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大概是我个人心里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吧,虽然也很喜欢《月光男孩》。
电影非常丧,伴着海边呼呼的寒风,将一种压抑的悲伤吹得到处都是。
男主Lee(卡西·阿弗莱克饰)是个修理工,兼给房客倒垃圾、刷油漆等。
到女房客家里给人通马桶,听到女房客跟别人打电话说想上他,面无表情;
检查客户浴室漏水原因,没说几句就互相问候对方母亲;
在酒吧有女人套路他撩他,一脸冷漠;
喝酒时感觉对面俩西装男看他,经过一番“你愁啥”的交涉后打成一团。
至此,Lee的身份就比较清晰了:一个颇有姿色但冷漠又暴躁的独来独往的修理工兼勤杂工。
有一天,Lee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他哥哥命悬一线。之后他赶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小镇,名字就叫Manchester by the Sea。
哥哥去世,Lee只得留在镇上处理后事并照顾侄子Patrick。
在这个过程中,现在与过去交替,一些破碎的片段拼凑出Lee的曾经。
Lee原本也是个能说能笑的人,常和哥哥、侄子驾船出海。有恩爱的妻子,两个女儿和一个襁褓中的儿子,过得安逸自足。
但Lee的一个疏忽导致家中失火,大火吞掉了房子连同其中的三个孩子。生活轰然倒塌。
导演将这样灾难性的打击和痛苦拍得非常冷静。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歇斯底里,只有熊熊大火,妻子绝望的哭喊,围观的邻居和呆立的Lee。
天亮了,消防员将孩子的尸体从废墟里抱出来,无声的对白,悲怆的配乐,都跟海边曼彻斯特的冷风一样,刮得人心碎。
Lee与妻子离婚,一个人搬到波士顿的半地下室生活。巨大的悲痛与内疚将他与世隔绝,他自虐地活着。拒绝与别人的联系,干又脏又累的活,跟别人打架,都像一种自我惩罚。
直到一直关爱他的哥哥去世,他被哥哥要求当Patrick的监护人。他要留在镇上再一次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在与16岁的Patrick的磕磕碰碰中,原本死水的一样的生活也荡起了涟漪。
但他自始至终都在试图拒绝承担这个责任。
Lee在这里见到前妻,她结了婚,有了孩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前妻对曾经说过的那些很重的话向Lee道歉,她希望Lee能从新来过。
可是Lee说:“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
他语无伦次地希望前妻停下来,然后慌乱地逃走。再多逗留一秒钟,恐怕都会崩溃。在小酒吧里,Lee再一次“讨打”——Lee依然走不出过去的阴影。
最后他将Patrick的监护责任托给了哥哥生前的挚友。Patrick请求他留下来时,他说:“I can't beat it”。
我无法摆脱过去。
电影一大半都泡在惨白的雪,冷澈的蓝天,干枯的树枝和大地中。到了最后,草地发芽,冻土融化,冬去春来,四季轮回。
就像我们的生活,笑与泪,快乐与痛苦轮回交织。我们每个人都或轻或重地被生活撞倒过。
面对那些心碎,我们未必都能摆脱阴影,重新扬帆起航。面对曾经自己犯下的错误,哪怕全世界都原谅了你,自己也未必能与自己和解。
可能这就是生命沉重的地方。
不是所有人都能跨过面前那一道坎,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和解。有人能战胜痛苦的过去,重新站起来,大步向前走。也要允许有人无法摆脱曾经。痛苦是人生常态,很多时候我们要负重匍匐。与痛苦的过往敌对或是共生,都是疗伤的方式,反正生活不会因为任何人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