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从头学起(二)

5、分析阅读,真正读懂一本书

分析阅读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介绍规则和方法。大部分人其实很少使用分析阅读,正如我一样,阅读层次大致上界于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之间,但离真正的分析阅读还很遥远。

1)确认书籍的分类:大致上书籍可以分为想象类和论说类,而论说类的书籍可以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理论性的书籍让我们明白是怎么回事,而实用性书籍让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应该怎样去用。就像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和学法一样,不同的书籍在阅读的时候方法也略有不同,所以必须尽早明确你在看的书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

2)简述整本书的内容:最多用几句话阐述这本书的内容,务必记住,是使用自己的语言。否则,很难相信读者已经基本理解了书的大意。这个过程我认为在分析阅读介绍后都可以再次重复,以便对比之前理解的误区。

3)列出全书的大纲,使用脑图是最为方便的,列出大纲实际上就是在重新推敲这本书的组织结构。大纲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如何组织、如何层次递进的。当然,使用原来的目录结构应该是大家都能想到的办法。不过,可以不依照原书的目录。

4)找出作者想要问的问题,或者想要解决的问题。你会发现,理论性的书籍,作者经常会问“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实用性书籍,则经常会提及“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以上四个问题,主要用来解答我们读书的第一个问题,这本书在讲些什么?

5)诠释作者的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就像作者在书中提到的,这一章非常难写也很难懂。事实上读起来也非常枯燥。但当我读到书中的几个名词后,我似乎明白了作者说到的“结合上下文推敲词义”的含义。这一章中贯穿分析阅读的几个字:主旨、论述,我一直没能实际的理解透彻。主要是这个字虽然从字面上非常容易理解,但没办法和我的常用的词一一对应起来(也许是我语文学的太不好了)。

也就是说,没能和作者达成共识,他在说什么,我基本无法明白,我们俩的口型不一样!

后来分析了上下文,反复理解后,才大致做了这样一种理解:即主旨是不是就是论点,核心细想、中心思想,作者想证明的东西。那么论述即可以解释为论证方法,即证明作者观点的方法。

本书的翻译在此处并没有明确的讲述,不得不说是一个缺憾。因为他所说的“主旨”、“论述”和“论点”、“论证”交叉出现了多次,甚至在论述中还包含了主旨,这让人感到非常费解。但按照英文的字面理解,proposation翻译为论点,argument翻译为论据、论证更加合理、更加接近我们的教育经历。

在做这样的转换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6)圈出全书关键句,明确主旨。

作为通用的阅读方法,分析阅读适合于一段文字、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一本书所包含的每个章节都有至少1~2条关键句,否则不能作为独立的章节。而这些章节的关键句也构成了全书的关键句。现在,我们至少等于章节数的关键句了。

明确主旨即明确每句话的表面意思和言外之意。可能一句话包含了几重意义。所以需要细细体味,反复揣摩。是否明白主旨,有至少两种测试方法,第一种,自说自话,用自己的话讲出来;第二种,是延伸,类似小学的造句。举出你所经历过的论点所形容的经验,或与论点相关的经验。这里面虚构还是引述一个真实的例子都可以。

7)基于主旨(论点),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论证一般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等。我们需要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这个过程实际上包含两个维度,一个是用什么来论证,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另一个是通过演绎、归纳的方法证明主旨(论点)

好吧,我只能说,这些内容都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我只不过做了一下复习。

8)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

对应问题四做下回归,没有解决的问题,要看看作者是如何处理的。

至此,我们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这本书是如何讲的,细节上是如何展开的。

9)对一本书可能有三种态度,“我同意”、“我不同意”、“暂缓评论”,但在此前,必须告诉自己,我已经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本书在读完后都可能有两种状态,懂或不懂。如果真的懂了,则可以拿出自己的态度,如我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而如果还是不懂,则尽量按照同样的方法去重读这本书,只有在尽了最大努力后,才能说还是不懂。通常这种情况会出现在烂书上,一本公认的好书,如果我们反复阅读,还是不懂,问题可能还是在自己。

10)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例行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一言以蔽之,任何不以学习知识为目的的争论都是耍流氓。始终不要忘记,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理解力,学习到新的知识。抱持着为反对而反对,不论自己对错与否,都要反对成功的态度,很难从中学到知识。我们其实需要关注的只有一个,这件事情,背后的真理是什么。

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依据。

个人观点时没有理论依据的,没有理论依据的观点纯粹属于情感范畴,你只能对自己说,喜欢or不喜欢。因此,任何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观点,都需要有证据来支持。

接下来,如果真的懂了,而且有不同意见,那么可以针对以下四点进行论证,从而证明自己的不同意是有理论依据的。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坐着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结构是不完整的,无法自圆其说,无法解决他一开始就提出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保持“暂缓评论”状态。除了第四点外,其他三点,如果无法证明,那么就必须说同意。

以上七个问题,主要用来解答我们读书的第三个和第四个问题:这是真实的吗,如果是真实的,那么我以后要怎么做。如果不是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

至此,我们完成了分析阅读的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最重要的输出,除了评论外,还应该有行动计划。即如果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必须要有对应的执行计划,配合一定的时间来执行。否则,读书何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从头学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