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每天需要搭公车去上班的朝九晚五族,上班路线基本不变,每天往返在路上的时间大约2小时。
这2个小时也就是一部电影,两部电视剧的长度,但用在上班路上却变化出不一样的消磨挥霍模式。
遇见人
从家到city的470上,每天都会遇到他们。
扎着马尾,戴着墨镜,包里总会塞上一个refill的咖啡杯,使用的手机是久未露面的NOKIA非智能手机。
当车行驶10分钟左右,一位颇有架势的金发女郎会上车。她的西装外套喜欢披在肩上,一只手挎着手提包,另一只手打着电话。几度我都担心她的外套会掉下来,即使470再不拥挤,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在公车内弯腰拣衣服也总有一种莫名的违和感和尴尬。
换了上班路线后搭乘的598,每天也会与另一批固定乘客相见。
黑衣红唇银发的Myer老奶奶,每天坐在固定的位子,见到每天固定上车的我,会从读的小说里抬起头给一个微笑,小说一般一周一换,到站把书往袋子里一放,斜挎一个彩色拼接图样的小包,单背一个白色帆布袋,下了车就往商场里快步走去,要赶在9点开门的时候到岗啊!
上车后的下两站,一周总有几天会上来一位腮红话的特别漂亮的姑娘。目测是亚裔,但妆容很欧美。每次她都会坐在我正前方,那神来一笔的腮红完美得把她圆圆的脸勾勒立体了,扫在腮红上方的高光在八九点钟的阳光下,闪啊闪,闪得我理解了什么叫做“嚣张的高光”。
乱读书
前段时间参加豆瓣阅读征文大赛读者评委活动,被分配的十本科幻类小说都是在路上看完的。由于有些“科幻小说”写得云里雾里,不明所以,那几天的上班路途有一些不是很美好,路上跟朋友发信息吐槽,殊不知她也正饱受她被分配的小说折磨。
当读到好的书时,就恨不得司机只管一路开,最好再绕一圈让我下车才好。前段时间读《白事会》时,每每都忘记按下车铃,好几次都是司机把车停到车站,提醒我该下车了(每天坐同一班公车的福利吧)。
《白事会》这书啊,不适合在公共交通上看,每一个生死的小故事都需要配备两张餐巾纸,有时还会看着看着就抽泣起来,是不是能看到司机从后视镜投来“发生了什么”的眼神,下车时看到年纪较长的司机,跟他说“thank you”时需要压抑一下悲从中来的感伤。
瞎听歌
路上乱看书的时候耳朵不能闲着。《旋转保龄》的专辑一直无限循环,如果你看到我在坐车的时候摇头晃脑,那不是在听“周末狂欢夜”就是在听“再见朋友”。
大多数时间是在听Podcasts,长期关注的几个主播,轮流更新,一周公交时间打发得刚好。
《大内密探》最近小兔老师和小浪老师做的几期有意思,听着听着会觉得有些害羞,探讨的话题跟杜蕾斯是一国的,不管是理论知识还是真实案例,标题如:“size,出轨和三观”,“和歪果人啪啪是怎样的体验”,用她们的话是说“树立合理的性爱观”,这个观点我很认同,这一领域偶尔涉略有益身心健康。就是会忍不住默默担心坐在两位女生中间的唯一男性主持人,会不会有一些茫然不知所措。
说是瞎听,听到感兴趣的部分也会变成知识拓展。听到“一个亲妈饭的黑历史”时,我把入过饭圈的朋友几乎都骚扰了一遍,听她们跟我说真实的饭圈文化,顺便被强行灌入了"苏粉"和“逆苏粉”的名词解释,刷了不少杰尼斯家的跨年演唱会,在一堆打扮得像霓虹灯的J家偶像中,相中V6这个出道20年的老偶像团体。
《闲白儿电台》我一直都觉得他们的节目都停有料,无论是“聊聊老房子之静园”,“我们和詹俊聊了一些足球之外的事”,还是“啤酒你根本不会喝”,每期都能听到好玩的东西和新鲜的知识。尤其是在电影方面,一下子就把我这个平庸只顾颜值高与否的电影观众拉到了一个欣赏的水平,有的只适合去上班路上的听,如“80年代恐怖电影配乐乱话”,下班听我应该没有勇气独自走过那条50米黑黢黢的路。
想点事
坐在公车上,晃了一站又一站,蓝天白云加上穿过路边树杈撒到车窗的阳光,最容易进入心无旁焉的发梦阶段,无论是白日梦还是烦心事,想着想着就都会想明白了,大约也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里真的没有人来干扰我,大家都忙着听歌,看书或者睡觉。
公号里的大多数文章都是在搭公车时想到的,顺手就在手机自带记事本里写完了。偶尔不能整篇写好,就把想到的一段段写,空了再把它们拼凑在一起。
最近下了几个作图的APP,没事儿就把公车上悟出来的小想法配上拍的照片做一张图出来,在手机小小的屏幕上,放大缩小之间,车就到站了。
每周最多10个小时在公车上,细数一下干的事儿还不少,也把这篇文章在周五回家的599上面写完了。
在自己舒适的空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就是能这么一心多用,还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