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服务设计先得建立充分的服务敏感度

这两天,我把茶山老师的《服务设计/微日记》快速的翻了2遍,也算自己对于服务设计深入系统了解的开始。这本书之所以叫“微日记”,是因为它的内容全部来自于茶山老师的服务设计公众账号每天60秒关于服务设计的语音内容。

从内容上本书可以打3颗星:可读性与易读性强,不了解服务设计的读者能快速的从很多例子中了解服务设计的一些知识或者概念;但缺点是这些知识都过于零散,本书的系统理论欠缺,基本没有从系统上让读者建立起对服务设计的全面和深入认知。但对于茶山老师每天坚持60秒的语音和服务设计思想普及这件事,我打5颗星,且十足欣赏。

本书虽然没有从服务设计整个系统结构上让我建立认知,但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我对于服务设计的认知:正如书中的一个观点:区分服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不是看它,和制造业有关,还是和互联网有关,而是看它是不是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的”的。本书对于我最大的启发是:作为服务设计师,服务设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固然重要,但服务设计师自己对于服务的深刻敏感度才是做好服务设计的关键。理论与方法只是骨骼,服务设计师自己深刻的服务敏感度才能让服务设计充满灵魂和活力。

建立服务敏感度,不是让设计师去增强服务别人的意识,而是让设计师认识到这是一个服务的接触点,通过改善它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因此,这里所说的服务敏感度指对服务接触点的敏感度。以书中谈到美国Umpqua Bank为例:客户第一次进入这家银行,几乎分不清这是银行还是咖啡厅,从客户踏进银行,职员便会给客户送上香气宜人的咖啡;职员的椅子会比客户的椅子矮一些,这样在对话的时候,客户会感到更被尊重;如果有客户带着宠物进入银行,职员们也会送上供宠物专用的喝水器;甚至客户离开时,也会为客户送上一张CD,CD里的音乐,正是客户在银行里享受服务过程中的音乐。从整个流程来看,给客户的茶水、坐的椅子、甚至宠物、背景音乐都成为了提升服务的接触点。

服务设计师的服务敏感度类似交互设计师的同理心。交互设计师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必须要有同理心,同理心能让他感受真实用户的使用状态。我们生活的环境随时都处在服务或被服务的状态,服务设计师如果以专业的态度多去感知这些服务,并进行反思,无疑可以增强自己的服务敏感度。

服务无所不在,生活处处相关。建立服务敏感度,相当于服务设计师在积累自己灵感智慧库。可以:丰富生活,感知服务。

自己系统的服务设计学习之旅才刚开始,7月份IXDC有参加茶山老师的服务设计工作坊,期待那时能和他有深入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好服务设计先得建立充分的服务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