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捡回来一个复读机,说是可以给儿子听听英语磁带--学校里发的磁带苦于没有磁带机,都还没有拆封过,一直都是给他听网上找的音频。塞进电池一播放,居然各项功能都是好的,不免觉得前任主人也太暴殄天物了。
想起自己柜顶上也有几盘尘封已久的磁带(还是大学离校时撤出来的,老家还有两抽屉,出于敝帚自珍的心态一直舍不得扔),翻出来放了一遍,于是被略有失真的音色和沙沙的过带背景声带回那个恍如隔世的年代。
录音机在我的少年时代绝对算是一件奢侈品,比现在孩子们玩的iPad难得多了。不过我拥有它也不是太晚,初中有英语课之后,老爹就兴冲冲花300大元抱回一台熊猫双卡收录机,两只大大的喇叭还带跑马灯很是拉风,本指望我从此好好学习英语,结果可想而知,每盘英语磁带估计都没完整播放过一遍。
另一个方面,这台收录机却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关于流行歌曲,我们小学的时候就接触得不少,然而传播的方式仅限口口相传,我能听到的要么是同学们闷骚的演唱,要么是大街小巷音像店里传出的袅袅余音。这对于一个精神饥渴的少年来说,实在是有些煎熬。虽然那时也有不少其他的娱乐活动,比如街机和桌球,但是因为学校和社会长期对“三室一厅”的丑化和抹黑,玩了之后总会有种罪恶感(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也值得写一篇,暂且不提)。
录音机买回来时我才初一,除了可以报销的英语磁带,自然是没什么余钱买其他磁带的。不过老爹积极性似乎也很高,隔三差五的买些盗版带回来。龙飘飘,邓丽君,韩宝仪之类攒了一大堆,因为没得挑,只好跟着听,所以很多港台老歌虽然无感,却至今耳熟能详。后来我因为游戏机玩腻了,零花钱省下来不少,加上受班里风气引导,也开始买磁带,主要是刘德华和beyond,也有各种流行曲合辑,然后就是没日没夜地听,听腻了就跟同学换着听,再腻了就买新的,既买音像店九块八一盘的正版,也买夜市上十块钱四盘的盗版。我是走读生,每天中午下午甚至晚自习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必然是打开录音机,任由时光幸福流淌。偶尔和死党轮番在对方家过夜,更是能折腾到半夜。
对我放养惯了的老爹终于有一天怒了,初三时班主任大约悄悄告了一状,说中考在即而我却很不在状态,于是发了一通火之后把录音机给收到他自己床肚子下了。万般无奈,敢怒不敢言。挨到中考结束,成绩马马虎虎说得过去,于是自作主张把录音机又搬了出来。老爹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哼了一声作罢。
高中时代的经历也差不多,磁带宝库继续缓缓增长,身边的好友也基本都是同好,用磁带互相交流虽然不及mp3迅捷和海量,那份沉甸甸的实在感却是无法替代的。还记得红波有一天塞过来一盘刘德华的老专辑(90年代初),说首首经典。于是很快就全学会了,接下来若干个晚自习下课甚至熄灯后,我们俩就在空荡的教室开演唱会,唱的兴起,就用扫把敲着簸箕伴奏,偶尔还有几个寄宿的女同学留下来,点着蜡烛当观众,那种挥洒青春的激情,现在再也体会不到了。
后来不少同学有了随身听,晚自习的时间也沦陷了。高考前夕的晚自习,我常常是和同桌秀成一人一只耳机,假模假样的看书或看杂志,两个小时很快就这样过去了。为此也常常自责,说什么好男儿此时不拼更待何时,然并卵。
其实现在想想,正是因为有了录音机,才让中学时代枯燥的两点一线生活,多了一份温暖的慰藉。而那个熊猫录音机,任劳任怨工作了六七年毫无问题,就在我离家读大学时莫名其妙地坏了。
千禧年侥幸考上大学,开始独自在外生活。网络时代的变革似乎还没有完全发力,周围的一切好像还和90年代差不多。大家还没有手机,上网也基本不会,和远方朋友的交流除了长途电话就是书信,更重要的,听磁带依然是很主流的一种娱乐方式。江大(我们那届习惯称江工)后街比比而立的音像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磁带,闲逛的时候,即使不买,我也喜欢在里面转转,看着磁带的封面,好像定格了的时光。
同舍的小胖也有一台复读机,每天早上一来电,大功率的外放喇叭就开始欢唱。一开始翻来覆去就那么几盘磁带,磨得耳朵起茧子,然后索性就把放的最多最嗨的《单身情歌》定为舍歌,大家没事就来个大合唱,聊以释放单身狗的荷尔蒙。后来新群体的文化渐渐形成,小胖的复读机就是风向标,我也开始听以前没接触过的歌手专辑,任贤齐,林志炫,萧亚轩,孙燕姿,周蕙等等这些现在看来老一辈的歌手当年都是新生代,可能到底是年轻,所谓新歌当时接受起来还是很快的,能迅速找到感觉。不像现在,一听到新人新歌,第一反应就是妈的唱的什么玩意……
高考录取之后村里奖励过一个随身听,然而拿出来跟同学的一比就是垃圾,耳机效果只能说就有个响声,而且没多久就彻底坏掉了。于是花半个月伙食费买了个爱华随身听,品牌货果然不一样,一戴上耳机就被那种身临其境的立体感震撼了。这个随身听后来就成了我长久的陪伴,公交车上,自习室里,几乎形影不离。寝室里每晚熄灯后是卧谈会,卧谈会结束后大家都再各自带上耳机,迷迷糊糊中不知什么时候睡去。随身听也堪称命运多桀,睡着后不知从床头摔到地上多少次,但都奇迹的完好无缺,只擦花了一些边角和面板而已,最终的命运是毕业来南京后一次洗脚时掉进了脚盆里,彻底阵亡。
我们所处的毕竟是一个新旧更替明显的时代,尤其是世纪之交时。大二时个人电脑和手机就开始普及,小胖的复读机渐渐就不大听得见响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音箱播放的mp3。低音炮浑厚有力的效果大家都喜闻乐见,于是楼道里各寝室纷纷传出超重低音的歌曲声,以及cs和星际争霸的游戏声。但是随身听和磁带仍有用武之地,晚上停电后和白天的课堂上,还是大家少不了的标配。
大三或大四的某一天课上,不知哪位同学拿了个火柴盒大小的东西插了耳机在听,原来这东西就是mp3播放机,据称32M容量一千多块,真是名副其实的高档货,拿过来试听了下,效果跟我的随身听也差不多,也就谈不上羡慕了。然而这似乎是一个信号,后街卖磁带的音像店明显越来越少了,临近毕业时,几乎踪迹全无,一个时代就这样终结了。
04年毕业后工作,用第一个薪水,我也买了一个mp3送女朋友,256M只不到500块,降价幅度惊人。而如今,当初淘汰随身听的mp3也早已被智能手机取代,不过网上还有的卖,阿里批发价4块钱一个…不得不说世界变化真的太快,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谨以此文祭奠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