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0#概念##大学##本质#

来源:吴军的谷歌方法论(来信补充——大学是怎么来的?)

见:在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中,一所大学能否传授大行之道,一个学生能否学到它们,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

在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时期,东西方在高等教育上的理念并没有大的区别,传道的重要性要高于授业和解惑。作为学生,他们追随老师不只是为了学习谋生的手段,比如孔子的门徒子贡谋生靠做生意,但是他从孔子那里学到的是如何成为“士”的修养。

孔子有个弟子叫樊迟,欲向孔子学习种庄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他又提出学习园艺,孔子说:“吾不如老圃。” 樊迟就离开了。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

这个故事在批孔时期被当作孔子看不起劳动人民的铁证。但是,单纯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两千多年前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高等教育都不是为了传授职业技能,今天很多英美的大学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在古希腊和中国的先秦,学生求学主要是获取知识,没有现在这么强的功利心,那时没有文凭,也没有学位。从这些“大学”出来,并不能保证有铁饭碗。因此,求学和谋生是分开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学University一词,起源于过去的拉丁语Universities,意思是有一种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团体,它受到由领主认可的契约的保护,这个团体的管理(比如招收学生的条件、聘用老师的条件、学生完成学业的认可)是独立于所在地治辖权的。大学并非简简单单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校。我们今天所说的学术自由,从根子上讲来源于此。

如今,当一所大学想努力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时,是否有充分的管理自由和学术自由至关重要。

感:在大学里很重要的是学习“大行之道”,而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以考试、升学、谋生为目的的功利心理与大学创立的初衷相去甚远,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大道,学再多的技巧和术都是雕虫小技。

大学最重要的是学术自由,不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耶鲁大学的根本价值观。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通识教育的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和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是时时的自我觉知,是终身学习的志向。

思: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我们在得到,混沌大学喜马拉雅等学习的东西都没有文凭,纯粹因为兴趣爱好而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眼界与水平,打通认知思维上的任督二脉。

我们应该学习子贡,靠自己做生意谋生,向老师学习如何成为“士”,一个人既要有务实的一面又要有务虚的一面,才是一个完整的人,有趣的人。而樊迟将自己局限于种田和园艺的具体技艺,也许能生活的很富足,但是也很难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了。

行:让我们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向,自由的发现和发挥个人潜力,立志终身学习,不为功利所累,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1/1000#概念##大学##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