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诞生

2008年,由于美国政府长期不正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华尔街对金融衍生品的滥用、美国货币政策的推波助澜等三方面原因,让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了。一时间全球股市大跌、货币贬值、金融市场大混乱,各国政府纷纷采用扩大公共开支、减税和降息等手段抵御危机(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在这个奥运年里,全世界都忙得焦头烂额,深受其害的各国人们对现存的国际金融体系深恶痛绝,而一小撮聪明的极客在反思现状同时,也在悄悄地探索着解除危机的不寻常办法……

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影响了全世界

11月1日,在一个名叫“metzdowd.com”网站的密码朋克邮件组中,一位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新人发了个新帖,发表了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式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讲述如何创建一套去中心化的电子交易体系,介绍了名为“比特币”的电子货币及其算法。

这短短9页纸的白皮书里,中本聪写到:我提出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中间不用通过任何第三方的金融机构,就能够实现在线支付;该系统会通过随机散列对全部交易加上时间戳、使用工作量证明方式防止双重支付。新的币也是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产生,而且交易双方可以是匿名的,整个系统也是分布式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随时离开和重新加入。

当时没有多少人留意到该白皮书的内在价值,大家反响平平,也有人冷嘲热讽,只有群里面的密码学家哈尔·芬尼对此感兴趣并表示支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中本聪潜心开发比特币系统,终于在2009年1月份成功上线,挖掘了第一批比特币。到了2月份,中本聪在另一个网站(p2pfoundation)正式对外公布了《比特币白皮书》,从此比特币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中本聪的比特币白皮书,融合了密码学、博弈论、软件编程、共识机制、激励机制等领域精华,把现有的学科理论和网络系统基础架构集大成于一体,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经济体系。

世界区块链的实验室第一次启动

2008年写了白皮书之后,中本聪就自己干起活来。他编写了第一版的Bitcoin-QT(后来的Bitcoin core),申请了bitcoin.org的域名。到了2009年的1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中本聪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这是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在这个创世区块里,中本聪把当天英国《泰晤士报》的头版文章标题写了进去: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处于第二次援助银行的边缘),永久地保存在区块链中。

比特币创世区块

10天之后,即1月12日,中本聪发送了10个比特币给当时的密码学家哈尔.芬尼,这是世界的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比特币的第一笔交易

比特币创世区块的诞生,意味着一个全球性的分布式账本网络启动了,而这一启动就再也不会停止下来,只要世界上有一台电脑连上比特币系统,这个巨大的账本都会继续运转下去。

比特币首页官网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本聪关于交易序列的描述以及在比特币系统中所运用的点对点网络、时间戳服务器、工作量证明、哈希密码算法、梅克尔树形态等技术,竟然没有一个是中本聪自己创新发明的,都是早已存在的成熟技术。如点对点网络技术(即P2P)是2000年就出现的,曾广泛应用于BT、电驴下载;时间戳服务器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哈希密码算法更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发明出来了。但中本聪就像一个玩积木的高手,在别人一直无法突破的领域里,巧妙地集百家所长堆积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现在,比特币被很多人称之为“数字黄金”。如果你也想拥有一枚比特币的话,
谁都没见过的创始人,居然创造了世界奇迹!

2011年4月份,中本聪在一封电子邮件写到“我已经(将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了”,此后就像人间蒸发一样,至今再无他任何消息。没有人见过他,也没有人有他的照片。在他的比特币钱包里,他一共花费了18枚,还剩下110多万枚比特币。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不断高涨,一旦比特币价格涨到十几万美元甚至几十万美元一枚,中本聪就极有可能在某一天登顶世界首富,那么,中本聪究竟是谁?

由于中本聪是日本人名字,很多人就怀疑他是日裔美国人。2014年3月,美国《新闻周刊》杂志信誓旦旦说找到了中本聪,他就是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为多利安中本聪(Dorian Satoshi Nakamoto)的老人,然而后来却被证实为令人尴尬的谣传。

不是日裔美国人,那有可能是日本人。美国科学家泰德·尼尔森认为中本聪就是日本数学家望月新一。他表示,望月新一研究领域包含了比特币所使用的数学算法,而且望月新一习惯自己独自工作,很多论文发表不遵循常规的学术机制,喜欢让其他人自己去理解。然而望月新一本人却给予否认,其他人也觉得望月新一不像中本聪,毕竟他的研究兴趣不是比特币的密码学。

不是亚洲这边的人,那应该是欧美那边的人了吧,于是有人怀疑前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密码学家尼克·萨博就是中本聪。因为尼克·萨博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比特黄金”(bit gold)的论文,他也着迷于去中心化的货币,还喜欢使用化名。不过尼克·萨博同样否认了自己就是中本聪,他说道:对创造比特币这个想法感兴趣的,刚开始是我和其他两人,后来中本聪加入了。现在的尼克·萨博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里,涉猎出版写作、加密技术研讨等各个方面,其性格行为也不像是中本聪的套路。

2016年5月,澳大利亚企业家克雷格·史蒂芬·赖特对外宣布自己就是中本聪,还展示了一笔发生在2009年1月的交易来证明。但是媒体记者提出了异议,记者认为比特币第一笔交易的地址是被视为中本聪所有,记者向该地址汇入0.017个比特币,要求赖特把这0.017比特币汇回来,结果一直没有汇回。不久之后,莱特就宣布放弃证明自己是中本聪。

就这样兜兜转转10年过去了,被怀疑是中本聪的人不下十几个,最终都被确定为假的。至今我们仍无法确定 “中本聪”是男还是女,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从日文里解释,“中”(Naka)表示“中间、内部”,“本”(Moto)表示“本原、基础”,“聪”(Satoshi)则表示“头脑清晰、智慧”,合起来就有“智慧算法奠基人”的含义。而且中本聪曾表示,用匿名的好处是促使人们专注于技术本身而非作者本人。

2015年11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金融学教授Bhagwan Chowdhry 在《赫芬顿邮报》上撰文表示,已经提名中本聪为 2016 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的候选人。对此,瑞典皇家科学院做了回应:按目前的情况下,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瑞典银行经济科学奖,从未授予给匿名者或者逝去者。也就说,除非中本聪本人愿意站到台前,否则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与他(或她、他们)无缘。

中本聪是谁很重要吗?更多的人们觉得并不重要,他们是这么看待这个问题的:“中本聪创造了一个开源系统,这个开源系统让你无需知道作者是谁,无需信任作者,也无需理会作者的思想,开源代码里没有秘密可言,开源就是最好的自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特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