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

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_第1张图片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面临“时间碎片化”的困扰。

不信你回忆一下每天的生活情境——接电话、刷微信、蹲坑、坐电梯、收快递、会前5分钟、排队、等人……

这些“时间碎片化”时间,你都用来干什么了呢?发呆?无聊?还是刷朋友圈?

虽然这部分时间累计起来很客观,但95%以上的人,都把这部分时间白白浪费了——美国一项调查显示,3%-5%的人才会有意识利用碎片时间。

其实,只用两招,就可以科学管理“碎片时间”,让你每天比别人多两个小时。

靠每天多出来的两个小时,你可以学习一项新技能,研究一个新领域,或者,把别人甩在身后……

1.

每个人对“碎片时间”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我一般倾向于把不超过20分钟的时间,都定义为“碎片时间”。

以我自己为例,下图举了几个“碎片时间”例子(“/”是无法确定时间)

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_第2张图片

我一天的碎片时间长度,是要超过两个小时的。统计也显示,绝大多数人的碎片时间,都要超过两个小时。

管理一天,就能比别人多出两个小时。那么一星期呢?一个月呢?一年呢?五年呢?

有人会问:“连这样短的时间也要管理,不累吗?”

其实就算你不管它,”碎片时间”里你也没闲着,哪怕是在发呆。

引导自己在“碎片时间”里从容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养成习惯就不会感觉累了。

2.

在番茄工作法中,“控制中断”就是为减少碎片时间的产生(各种中断会让时间碎片化)。但是无论如何努力,我们都不能杜绝生活中出现碎片时间。

所以,只能想办法管理。

管理碎片化时间,大概有两个原则(方法)。

第一种原则(方法),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系统工作”。

@秋叶 老师提出了“有效时间”的概念,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即“5+5+整块+5+5+整块……”的工作法。

比如写文章。坐在电脑前动手开写,才是真正的“有效工作”,而构思、查资料、找素材、请教他人、随手记下灵感,都可以在碎片时间内完成。

有了碎片时间的铺垫,他用两个小时就可以写完五千字,甚至一万字的文章。

再举一个牛人的例子。知名物理学家、“液晶之父”雷曼是整理“碎片时间”的高手,甚至关于液晶的原理,都是他在琐碎的时间内,一点一点思考出来的。

第二种原则(方法),就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碎片工作”。零碎时间干零碎的活,就是这样。

拿我自己举例子吧。

早上,我会提前把一天碎片化的活动列出来,用一个手机版的思维导图,做好标注。

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_第3张图片

一般情况下,我利用碎片时间完成是事情有,看几个微信公众号:六神磊磊、毒舌电影、果壳的推文;还有网易轻松一刻(蹲坑时看),知乎。

取车的时间,如果独自一人,我会思考写文章的思路,或者选题。

上面提到的雷曼,每天都会提前规划琐碎事务的清单——用笔记本随时随地记下来琐碎的清单和灵感。

很难么?其实一点不难,就是把碎片时间和生活情境连接起来——你有多少碎片时间,要干多少零碎的事情。

如果你的碎片时间找不到碎片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如果你控制得足够好,甚至可以像番茄工作法一样,对零碎事情进行总结和优化,给“一块碎片时间”提供多元用途,碎片时间用途越多,你生活的自由度越高。

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_第4张图片

有人说,时间管理这么紧,还怎么享受人生啊?

恰恰相反。我们让工作时间变得紧张有序,正是为了留出更多时间,读书和陪家人。

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_第5张图片

上图为本文的思维导图笔记

3.

有很多管理碎片时间的利器,这个就各有所好了。

其实我就用两个,kindle(我更个喜欢纸质书,kindle一般都放车里应急),尤其是银行、医院等排队的情况下。

手机版思维导图:整合灵感,记录琐事,非常棒。

题外:

这篇文章,讨论的是科学管理“碎片化时间”。

所以,请首先反思一下:你有没有管好整块时间?如果整块时间都浪费掉了,在这里讨论管理碎片时间意义不大。

如果没有科学管理整块时间的好方法,我建议您读一读我上一篇文章。

每天比别人多出两个小时,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招管好“碎片时间” 让你每天比别人多出俩小时)