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念到狗肚子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期加入一个微信学习群,群里有诸硕、博及一大群“爱知求真”的人。

最近的一天,我想找一个材料,就在群里问有没有人有,看可否共享或者购买。其后的一些答复让我啼笑皆非。

群友A第一时间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就不要在群里问了,你去搜一搜群里的聊天记录,别人都问过很多遍了,不要那么懒惰啥都来问。

我赶紧回答:不要意思,我的手机坏了,新换的手机,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都没了。

群友B补充道:这也不是你懒的借口,你可以百度。现在的时代,信息获得的成本都这么低了,你提问题,别人来回答的成本,比你百度的成本还要高。

这时候,群里的C也插话:人的基因就是如此,人都有懒惰的基因,人类虽然进化,但人的基因本身还是懒惰。云云。

我只是来问个问题的,为啥又扯上了我的基因。于是不忍辩驳道:好比问路,我问您天安门怎么走,您要是知道,就告诉我就好了;您要是不知道,就说不知道。但您告诉我,我虽然知道,但我就是不告诉你,因为你可以百度地图。这不是成心抬杠吗。

群友A答道:那不一样,如果是弱智老大爷问路,我会回答,请问你是吗?你完全可以自己查找答案嘛!

我的的天哪,在我还没变成弱智老大爷之前,我啥也不敢问了。然后悄悄退下,看着一帮大神继续聊基因、进化及哲学和人生的本质问题。

我猛然想起一个亲历的小故事。很多年前,我们村有个大哥,读书非常不错。有一天,他妈妈问他,***,你去看看锅里的菜煮好了没有。大哥答道,怎么看,看一眼能看出来吗?他妈妈继续说:你可以夹一筷子尝尝。大哥答道:那么,我是尝上层还是下层呢?他妈妈耐着性子说,你可以搅匀了,随便夹起一个尝尝。大哥继续问,那我是该尝尝叶子呢,还是茎?

想到此事,不禁莞尔,也顿觉后背发凉:知识真的能让人变聪明吗?我看未必。

读书大体上有两个目的,一是内化,二是外显。所谓内化,就是不断把书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不断把书里的认知变成自己的认知。体现在:复杂的事情可简单说。比如,人大、政府、政协的区别。你可以百度,从历史沿革、职责划分、机构职能等多个维度分析。但我听过的最棒的解释是:政府就像家里的爸爸,赚钱持家,说了就算。人大就像是妈妈。钱是爸爸赚的,但要花钱,还得妈妈批准。政协就像爷爷,你们小家自己赚钱自己花,但家里哪里做的不对了,爷爷还是可以提提意见的。你看,复杂的事情可以简单化,就说明你已经对这个知识点容易贯通了。与这种人交流是非常开心的,他总能用最浅显的事例,告诉你一个一个复杂的道理。

另一种呢,就是外显。擅长的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比如,我的书呆子大哥,他说的有道理吗?非常有道理!理论上,离锅越近,温度越高,菜熟的越快;理论上,菜叶子熟得快,菜的茎熟的慢一点。但如果出现在日常生活,就会让人笑掉大牙。不只是书呆子大哥,社会上这种聪明人太多而,而且往往认为“所有人都应该跟他一样知道类似的浅显道理”。比如有一次,我们出差在外,车坏了。因为是自己公司生产的,我就找到了公司负责售后的技术专家。专家听了我的描述10分钟后,发给我一张——电路图。然后告诉我,一共有13条线,车坏了肯定是某个变阻器坏了。然后指导我如图所示,割掉一根线,再把另一根搭到第三根上面,如果还不好,那就把十三跟全部割掉,再接好其中的三根……我顿时蒙了,专家说,这个,很简单的,你照我说的做就好了。最后,我在后,司机在前,我俩把车推走了。

读书,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润物无声,让人变得“温润如玉”,也让你与世界的交流也无比亲切。若”见一善行窃以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以读过哪些书、懂得哪些知识为炫耀,或者言必称“子曰”,行必效“尧舜”,那都是把书读到了狗肚子里去了。

最后,赋诗一首:文而不化,原上原下;一按马桶,全都完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都念到狗肚子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