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

《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_第1张图片
伟大的博弈,珍藏版


01 《伟大的博弈》说了些什么?

我断断续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在今天把《伟大的博弈》这本书看完了。作为研读经典书籍的一部分,有必要重新回顾和总结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伟大的博弈》是美国经济历史学家约翰.斯蒂尔.戈登1999年出版的作品。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2005年翻译出版。出版之后就在国内引起了重大反响,已经连续重印了35次。我看到的是最新的版本,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重新回望华尔街的一个版本。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1653-2011)”,基本概括了本书的核心内容。本书生动描绘了跨越350年历史的世界金融投机故事、危机故事、政府救市与监管完善的故事,既有动人心魄的大萧条,大倒闭风潮,又有栩栩如生的金融史上关键人物画像,也有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协作。

这些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我们也许能发现一些不变的东西。

正如译者在书中引用的一位著名的投机家说过的:“世界上不会有任何其他地方的历史像华尔街一样,如此频繁和千篇一律地不断重复自己。当你看到现实生活中上演的起起落落时,最让你震惊的,无论是市场投机还是市场投机者本身,千百年来都几乎没有丝毫改变。这个资本的游戏亘古未变,同样亘古未变的还有人性。”


02 《伟大的博弈》告诉了我们什么?

跳出华尔街的恩怨情仇,掩卷而思,这个金融投机、危机与政府干预监管的博弈,至少告诉了我们三个道理:

第一,最终成就伟大帝国的,往往不是生产能力,而是资本动员能力。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成长发展也不例外。

长江商学院金融系梅建平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是英国的4倍和日本的5倍,这么悬殊的国力,到底是什么让英日两个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呢?梅教授的看完《伟大的博弈》后的结论是,资本动员能力的差异,金融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差异。

我们的确可以看到,美国大运河的建设、铁路网的建设以及几次战争的筹款,以及最终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霸权,华尔街金融体制发挥了推波助澜、资金筹集的关键性的作用。

而我们近观世界500强的企业,任何一个伟大的企业终究成就其伟大的,往往不是其与众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而是其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能力。

第二,资本市场的博弈,就是赤裸裸的人性和游戏规则的博弈。

马克思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这句话来诠释华尔街反复上演的故事,是最恰当的描述。华尔街成长的历程,就是在人性最直接、最彻底的贪婪与恐惧驱动下,一次次大胆的冒险,一次次神奇的辉煌腾达,一次次灾难性的毁灭与规则重建的过程。在这个金融帝国崛起的过程中,永远不缺神奇人物,不缺令人迷思的故事。

而这种博弈的伟大之处,就是在博弈过程中,有一只“无形的手”,让所有参与博弈各方都在为社会进步和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做出源源不断的贡献。

第三,我们这一代人,都拥有参与大国崛起中资本伟大博弈的机会。

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和美国世界霸权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它经历200-300百年的历程。而中国今天的大国崛起之路,才刚刚经历数十年的时间。特别是作为金融资本市场建立的标志,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1990年才建立,时间不过不到30年。中国发行的第一只股票(深发展)是在1986年,也是刚刚三十年的历史。

中国资本市场从不成熟、不完善走向规范发展的过程,也是中国金融资本市场最大的商业机会。我们有幸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政局稳定、市场巨大、人口众多、经济增速飞快国度,金融资本市场的商机已经全面打开,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博弈。

未来10-15年,应该就是中国全面超越美国的时间表,也是中国金融市场全面超越华尔街的里程碑。

我们是其中的传奇故事的旁观者?还是这次伟大博弈的参与者?全看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的三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