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那一扇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

一个中年男士,有天晚上他来到了小卖部买烟,他一边抽着烟等着找零钱,一边闲聊起来。

“听说村里有个男的很傻,时常闹笑话,你知道他家住哪里吗?”

“哦,你说他呀,我也不认识,不过我知道他家在哪里。往这里直走,然后右拐,左边那栋二楼的房子就是啦。”

当中年男士听完之后,突然顿住了,同时也羞愧地迅速离开了。

为什么这位男士有这么大的反应呢?因为小卖部老板所指的房子就是他家!那个被人说很傻时常闹笑话的就是他自己!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男人对自己太不了解吧!“认识你自己”这个课题或许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思考。

在此,本文分享一个自我认识的工具——周哈里之窗

推开那一扇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_第1张图片

what:两个维度,四个窗

周哈里之窗,通过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程度把自我分为四个区域。

自己知道,别人知道——公开的我。

比如我作为一个男士,这就是一个公开的自我。公开的我这部分更多呈现出来的是自己的身份,成就等一些显性的信息。

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隐藏的我

对于隐藏的我,这部分很多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尤其是那些不善于展现自我的人。他们可能谈了一手好钢琴,身边的朋友却浑然不知,他们可能很喜欢诗词,但却从来没有告诉身边的朋友……

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背后的我

每个人的认知是有一定偏差的,有可能你身上存在着某些优点,但自己却没能发现。或者在别人的记忆中你有个缺点,但你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一样。

自己不知道,别人不知道——未知的我

这部分每个人都是有的,都是充满了未知数。就像我并不知道自己身上还蕴藏着哪些潜力,而别人也一样不知道。

HOW 探索四个自我

当我们对于自我有四个模块的区分之后,接着就可以一个个去探索了。这个思维模式可用于大量的学习,想要认识和利用一个新事物,那首先得对这个事物有一定了解(结构,性能等),接着对结构进行分析,以及寻找结构间的关系。

推开那一扇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_第2张图片

1.为毛线我总是“怀才不遇”

公司让一个同事代表公司去参加一个会议演讲。当小明听完他的分享之后,心里极其不爽,心想:“两人同时进公司,就他那水平也好意思来献丑!领导真是笨到家了,如果让我来讲,肯定讲得比他好”。

而且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着。小明一直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一年之后,同时进入公司的两个人差距越拉越大!

难道小明的水平比较差吗?事实上,同事的演讲水平并没小明高,但是领导为什么选他而不选小明呢?原来领导并不知道小明善于公众表达。

小明之所以会觉得怀才不遇,就是因为隐藏的自我和公开的自我不一致。也就是自己知道的优势并没有让领导也知道。遇到这样的状况该如何做呢?

多做实事,多讲好故事!

想要让被人对自己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做实事是个很好的方式,不要错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即便那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

比如领导让你准备一份演讲稿或者做个PPT,结果你心想:”哥名牌大学毕业,就来给你打杂?“于是随手应付了一下,交差。几次下来,在领导的心里你可能是一个态度不行,技能很差的一般员工了。那以后有什么任务又怎么会想到你呢?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每一次播出都可能给别人留下不同的印象。比如有次出差,当我返回后,客户莫名其妙在微信上狠狠地夸了我。为什么呢?只是因为送我到机场到司机回去后把我大夸特夸了一番。为什么司机要夸我呢?结果只是因为我在司机送我到机场后,我并没有立马提着行李箱走了,而是站在那里,等司机上车,开一段距离之后才收回我的目光向候机楼走去。而这小小的行为却让司机感动了,因此也帮我在他们公司推销了一番。

不知你发现没有,前面那个故事一方面在说明做实事的重要性,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实事。同时也在讲述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地展示着什么呢?

或许通过目送司机这个故事,你会觉得我是个礼貌的人,关注细节的人……有没有发现,有时候要让别人更了解自己,通过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让彼此相互了解,另外一方面也是在进行自我推销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在培训师最为常见,他们时常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让佐证一些观点。而通过这些故事也在无形之中让学员们对培训师的好感增强。其实男女之间在刚认识的时候,要增加彼此的认识,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刚开始,彼此接触并不多,那通过讲述对方刚兴趣的故事,在无形之中展现自己的性格,可以增强彼此间的认识,好感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当一个人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时候,应该思考是不是公开的自我和隐藏的自我不相匹配,如果是那就多做实事,多讲好故事,减少不匹配。

推开那一扇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_第3张图片

2,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我评价不一样是为虾米呀?

部门竞选经理,小明积极参与,结果得票数寥寥无几。小明很受伤,一年来,自己为部门尽职尽责,而且那么热心地为大家解决问题,为什么他们不给自己投票呢?太不公平了。

有天,小明终于鼓起勇气,询问了几个同事对自己的印象。他们的回应是“多管闲事,搞得跟领导一样,说话太过于强硬……”

原来小明从小家教严格,父母对于自己极其严厉,因此让他养成了生活工作中更关注不足,而且他自己猛然发觉到,自己平时说话的时候比较严肃,而且同事的一些工作并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却用自己的高标准去“教训”他们,因此给他们留下了不好印象。

通过和同事的沟通,小明发现自己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但是方式方法还是不够妥当,于是他下定决心用行动进行改善。

无论作为员工,朋友,还是家长,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自己和别人认为的自己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很多时候我们会“坚定”地认为是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固执”让我们失去了一次再认识自我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呈现和反馈,可以让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我评价更接近。

3.如何探索未知的自己

探索未知的自己,这其实是充满挑战的!因为面对未知事物会让人有些焦虑和恐惧。而一直待在一个舒适区中是个很件很舒服的事情!

但生命中的很多惊奇就是来自于那一次次无意中的探索。

有年,我在丽江旅游的时候,当我游走在古城的小路上上时,我听到了一段悦耳的鼓声,沿着鼓声望去,是个穿着白色长衣,长发飘飘的姑娘跟随者音乐在打鼓。身体跟着节奏不断晃动着。

时间在那一刻似乎停留了,我呆了几秒钟后,双脚不由自主地向店里走去。简单聊了几句后,我终于鼓起勇气问“老板娘,这鼓我能不能也试着 一下呀”。

老板娘很热情地招待我坐下,并且简单地教了我几个动作后,我竟然也能勉强跟上节奏。

这一次的尝试,让原本自认为是音乐白痴的自己,有了那么点不一样的感觉。

尝试新事物可能会动摇自己信仰,让自己不舒服,引起不良情绪但是长远来说,这是自我认知的第一步。

成长自我就是一次不断扩大公开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尝试,反馈和展示内在与外在世界往复互动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开那一扇窗让自己更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