味道_第6张图片

有如此想法的人,不知道用悲哀这个词来形容合不合适。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优秀民族吸收别人的优秀文化本是件好事,但我们真没必要摒弃或看不起国内那些最美最好的传统文化来作为代价。如今各类传统文化,为什么很难得到年轻人的很好传承,为什么日渐没落,这非常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和反思。

9.24

438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梅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